探究既是学科学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不是给幼儿一些固定的、绝对化的、确定的、知识性的结论,而是要帮助幼儿学会以探究来获得知识的方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做出解释、得出结论等探究的过程。但在实践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同时,教师还是要意识到,并避开一些误区:
误区一:
模式固化,忽视幼儿特点和水平
一些教师在实践中把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模式固化,甚至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关于探究能力的培养,一些幼儿园教师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提出假设—验证猜想—总结评价。似乎科学教育活动就要遵循这样的模式套路。
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在小班,幼儿虽然能够进行猜想,但是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猜想,也不理解猜想的意义。如果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小班便开展类似形式的探究活动显然是不合适的。
误区二:
只注重形式,不理解实质
误区三:
认为探究就是动手操作
-
评价循环系统中的七大重要决定——目的、内容、时间
-
评价循环中的七大重要决定——信息的收集和记录
-
评价循环中的七大重要决定——汇编和总结
-
有效实施科学主题教师需要做什么
-
有效的科学活动导入方法,你知道吗?
-
刘占兰:深化教研实现幼儿园教师知行合一
-
如何有效组织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
-
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
儿童操作材料时,教师要观察记录什么呢?
-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提问
-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材料与相关知识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