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042【爱弥儿微课堂】课程游戏化不是取代集体教学活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说明: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2015 年12 月27 日第3 版,作者为江苏省泰兴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副园长姚铮。转载时有微调。

自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教育理念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知、接受,特别是江苏省开始搞课程游戏化建设之后,很多人开始讳言集体教学活动,似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就是与课程游戏化背道而驰。那么,究竟如何处理集体教学活动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关系呢?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可以把游戏活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先导,或者以游戏的形式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后继的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


1

让游戏活动成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先导

集体教学活动主题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生发,二是教师依据课程或者学科知识以及幼儿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预设。

01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发现主题。

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常常会发现一种常见物品的其他玩法,注意力由此转移到新的玩法中,乐此不疲。

案例

我园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本来在美工区给瓶子进行彩绘的幼儿突然都蹲在地上玩起了瓶子。原来幼儿发现不同的瓶子掉在地上后滚动的轨迹不一样,有的沿着直线滚动,有的却会“转弯”,呼朋唤友引得其他区域的幼儿都放弃了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都玩起了瓶子。

 集体教学活动“好玩的瓶子”顺势而生了。幼儿收集了多种形状的瓶子,在活动中探索各种瓶子的滚动轨迹并记录下来。孩子们交流后发现,薯条罐、可乐罐、啤酒罐都沿着直线滚动,而酒瓶、矿泉水瓶会自己拐弯,尤其是“特种兵”饮料瓶子转的弯更大,“好像在画圆圈”。在比较中,大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口和底一样大的瓶子(圆柱体)基本会沿直线滚动,口和底不一样大的瓶子会转弯,口和底相差越大转的弯也越大。

游戏中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特点。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其中的教育价值,确立发展性目标,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玩具材料、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解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02

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前开展游戏活动。

怎样实现预设的集体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效衔接,这是一个难点。我园教师尝试在开展预设的主题集体教学活动之前,把教育意图渗透在丰富的、有组织的环境中,通过游戏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来传递信息、启发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在操作、体验中获得经验,使游戏朝着预设目标的方向发展。

 不管是问题的产生,还是前期经验的获得,集体教学活动之前的游戏活动都让幼儿进行了“有准备的学习”,他们完全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去同化、顺应,进行经验建构。

 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先导的游戏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游戏精神,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符合幼儿需要的、适合幼儿天性的材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引导幼儿自由、自主、自在地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提出问题,获得经验、尝试错误、感受愉悦、学会思考。

游戏之中,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解读是架设在幼儿游戏活动和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桥梁。只有善于观察、准确解读幼儿的游戏,才能发现真问题和真需要,才能了解幼儿现有水平,准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自然、无缝地生发活动主题,才能巧妙地把教师的课程转化成幼儿的课程。


2

以游戏的形式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01

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情境。

创设、再现生活的真实情境。利用本土化的、生活化的物品创设、再现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幼儿的学习回归生活,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获得经验,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如小班幼儿在“糖果屋”里学分类,大班幼儿在剥花生活动中学习统计等。

创设模拟日常生活的游戏情境。场景的设置和角色的扮演使教学活动游戏化了,而游戏正是幼儿乐于从事的工作。在“看戏”活动中学序数,幼儿轮流扮演检票员、观众、演员的角色,序数学习活动变成了有趣好玩的“过家家”,幼儿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利用儿童读物设置情境。听故事、看图画书可以给幼儿带来多种感官的享受,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有些幼儿读物,包含着多种教育元素:语言、音乐、美术、健康、社会、数学,读物丰富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生动的文字描述让小读者身临其境。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绘本,逐渐进入故事语言、形象所创设的情境,学习任务也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渐展开。幼儿或进入角色或以第三者身份“帮助”角色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绘本创设的情境亦真亦幻,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操作活动对幼儿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享受成功的欢乐。

02

巧妙设计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宽度、深度、角度、精度,问题之间要有内在逻辑性。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教师或隔岸观火,或推波助澜,激发幼儿之间思维的碰撞。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善于等待,也要提倡幼儿之间的等待,给幼儿充分陈述、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并为每一个幼儿迸发的思维火花而喝彩。


3

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后继的游戏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开展之后,教师可以把活动中的操作材料、玩具材料投入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进行多样性探究。多样性探究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挑战、主动学习。通过这种探究,幼儿重组与改造原有的经验,发现物体新的用途或组合的潜能,进一步加深对原有意义的理解,丰富和扩展已有的心理结构。

案例

在“好玩的瓶子”活动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瓶子的兴趣方兴未艾,于是鼓励他们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幼儿跟随家长去超市,购买各种形状的瓶装商品,倒空后带到幼儿园,教师专门准备了几个大筐用来盛放,把它们放到多功能厅里,幼儿的活动地点也随之转移。很快,全园的幼儿都喜欢上了这些瓶子,大家滚动、垒高、拼搭,用自己的方式和瓶子互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和需要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案例

集体教学活动“比轻重”开展之后,教师在数学区投放用直尺和易拉罐制作的简易天平,让幼儿对他们熟悉的核桃、花生、瓜子等材料进行称重并记录。幼儿要研究在两端的罐子里分别投入几颗瓜子、几颗核桃,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此游戏是“跷跷板游戏”的扩展,不仅可以让幼儿巩固和运用关于如何判断轻重的技能,而且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观察、比较等数学过程性能力。


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课程游戏化不是要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变成游戏,也不是要抛弃已有的课程,重建一套课程,而是要把游戏精神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认为,不管是游戏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先导或组织形式,还是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后继活动,它们之间的连接要自然而不生硬,要无缝而不脱节。让游戏和教学活动在环环相扣中、在紧密联系中互生互补,丰富、扩展幼儿的活动内容,推进我们的课程建设。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也欢迎您推荐给您的朋友们。

042【爱弥儿微课堂】课程游戏化不是取代集体教学活动-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爱弥儿——科学思维培育的艺术家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042【爱弥儿微课堂】课程游戏化不是取代集体教学活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