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曾经遇到过被孩子用哭闹“要挟”过的场景。
见到喜欢的玩具,不给买就大哭大闹、满地打滚。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父母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种:
-
一是冷处理,你哭你的,我忙我的;
-
二是责骂威胁,不听劝告,就棍棒伺候;
-
三是妥协,心软地做出让步。
以上三种方法,可能有的家长会说,都用过,但还是不管用。
不满足就哭闹,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尝到了通过“哭闹”争取到“福利”,于是频频用出绝招“要挟”父母。
孩子哭闹,家长该怎么办?你的第一反应,藏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哭闹,你为什么妥协?
大约从三岁开始,女儿就开始变得爱哭,去超市购物,走到玩具区,即使家里已经有一大堆娃娃,也要选一个带走。
被拒绝后就一万个不情愿,要么眼泪汪汪地说“就买一个,好吗?”,要么干脆撒泼哭闹。
孩子一哭闹,做父母的基本都妥协了,旁观者可能难以理解,“怎么那么宠溺孩子呀?拒绝孩子有那么难吗?”
事实上,只有没养过娃的,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有了娃之后,孩子的哭闹几乎是家常便饭。
父母的妥协,基本上出于以下两种心理。
一是,见不得孩子难过。都说孩子是父母的手心之宝,恨不得天天抱着来疼爱,哪能让他有半点委屈?
尤其是老人带孩子的时候,他们不希望孩子哭,更加见不得孩子哭。
只要孩子一哭,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让孩子不哭,马上缴械投降。
长久下来,会给孩子一个错觉,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只要我一哭,想要什么就能得到。
二是,害怕丢面子。孩子在家,你爱哭就哭,可一到了外面,大庭广众之下,孩子一哭,父母就会感觉特别掉面子,于是索性干脆满足他。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不想被孩子的哭闹要挟,却又不能妥协,不打不骂孩子,家长该怎么做呢?
你的第一反应,藏着孩子的未来
1、冷处理:你哭你的,我忙我的
现在很少有家长采取体罚孩子的行为了,面对孩子的哭闹,很多妈妈都会采取这样一个方法:
当孩子在家哭闹的时候,走开不理他,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当孩子在外面哭的时候,走开不理他,孩子发现大人不见了自然就跟上来了。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不回应,甚至是故意不回应,真的会把孩子推向绝境。
与朋友闲暇聊天的时候,她吐槽道:“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打不得骂不得。”
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一次不想上幼儿园,被爸爸怒斥,推到门外关起来,任凭自己嘶声裂肺的的大哭,门仍旧没开,那时候特别害怕,有种被遗弃的无助感。
那种感觉令她记忆犹新,直到现在也不敢自己独处,一个人在家,即使不想听歌,也会播放点音乐,弄出点声音来。
冷处理不是忽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一直哭而不去理睬,就跟前几年流行的“哭声免疫法”一样;
已经被很多心理学家证实,会给孩子带来难以磨灭的心理损伤。
首提这个“哭声免疫法”的美国行为主义专家约翰·华生,
他的孩子在这种冷漠的养育方式下,大儿子自杀身亡,二女儿多次自杀,小儿子一直流浪,靠他的施舍勉强度日……
经常忽视孩子的哭声,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会让孩子陷入恐惧之中,破坏他的安全感。
2、威胁:再哭就不要你了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更让他恐惧的了。
可我们做父母的,却总是拿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反过来去威胁孩子,这很容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指出:“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特别是在孩子3岁前。”
安全感建立的基础,是孩子早期与父母形成的健康依恋关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顽皮、淘气行为,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常常喜欢吓唬孩子。
“你不听话是吧,一会带你去医院,让医生给你打针。”
“再不安静,警察就来敲门,过来抓你了!”
大人们的随口一句恐吓,孩子深深记在了心里,扎根心底的恐惧,让他们越来越胆小,长大以后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3、妥协:满足孩子
有时候,孩子通过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不是他真的想要某个玩具,而是为了证明父母对他的爱。
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你的妥协,让孩子尝到了这个方法的甜头,下一次他就会采取同样的策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你每一次的让步,都会让孩子觉得你没有底线,因此也会变得更加变本加厉。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条件都是“试探性”的。
即孩子提出来的条件,有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想要,而是只是试探一下父母的底线。
孩子第一次试探,后面就变成了真正的讨价还价,要挟的筹码也就越来越大。
一开始是哭闹,到后面的撒泼耍赖,直到你满足他为止。
简单三步,这样做效果更好
那么,当孩子用哭闹来要挟你的时候,父母怎么做效果更好呢?
家长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孩子的每一次哭闹,都是在呼唤父母的爱和帮助,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刻。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教育孩子,最忌简单粗暴,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父母的脾气。
孩子哭闹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就是家长的情绪。
只要家长能走出情绪的怪圈,不要跟着孩子的情绪走,事情就简单多了。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持有一颗包容的心,能温柔以待,孩子才能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2、陪在孩子身边
孩子哭闹的时候,千万不要冷处理,更不要觉得心烦,走开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住性子,留在孩子身边倾听,那么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静静地待在孩子身边。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接纳的时候,他的情绪也会逐渐冷静下来。
如果再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你想哭就哭吧,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安慰和拥抱,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的情绪解决了一大半。
3、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当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共情和陪伴,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可以试着帮他说出感受、总结情绪。
也不必刻意让孩子回避某些情绪,让孩子慢慢明白,自己为何生气?为何哭泣?
家长可以用绘本故事,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比如《我的情绪小怪兽》《你感觉怎么样》《菲菲生气了》《伤心》《生气》等系列绘本。
可以借助绘本里的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帮助家长们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的小管家。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3-6岁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错误的教养方式,容易养出低情商的孩子。
孩子长大后是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否可以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决于6岁前儿童情感敏感期是否可以顺利度过。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企图第一时间让他停止哭泣;
请给予孩子爱和规则,陪伴他,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