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而将这种艺术映射在孩子身上,则是一种智慧。
跟孩子好好说话,不仅仅是尊重孩子,也是出于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却输在了不会好好说话。
父母明明都是为了孩子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可经常说出嘴的话,说着说着就变了味。
有的话,不像是提醒孩子,更像是一种暴力,虽然不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疤,却能在孩子的心底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因此而毁掉孩子的一生。
这4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轻易对孩子说。
你再不听话,我就要生气啦!
面对孩子的淘气、不听话行为,很多家长都会来一句“你再不听话,我就生气啦”。
家长肯定在想,孩子知道我生气了就会乖乖地听话,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用生气制服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其实“杀伤力”非常巨大。
教育届的专家曾经这样说过:如果父母经常对6岁之前的孩子说“我生气了”,会让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
长时间这样跟孩子讲话会让他产生自卑心理,变成讨好型人格。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甚至决定他一生。
父母想要用情绪控制孩子,显然不是最佳教育方式。
表面上看用“生气”的方法确实能镇住孩子一时半会,可是父母常常用情绪控制孩子,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高情商的父母,和孩子讲话,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在生气的状态,也会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平和、理智地和孩子讲话。
好的情绪,会促进交流的顺畅,更利于解决问题。
而带着情绪管教孩子,本该好好说的话,容易因情绪的影响而增加了“火药味”,这只会制造更多的麻烦,也会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要你有什么用?
“乖”和“懂事”是家长对孩子最高的赞誉,很多父母,都想要一个乖孩子。
然而,好的教育,绝不是养出一个“乖”孩子,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这一点家长一定要重视。
一个早早就懂得乖巧、懂事的孩子,总会有着超越他们年龄的“善解人意”。
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只为博得成人的赞许,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着实让人心疼。
生活中,越是懂事的孩子,家长越应该多加注意。
要多份细心,观察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心理出现问题了,悔之晚矣。
因此,家长再跟孩子讲话的时候,千万不要随意将“不懂事”、“任性”等话语随意挂在嘴边,你的批评、否定,会刺激孩子向着你暗示的方向而改变。
来自父母的否定、负面标签,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有一次逛超市,看到一个孩子缠着妈妈要买玩具,妈妈十分不耐烦。
皱着眉头大声斥责:“你不走是吧,那你呆在这吧!我不要你了!”
妈妈说完头也不转的离开了,孩子突然就慌了神,惊恐着一边哭着一边寻找着妈妈。
对6岁以下的孩子而言,没有设么事比妈妈不要自己还重要,可做父母的,却总是拿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孩子。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巨大阴影,以致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和精神。
蒙台梭利博士在《吸收性的心灵》中写道:出生后的2-3年儿童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期间,如果他受到伤害、暴力或其他障碍的影响,其个性就会发生偏离。
我们成人根本想象不到,“妈妈不要你”这句话,在孩子的内心会掀起多大的涟漪。
所以,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这句话,希望做父母的永远都不要说。
跟你讲了那么多道理,怎么就是不听?
卢梭在《爱弥儿》里反复提到,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他指出,世上最没有用处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的感动。
然而,遗憾的是,这三种教育方法却恰恰是当下许多家长和老师最热衷的育儿方法。
好父母,不讲道理,而在教育孩子时,直接以自身做榜样,用语言说教不如身体力行。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耳提面命,嘶吼着“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而是一种春风化雨的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父母讲道理,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给孩子强加道理。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跟孩子大讲道理,其实本质是想要孩子听自己的话,满足自己的期待,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对于0-6岁的孩子,读懂孩子远比教育孩子更重要。
家庭是一个讲“爱”的地方,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读懂自己的家长。
听了那么多道理,教育孩子依然没有用,原因在于你没有真正的读懂过孩子。
怎么读懂孩子?蒙台梭利博士说,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 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少说、少动、少管。
为孩子布置一个方便他自由活动、轻松拿取物品的环境,孩子就能自由成长。
只要孩子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打扰他人,就把生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这样他才能身心轻松地勇敢去尝试、去探索。
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有些话,能跟孩子不说,就不要轻易说出口,否则用错了方法,父母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却只会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就是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因为心中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