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有一项能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接触的越久能力越强,这便是观察能力。
观察力,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分析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状况,进而预备有准备的环境;孩子通过观察,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进而激发其创造力的发展。
那么,蒙台梭利教育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观察力是什么?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的知觉活动。
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是在观察的基础进行延伸。
蒙台梭利博士正是通过对孩子的大量观察,才发现了孩子童年的秘密。
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是通过有准备的环境和动手操作中实现的。
观察始于兴趣
兴趣是一切的基础,0-6岁阶段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好奇家,他们的眼睛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成人眼中遗漏的美好。
在成人眼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在孩子眼中就变得非常有趣,充满了无限魅力。学前阶段的孩子,兴趣的起点往往始于实物化的教玩具。
长的、短的、高的、矮的、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教具,往往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兴趣。
可以说,蒙台梭利教室就是一个孩子自主探索的宝库,这里的教具各式各样,没有重复的,孩子们在这里,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发现。
图片来源:西安自然成长家园蒙特梭利儿童之家
因此,只有先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才能使他们进一步进行观察活动。
这也正是蒙台梭利教育为何要重视有准备的环境原因,倘若环境没有预备好,孩子对教室环境失去了兴趣,就很难让孩子主动拿起手中的教具。
观察须有明确目的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说教让孩子细心留意周围的事物,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可动手操作的事例实现的。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只有通过动手操作,给予的印象才深刻。
图片来源:西安自然成长家园蒙特梭利儿童之家
我们知道,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观察能力也就越能得到培养。
而蒙氏教具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锻炼,每一件教具有着不同的操作方法,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集中注意力,在手眼协调中促进其心智的发展。
比如,感官教具注重视、听、嗅、味、触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用以启发孩子感觉和认知的敏锐性。
蒙氏感官教具有着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各个组成部分等均有所不同。
孩子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会比较教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特别是教具的错误控制功能可以培养出孩子正确的观察习惯。
再比如,蒙氏数学教具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能力,循序渐进地指导孩子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字形,通过反复观察与练习,帮助孩子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
例如经典的感官教具插座圆柱体,它是由粗到细十个等差变化的等高圆柱体组成,都有相应的完全能插入的插孔。
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就会将圆柱体与插孔之间大小进行观察比对。其中有一个圆柱体放错位置,下面的操作就会一步接一步都出错。
圆柱体和插孔相对应的一系列排序,使得孩子有了更为直接的感觉和体验,由此使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判断力都有了提高和完善。
观察须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历史上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都是在细节中有所突破。如果说方法都是一个原理,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注重细节。
孩子对于细节的敏感和观察力,远远超过成人。
在孩子的敏感期内,成人更应该抓住这一生仅有的一次天赋启发关键期,帮助孩子激发出内在的潜能。
然而,细节却是一种思维与行动意识的高效组合,成人有时候都很难把握,对于孩子而言如何去培养呢?
其实,细节在于做事情的每一个关键点、次序、分寸,整个流程下来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秩序性。倘若每一步的环节,都是按照秩序而来,又怎会错过一些细节呢?
成人之所以会遗漏细节,其实很多时候在于我们太过“聪明”,总以为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最高效的,从而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秩序性,错过一些细节,就在所难免了。
蒙台梭利教室非常注重环境的秩序性,比如教室中教具按照固定的顺序摆放在多层架上,从最简单逐渐到最复杂,很有秩序,并且大小尺寸也都便于孩子使用。
图片来源:东莞世纪星天邑湾儿童学苑
蒙氏教具的操作也有内在的秩序性,比如三项式教具,在颜色、形状、大小上有着很多感官上的区别,在操作的时候,如果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操作,就很难拼完整。
通过教具的操作, 孩子们在反复操作练习之中,一定会形成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先观察比较,再进行分类、排序,最后进行组合。
孩子的观察能力,其实就是在每一次动手操作练习的细节中建立起来。
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孩子的各项能力,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手中的教具,寓教于玩中实现的。
关注每日蒙台梭利微信公众号,分享蒙台梭利教育故事,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