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进一步地贯彻《纲要》精神,就能让孩子更多地体验自主的快乐。
今天我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春天的电话》,这个故事巧妙地将春天的到来,动物的变化形象地以打电话的形式展示个幼儿,如:“春天敲醒了小熊的家,小熊拨电话给小花蛇,每只小动物打电话的号码都不一样,但是有规律,如:第一个是1、2、3、4、5,第二个就是2、3、4、5、1。我引导孩子掌握这个电话的规律后,就让小朋友自己创编故事,让他们自由扮演动物,自己按同样的规律拨电话,小朋友的兴趣很高,积极地创编着。
永宁说:“我要扮演小猪,要打电话给小老鼠。”泽龙举手说:“我来扮演老鼠。”接下来两个小朋友就打起了优师教研“小老鼠,春天来了,赶快出来吃东西。”“谢谢你,小猪,再见。”接着小老鼠又打电话给小猫:“小猫,春天来了,快出来玩吧。”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小老鼠,你怎么请小猫出来玩呀,不怕它把你给吃啦。”……
听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电话交流,看着孩子们积极而兴趣的争论,我体验了与孩子互动的快乐。
《春天的电话》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如果依平时的教学方法,一味追求故事情节的掌握,角色对话的学习,幼儿就学得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我依幼儿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将小动物打电话的号码扩展到1~10,幼儿拨电话时,都能找到规律,整齐地念出电话号码,扩展了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改变纯粹的对话学习为幼儿自由扮演小动物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受活动计划的约束,而应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及时地随机调整,只要孩子兴趣的,他们就学得轻松而愉快。
反思
这次的主墙饰布置,我们班主要围绕“春天”的主题展开,老师知识在主墙饰打上上了绿草地的底色,并留出池塘的位置,剩下的就都由幼儿来布置了。第一次,我们让幼儿画出并剪下小朋友活动的场景,再贴上去,小朋友有的画种树的,有的画拿劳动工具的,有的画在草地上跳绳的。动态各异,作画大方,当孩子的人物作品上墙后,我征求小朋友的意见:“你们觉得这样的布置可以了吗?”小朋友一下讨论开了:
锦川说:“我觉得草地上有那么多的小朋友,没有房子很可惜。”
炜杰说:“池塘里应该有青蛙和小鱼。”
晋炜说:“天上要有燕子在飞。”
……
老师:“房子、青蛙、小鱼还有燕子,这些东西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布置。”有的说,可以折纸,有的说可以用橡皮泥,还有的说可以用剪贴的方法……
待孩子们讨论后,我让他们自己选择材料,如:手工纸、橡皮泥、图画纸等,自己动手制作。每个孩子都操作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在主墙饰上多出了好多内容:在草地上,小朋友用橡皮泥贴上了桃花枝,爱桃枝上贴上了自己折的啄木鸟,草地上还有房子;天上有千纸鹤,永宁小朋友还做了座可插信件的房子,有的孩子让燕子衔着信;在池塘里多出了孩子折的青蛙、小鱼,粘贴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说“我的青蛙刚跳下水”,有的说“我的小鱼钻下水了”。好几个小朋友正拉着同伴在介绍自己的作品,个个兴高采烈。
反思:
自从新《纲要》精神的学习及贯彻后,我们逐步地将权利交给孩子,就拿主墙饰布置来说,以前的主墙饰布置是老师最累的时候,我们要做出很内精细的人物、动物,画面很鲜艳,但创作完之后,欣赏最多的是自己,孩子不闻不问,无人关心,而课改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教学主动权,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机会,孩子们自己讨论,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布置,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老师的精细,但以孩子的作品来布置整个画面是活动,这样的环境无须老师要求,它就自然地与孩子们产生了互动效应,同时,孩子创作经常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如果我们再耐心聆听孩子的介绍,那又会是另一个的惊喜,孩子的创造性与孩子相互之间的教育效果是我们作为老师所不能及的。
只要我们进一步地贯彻《纲要》精神,就能让孩子更多地体验自主的快乐。
【案例:春天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