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如果有他人的帮助如:爸爸、妈妈,他也会成功的。所以他不是努力学习完成任务。而是安心地等待别人给予他帮助。
在打击乐《加油干》的活动中,幼儿A拿到铃铛后,眼睛盯着小铃看了一会儿,然后双手握着铃铛一下、两下间隙的敲着铃铛。老师见了就走到她跟前指导她用正确的动作敲打铃铛。而幼儿A却尽力把身子往后靠,头也同时侧向一边,用似看非看的眼睛瞟着老师。过了一会儿,进行合奏练习了,幼儿在集体中用杂乱的节奏打着铃铛。老师发现了就再一次去指导她,可是这回幼儿A索性扔掉手中的铃铛,伏在桌上哭了起来,嘴里还不停的说着:“太难了,我不会的,我不会的。”
分析:幼儿A把成败归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因素即能力和稳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即任务的难度上。她认为按一定的节奏打击铃铛这个任务太难了,而且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幼儿A在没验证自己真正能力水平的情况下,就以初尝试所得的结果来给自己的能力下了判断。同时产生了这种信念: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以致于幼儿不去请求老师帮助,不去寻找成功的方法,而是极伤心的接受失败。
描述二:幼儿B中班艺术活动《漂亮的手套》
本次的活动内容是利用糖纸和彩带等物来装饰用纸画的手套,教师示范完幼儿就开始操作了。只见幼儿B手拿着剪刀等工具,坐在座位上看其他幼儿的操作。老师上前提醒他进行操作,幼儿就皱着脸说:“我不会做。”接着小眼睛就盯着手中的东西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其他幼儿都做好了,幼儿B就偷偷的把东西塞在了课桌里。旁边的幼儿笑他不会做,幼儿B就不以为然的说:“你是老师帮你做的,我妈妈也会的,做的比这个还要好看。”
分析:幼儿B把成败归于稳定可控的外部因素即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和稳定不可控的内部因素即对自己恒定不变的能力观上。幼儿B以前在手工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很多次都要靠老师的帮助指导,所以一开始他没经过尝试就认为自己没这个能力,认为自己的努力都是无用的。另外,由于以前都是靠老师的指导而完成任务的,这次的失败是由于老师没有提供帮助,别人成功也是有了老师的帮助。他觉得如果有他人的帮助如:爸爸、妈妈,他也会成功的。所以他不是努力学习完成任务。而是安心地等待别人给予他帮助。
【案例:我看幼儿的不同归因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