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刘晓晔
在全民阅读、早期阅读等活动的推动下,绘本已经逐渐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资源,绘本阅读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接受和使用。我主持的一项教育部课题曾对北京和深圳两地幼儿园语言教育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当前教师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使用绘本。一些教师在访谈中提及:现在谈到语言活动就想到绘本阅读,过去专门组织的语言活动,如看图讲述、听说游戏、谈话活动等越来越少见。的确,如今绘本阅读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似有“挤压”传统语言教育活动空间的嫌疑。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先从“绘本阅读活动是什么”“绘本阅读活动有什么特点”出发去思考和回应这一现象。
绘本阅读是什么 绘本阅读活动的基本定位
(一) 绘本阅读活动与讲述等语言教育活动概念层级不同
绘本阅读活动首先是“阅读活动”,其次是以“绘本”为凭借物的阅读活动。而“绘本”则是在中国大地上新崛起的一股儿童读物力量,是阅读活动的新载体。绘本阅读中的“绘本”与看图讲述中的“图画”一样,分别是阅读活动和讲述活动的载体。因此,绘本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并非同一层级的概念,如果要谈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形式和途径,那么需要谈论的其实是传统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五大类型: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文学活动、读写(包含前阅读和前书写)活动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的阅读活动意义非常广泛,而“绘本阅读”仅仅是“阅读活动”的一个子类。
(二) 绘本阅读活动与讲述等语言教育活动不互斥
在阅读绘本《曹冲称象》时,教师请幼儿预测“曹冲会怎样称象”。一位幼儿回应:“可以把两条船拿木棍连接起来,让大象上来。一条船就会往下沉,另外一条船放上石头,等它平衡了,把大象赶下去,称石头的重量就知道了。”其他幼儿受到启发,立刻有幼儿提出:“还可以往上放人,称人的重量。”……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称象的方法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信像阅读《曹冲称象》一样,绘本阅读中幼儿间形成这样的对话、讨论场景极为常见。绘本阅读活动和其他幼儿教育活动一样,其本质均在于通过高质量的师幼、幼幼互动促进幼儿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的发展。绘本阅读过程中,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情节、角色时,会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发现、观点、喜好等,也会就某个核心问题形成讨论和争辩。因此,至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绘本阅读活动与谈话等传统语言教育活动形式 并非“互斥”关系,幼儿可以讲述绘本故事,也可能就绘本阅读衍生出谈话等其他语言教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在论述“幼儿园里为什么要讲故事”这一问题时就明确提出:给幼儿讲故事有利于“培养发表能力”,儿童对故事中人物、情节产生的情感是需要发表出来的。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中所提出的“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等子目标, 也恰恰明确了阅读活动与讲述、谈话等活动的密切联系。因此,绘本阅读活动并不排他性地“挤压”传统语言教育活动的空间,反而有可能为基于幼儿兴趣生成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提供契机。
绘本阅读活动的特点 既有侧重又兼容并包
(一) 绘本阅读活动侧重于语言理解与阅读能力培养
不同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有各自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从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角度来看,幼儿的语言学习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基本层面。绘本阅读活动作为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以理解为主的活动,其核心在于“阅读”。因此,绘本阅读活动的教育侧重点在于“语言理解”。而讲述活动、谈话活动等各类语言教育活动形式则同样各有侧重。在不改变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文学活动、读写活动这一传统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划分框架的情况下,可以发现除语言游戏外,其余四类活动在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上是存在不同的侧重点的。读写活动中的阅读活动以及文学活动立足于“语言理解”,而谈话、讲述、前书写则侧重于“语言表达”;语言游戏的重点则超越了理解和表达的范围,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并发现语言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发现语言背后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当然,各类活动各有侧重,并不意味着某类活动仅对应着“语言理 解”“语言表达”或是“语言幽默感”。例如谈话活动中,幼儿也需要“听懂别人的话”,这就是“语言理解”的范畴,但无论如何谈话活动不能仅仅有理解,关键仍需要谈话对象之间能够形成外在的语言表达和交流。
此外,虽然阅读活动和文学活动都侧重于“语言理解”,但重点仍有所不同。幼儿园阅读活动的关键在于在语言理解基础上形成的“阅读能力”,即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形成、阅读内容的表达与评价;而文学活动则侧重于语言理解中的“文学理解”,包括理解文学语汇、文学形式和文学想象。换句话说,这两类活动可能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例如阅读活动中的“绘本阅读活动”的阅读材料“绘本”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但即便如此,两类活动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侧重于活动过程中幼儿阅读能力的获得,后者侧重于活动过程中对学习对象——“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二) 绘本阅读的过程和内容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虽然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角度来看,绘本阅读仅仅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众多形式的一个子类,但不容否认的是以“绘本”作为资源和载体开展的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甚至其他领域教育活动越来越多。这既是绘本阅读活动高度“兼容性”的表现,又是绘本阅读“兼容性”所带来的结果。
首先,阅读过程是读者与阅读材料互动的过程,在幼儿的阅读中又同时包含了成人的参与,形成了多向的互动。但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等教育行为常常占据主导,“读者却总是被遗忘或者是忽视”。因此,阅读教育的前提是“必须对读者在逐字逐句的阅读中不断作出的反应进行分析。”正如前文所述,阅读图画书的过程常常伴随着幼儿主动的阅读反应。他们会对主题、人物特点以及故事情节进行讨论,当幼儿的讨论开始围绕某个中心话题展开时就自发地生成了“谈话活动”。但由于教师在“活动设计”之初,并未预设这种谈话,因此幼儿以绘本内容为中心的谈话常常被忽视。事实上,幼儿自发的谈话常常是课程的生长点,是生成后续谈话活动的重要基础,只不过这种谈话的中介从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事物”变化为图画书中的“问题”“现象”“事物”,这一过程与传统谈话在形式和语言经验上是相同的。当幼儿对图画书故事情节进行讲述时,又具备了讲述活动的特点。当幼儿阅读《一园青菜成了精》或是《勇气》的时候,将自身经验与图画书语言进行联系,仿编和续编作品的过程中就对儿歌、散文诗的形式和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果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麦克捡到了一个词》时,孩子们自发地开始玩起了“捡词”游戏,就会使阅读活动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为一场“语言游戏”。
其次,绘本语言的多样性也令其具有了包容和衍生多种活动的可能。如果说传统书籍是用文字书写的文化产品,那么绘本则是用图、文共同书写的文化产品。图画是绘本的重要“语言”,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伴随着审美体验,甚至产生以涂鸦、绘画等形式进行意义表达的冲动,因此,绘本阅读天然地与前书写活动、艺术欣赏等活动内在联结。各类文学体裁均可图文并茂地以绘本的形式呈现,使绘本阅读和诗歌、散文等文学学习活动天然地融为一体;绘本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包罗万象,绘本主题既包含童真的想象,也反映社会的现实,既有科学问题,也有艺术创想,这就直接导致绘本成为幼儿园多领域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成为教师开展多领域教育活动的一把钥匙。
正因为如此,使得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绘本阅读”活动看起来占领了“半边天”,但也许很多时候,这些活动只是形式上采用了绘本,绘本在其中只作为一种资源和中介,是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对众多幼儿园教育资源主动“筛选”的结果。大部分活动的内核仍然很可能是语言领域的“谈话”或“讲述”,或可能是借助绘本《变色龙照相》,开展的有关“保护色”的科学探究与学习,借助《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生成的健康领域学习活动。
绘本阅读是否“挤压”了传统语言教育活动
回到话题本身,绘本阅读“挤压”了传统语言教育活动的空间吗?结论可能是否定的。正如积木是建构游戏的代表性材料,但并不是所有使用了积木的活动都是建构游戏一样,幼儿喜闻乐见的绘本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一种重要资源,但并不是所有使用了绘本的活动都是语言领域活动或阅读活动。幼儿很可能拿着积木在“厨房”里“炒菜”,他们进行的是角色游戏;幼儿也有可能搭建个斜坡玩撞击游戏,进行有关滚动角度和滚动轨迹的科学探索。绘本和玩具一样,都是幼儿的“学材”,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多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成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绘本阅读看似“挤压”着传统语言教育活动空间,恰恰说明绘本作为教育资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儿童所喜爱,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这种所谓的“挤压”,只关注到了语言教育活动的资源或是载体的变化,并未真正关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变化与发展,即通常所说的幼儿在语言领域中的核心经验。所以当面对使用绘本开展的活动时,教师需要思考:这个用了绘本的活动是“阅读活动”还是其他的什么活动?指向的儿童发展的核心经验是语言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是语言领域的“阅读”还是语言领域的“讲述”?
当然,作为教育者也需要意识到活动领域或属性的划分是为了突出“发展目标”,使教育活动能够有的放矢。例如,我们并不是将所有的教育活动都称为“语言教育活动”,但任何一个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都存在教师的语言示范和师幼之间的语言交流。真实的教育活动过程往往是复杂而综合的,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之一就是从“专门”走向“融合”,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不必过度地纠结于活动的“此”与“彼”。教育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绘本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绘本阅读与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文学活动等形式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共生的关系,它们在幼儿语言教育的框架下,共同服务于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
本文为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儿童绘本的文化教育功能研究”(编号SZ201910028014)成果。
[1]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1.
[2]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112.
[3]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1-231.
[4](美)斯坦利·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M].
[5]文楚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32,137.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3年第2-3期
实习编辑:杨慧杰
微信制作:李 杰
微信审核:李 原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