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吐槽了这件事后,我一笑,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绝对是遇到状况中的小儿科了。幼儿教师生涯中最不缺的经验之一就是遇到问题儿童。通常表现为事物的极与极。比如,过于吵闹,过于内向,或者轻微多动症,注意障碍,欺负别的小朋友等等。
是的,鉴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表现出此类的行为是正常现象。但归根到底问题儿童,都是儿童的错吗?
显然不是。
儿童不具备完整有逻辑的行事行为能力,幼儿期的认知多来自于父母和其他长辈,因此幼儿表现出的行为多受家庭影响。这就是常说的”孩子身上看父母。“虽说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受多方面影响的,是复杂的组成,但不可否认人的行为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出家庭教育的好坏。
所以,父母平时要非常注意言传身教,幼儿都是有样学样的,他们这个阶段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模仿。一旦在孩子身上看到不好的行为表现,家长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也有过类似行为,有就要及时改正,争取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最新的教育研究报告称,学校教育应当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最中坚力量。作为普及化的基本教育,这是学校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是在学校里,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精力自然有所分散,因此,只靠学校教育显然是不足够的。
家长作为幼儿最直观的行为模仿对象,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不比老师少。就像提到的高铁上大声玩闹,如果妈妈及时制止孩子并没有任何反应,那说明平时妈妈就是放任孩子做出这些行为的,没有教会最基本的公共礼仪。相反,如果平时就提醒,孩子就会形成刺激反应,产生“哦妈妈要生气了,或者妈妈有教过不可以在外面大声吼叫”之类的心理活动。
幼儿教师常常会听到的家长抱怨之一是,今天教了什么,回家我家孩子怎么啥也不会,问什么什么答不出来。在此真的想和广大家长说一句,孩子才4、5岁,在课上那么短的时间里要吸收新的东西,不经过巩固复习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证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幼儿一时记得,但是他们的遗忘速度也很快,只凭借学校里的学习时间是不足以充分理解知识的。幼儿回家后仍旧需要家长的帮助去复习,上学的时候再通过课堂,一遍一遍的巩固,最终形成长期记忆。
因此家长真正需要做的是抽出时间关注孩子成长,花时间了解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其实老师也知道,家长每天因为工作疲惫或者很繁忙,但孩子的成长光靠学校努力是不行的。当然老师也可以更多的和家长建立深层次的交流,每天在家长群里分享班级情况,让信息更方便的传递。
就比如上周布置的家庭阅读绘本任务,班上有孩子上课的时候一脸茫然,显然啥也没读。绘本这种阅读体裁虽然是结合了图画,但仍有少量的文字,需要有人引导孩子去读,去讲解故事情节。布置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也能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比起老师带领阅读的“大锅饭”,父母的“一对一教学”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家长不配合,实在让老师也没办法。
当然现在有很多声音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不是给孩子,完全是来折磨家长的。曾经在微博上引起转发热议的一则就是,老师要求家长和孩子找两片长得几乎一样的叶子,家长说大晚上的在小区里像傻子一样揪叶子。不可否认,有些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点偏颇,但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本着方便家长也方便自己的想法布置家庭作业的,并且此类作业也不会太频繁的出现。毕竟是孩子在学习,又不是家长重新上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