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这是一句很好记的话,然而,却不是一个好做的事,他需要老师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想,用心去实践。
运动会上,学前组的接力赛,在孩子们的“投入表演”中结束了,我班没能获胜,这是意料中的事,因为,为了尊重孩子的意愿,我让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也参加了接力塞。年仅4岁的胡然小朋友,在比赛途中哇哇大哭,还往回跑,最后在妈妈的带动下才跑完了全程……虽然我并不看重比赛的成绩,但孩子们比赛结束后的极为不满和谈话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都怪胡然,哭、哭、哭……”
“胡然倒是高兴了,我们却不高兴了”
……
难道我的安排错了吗?我的出发点“面向全体孩子”有问题吗?
经过几天的思索,我对“面向全体”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面向全体,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光顾每一个孩子,而应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的真正需要。孩子们的谈话之所以让我感到意外,是因为我对孩子们了解还不够,我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内心世界。
其次,面向全体要注重因人施教,而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班上孩子这么多,不可能每个孩子每一次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根据孩子性格特点、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机会。比如,不必强求有兴趣的孩子参与他并不喜欢的跑步活动,不必强求喜欢画画的孩子参加自己并不喜欢的训练。
第三,面向全体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共同进步。
在这次运动会中,由于胡然小朋友的参与使接力赛失败,导致其他孩子产生了失落感与不满,是否这就是唯一的结局呢?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胡然而言,他的参与可以说将成为她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一种“战胜胆怯,勇往直前”的宝贵经验而永远激励自己;对其他孩子而言,既可以让他们能以此为榜样,同时又可以作为一个教育材料,对孩子进行现身说法的“建立和谐团结班级”的教育,这样,孩子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在一次失败的经历中获取使自己进步的有益经验,使自己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这种失败是有价值的,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好处的。
“面向全体”,这是一句很好记的话,然而,却不是一个好做的事,他需要老师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想,用心去实践。
【案例:对“面向全体”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