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随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作为教师应时刻把握住教学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势,提高自己随机教学机智的艺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圆满成功。
一次美术活动中,老师要求孩子画主题画“快乐的小鸡”。孩子们有的画吃食的小鸡,有的画玩耍的小鸡,有的画开汽车的小鸡……思维十分活跃。老师在巡视指导着,听到昆昆嘴里发出阵阵响声,不时又专心地画着什么。老师轻轻走过去,只见昆昆的图上画着几只小鸡,在小鸡周围又画着许多不规则的线条。老师看不明白,亲切地问到:“昆昆,你的小鸡在干什么?”昆昆用兴奋的神情说:“老师,我的小鸡在游泳,它们,都淹死啦!”老师不禁愣了一下,正想训斥他,但又想了想,说:“小鸡们快淹死了,它们,快乐吗?鸡妈妈会很伤心的。你能想办法把它们救起来吗?”昆昆闪着大眼睛,想了想说:“能!”接着,昆昆又拿了一张纸画起来。一会儿,当他把画交到老师手上时,老师看到:在小河上架起一座桥,几只小鸡排着队一个个快乐地从桥上走过……
从这件事,我得到如下启发:
1、幼儿期,儿童的想象是无意想象占优势,他们的想象常常受外界刺激和儿童自身情绪的左右,总是由直接感知的事物引发,如: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自己喜欢的事物所引起。因此,儿童的想象常常是非常随意的,没有预定目标,且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也许,昆昆在绘画前并没有想好自己要画什么,当他画完小鸡后,可能突然想到了水,就在小鸡周围画满了水,在联想到小鸡不会游泳,就说出小鸡掉到水里淹死了。在想象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得到了满足,把主题“快乐的小鸡”忘到了脑后。
2、由于儿童情感体验的肤浅性,造成对美好情感和消极情感的辨析不清。幼儿期,儿童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还未完全形成。在他们的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特别在现实社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精心呵护,祖辈的细心关照,使他们充满对美好情感的体验,缺少对悲伤情感的感受,把一些悲伤的事情也看成是美好的,或是好玩的。因此,当昆昆说到小鸡被淹死时,没有悲伤的感受,却是那么兴奋。
3、在事件中,教师能尊重儿童的思维,坚持正面引导,把儿童的情感体验引向深刻。尊重儿童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是挖掘儿童潜能,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前提。绘画活动中,面对昆昆的离题绘画,甚至是消极地绘画,教师不是粗暴地批评训斥,打击儿童的自尊心,而是因势利导启发孩子。使他了解:小鸡被淹死时,是悲伤的情感;当小鸡被救起时,是非常快乐的情感。也使孩子体会到帮助别人后产生的喜悦感,丰富了情感体验,达到了情感升华。
其次,教师观察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顺势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出现偶发事件,教师不要慌张,也不能乱发脾气,否则会在幼儿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启发了孩子的思考,引导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随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作为教师应时刻把握住教学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势,提高自己随机教学机智的艺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圆满成功。
【案例:小鸡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