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美术教案
设计意图
一、从艾玛的故事逐渐提炼到具有普适性的独特与差异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大象与自己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增强对个体差异的感受力和同理心。
二、通过藏宝箱的名字引发学生的好奇,教师引导学生将宝藏和自己相联系,并且每个人看到的宝藏都不一样,从而理解独特和差异都值得被接纳。
三、全身心体验的艺术探究活动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儿童表达思想和语言的多种可能性,艺术创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让他们继续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以便展示他们在之前的对话中的未尽之意。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花格子大象艾玛》的讨论,使学生学会认识和接受同伴之间的差异;
2.通过小动物形象的创作,增强学生对个体差异的感受力和同理心;
3.通过讨论,让学生领会共同交谈的规则,学会倾听和表达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这次的活动涉及到一个哲学话题,“我们不一样”,通过绘本的形式去让孩子理解这个话题,需要老师前期做好更多的准备。
难点:因为班级年龄差较大(4-6岁之间),在引导不同年龄段孩子表达自己的时候需要更多更好的问题作为引导。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电子版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2.各种不同触感的创作材料,如自然材料、玻璃珠、轻黏土、乐高积木和木块等;3.一个底部放有镜子的藏宝箱;
经验准备:
考虑到班级上年龄差较大(4-6岁之间)导致孩子的喜好和创作水平的不同,所以这次选择不同材料供孩子去创作。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花格子大象》封面
封面中的花格子大象很特别,她与我们所看过的大象颜色都不一样,那她会经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格子大象的世界……
教师通过电子版绘本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故事讲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引导聚焦到如下问题:
1、艾玛和其他大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为什么艾玛想和其他大象变成一样的颜色?
二、引导学生代入角色进行思考,将艾玛转变为自己
1.你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你是不是有时候也想变得和其他小朋友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样时,可以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或错的点评。
在讨论组中间,有一个藏宝箱,底部有一面镜子。教师强调箱子里有非常珍贵的宝藏,每位同学只允许打开藏宝箱看一次,并且不可以说出来,知道所有学生看完为止,他们都会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教师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会有学生回答是镜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镜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反思自己;)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你自己?
3、你为什么是一个宝藏?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宝藏吗?
3、每个同学看到的宝藏是一样吗?
4、为什么每个同学都是宝藏?
三、艺术创作:
做一个艺术作品,20个孩子按照四个颜色卡片分成四组,每个人选择组内材料创作一个作品—–独一无二的《我自己》。
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创作想法和自己的独特之处。
教师总结:
给每个孩子留下这样的感受,无论他们是怎样的,他们都会被接纳,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活动反思
在课程的结束后,有位小朋友对着老师说:老师,我很喜欢这节课。艺术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他们享受自由表达以及思想实验带来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尊重自己的想法并坚持。
在孩子的讨论中,孩子多次表达不想和其他人一样,因为自己就是最美的,自己就是最原本的自己,所以不需要和其他人一样。
转换角色,拿出礼物盒(里面装有镜子),让孩子观察礼物盒里有什么,发现不一样的礼物(自己)(大多数孩子发现的是镜子)
小朋友C:自己是原本的,所以是宝藏。小朋友D:自己很美,和爱莎梳一样的辫子。
小朋友E:我自己就是宝藏,因为我有秘密。
小朋友F:我不想成为别人,因为成为了别人就是别人的妈妈的女儿,不是自己妈妈的女儿。
让孩子认识和发觉到哪些对他们来说重要和有价值的事物,也会向内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觉得不错,请在看点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