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音乐教案#游戏教案
设计意图
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快乐的小鼹鼠》。根据音乐特点,选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鼹鼠”(动画片中)为角色,以快乐的小鼹鼠在森林里的遭遇为主线,根据音乐的旋律的性质、结构及音乐节奏,贯穿了从小鼹鼠走走走走、跑出去跑回来、听见可怕的声音以为来了危险的动物、又高兴的跳起了舞蹈,这些相应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并能大胆想象创编相应的手指游戏、身体动作与音乐相匹配。通过音乐游戏也让幼儿知道做每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受诙谐、欢快、跳跃的乐曲特点基础上,会用走步、侧滑步(或碎步平移)等表现快乐的小鼹鼠。
2、通过手指游戏、身体动作、合作游戏,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集体律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方面:音乐(钢琴伴奏)、小鼹鼠图片(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鼹鼠这一游戏角色中)、大灰狼图片(最后大灰狼的突然出现,掀起一番**)
2)幼儿经验方面: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重难点:
重点:幼儿感受诙谐、欢快、跳跃的乐曲特点,能用轻轻、快快的步子表现A段乐曲并大胆创编B段舞蹈的优美动作。
难点:幼儿跟着音乐特点创编动作并完整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新授韵律活动:快乐的小鼹鼠
(一)完整倾听音乐,初次感受音乐的旋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它说了一个小动物的故事。听听,猜猜这个小动物是谁?它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师幼共同做手指游戏。
1、随A段钢琴旋律,教师出示小鼹鼠图片。
2、幼儿手指游戏“手掌上的小鼹鼠”。
师:我们一起把小鼹鼠的小脚变出来!
(1)幼儿尝试跟音乐做两只手指的游戏。
(2)幼儿尝试跟音乐做五只手指的游戏。
(3)幼儿创编手指跑的部位再次游戏。
3、“小脚变成大脚”, 幼儿用走步、侧滑步(碎步)表现A段音乐。
师:小鼹鼠吃吃、睡睡,长呀长呀,小脚变成大脚了!我们来试一试!
(1)幼儿尝试,探索用不同的步子表现“小鼹鼠跑出去、跑回来”。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学习侧滑步(或碎步平移)。
(三)倾听B段音乐,幼儿创编动作
1、听音乐“大灰狼来了”,幼儿创编躲避的动作。
2、听B段柔美的音乐,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和旋律大胆想象、创编小鼹鼠的动作。
(四)师幼共同律动
1、散点律动
2、完整律动、合作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鼹鼠队长的任务,进一步明确合作要求、体验游戏快乐。
歌曲乐谱
小鼹鼠
1=C
.
3 5 |1 5 |4 5 4 3 |2 — |
. . . . . .
2 2 |2 7 |1 7 1 2 |3 — |
.
3 5 |1 5 |4 5 4 3 |2 — |
. . . . . .
2 2 |2. 7 |1 1 |1 — ║
. .. . .. .
3 3 3|3 3|3 7| 3 —|
. .. . ..
3 3 3|3 2|1 7| 6 —|
. . ... . .
2 2 2|2 2|2 6 |2 —|
. ... .
2 2 2|2 1|7 6 |5 —║
(5. 55|5. 55|5 2 7 6 | 5 -║)滑音
.
3 5 |1 5 |4 5 4 3 |2 — |
.. . . .. .
2 2 |2 7 |1 7 1 2 |3 — |
.
3. 4 |5. 1 |7. 6|4 —|
活动反思:
1、幼儿的表现与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游戏中,根据音乐特点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创编动作,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性。
2、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反思
①体验性策略: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本次活动中,在每段音乐出现时,教师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的体验音乐。从倾听到借助动作、语言、记忆唤起等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幼儿是在从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和游戏,自主体验、表现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
②情境性策略:为音乐作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抽象的音乐形式以可听的、可说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给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接受它,通过身体动作,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它。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活动各种,通过出示小鼹鼠图片,以小鼹鼠的角色贯穿整个韵律活动。根据音乐特点创设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感受并熟悉音乐特点,根据音乐性质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如:小鼹鼠排着队出去玩,以为大灰狼来了,来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后小鼹鼠快跑回家!
③角色游戏及角色互换策略: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活泼、可爱的小鼹鼠形象,深受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更加激发他们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从小鼹鼠的小脚到小脚长大了一点到长成大脚,通过角色的表演进行游戏。小鼹鼠在森林里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来。结束部分的角色替换,由幼儿替换教师做队长,更是让幼儿意犹未尽。
3、活动的效果或价值体现
①作为一个音乐游戏,活动的音乐性和游戏性同样重要。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我借助小鼹鼠的图片及手指游戏,在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让幼儿熟悉乐曲的特点,达成了第一和第二条目标。通过肢体动作、语言引导,使孩子们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而是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大胆创编,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游戏的乐趣,完成第三条目标。
②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体现。
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幼儿能够大胆创编手指游戏中小鼹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对A段音乐的理解,激发幼儿自主创编,为完整游戏打下基础。
③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体现。
手指游戏及创编身体动作时尝试让幼儿创编脚爬到的部位,教师退出,让幼儿成为引导者带领大家一起做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旋律的熟悉程度。结束部分教师退出,幼儿领队,虽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做了一次队长,但是在集体游戏时体验到了音乐游戏的快乐。
④游戏角色的出现和扮演。
在试教的过程中出现过各种突发情况,因此教案做了多次修改,作为新教师,熟记每个活动环节非常的重要,猜测幼儿会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尽量避免的同时也想出了一定的对策及情景化语言来引导。如在完整队列游戏时出现问题,便会再一次练习。根据“队长”的领队情况,请1—2名幼儿领队,若1名幼儿尝试做“队长”时,幼儿表现很好的话,说明活动的目标已完成,在幼儿意犹未尽的同时,教育幼儿明白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活动中大灰狼的出现显得很突兀,作为音乐游戏,可以修改成在听到可怕音乐的时候,大灰狼可以探出头张望,随着音乐的起伏,在游戏时增加了音乐游戏的气氛。在幼儿扮演“队长”的时候,可以请一个幼儿也来扮演“大灰狼”,活动在**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活动从头至尾幼儿既轻松又不失兴趣。
⑤音乐游戏的规则性。
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在音乐游戏中,游戏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游戏规则在活动中表现为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鼹鼠出去玩时要求幼儿轻轻快快的往两边跑出去再跑回来,而不是四散跑开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来。原来活动设计的初衷是一节韵律活动,以音乐游戏来开展,在游戏的规则上出现了分歧,根据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将活动设计修改成韵律活动,活动中则不需要体现游戏的规则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四散跑开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开。韵律活动中重难点是幼儿在感受诙谐、欢快、跳跃的乐曲特点基础上,学会用走步、碎步平移、侧滑步等表现快乐的小鼹鼠。在集体律动合作部分,通过总结鼹鼠队长的任务,明确集体律动(纵队到散点)的合作要求,体验快乐。
觉得不错,请在看点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