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增高,导致在养育子女方面偏重于改善营养和发展智力,忽视行为习惯的培养。据统计,全国 4~16 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47%,社会适应问题的检出率为23.46%。由于家长、教育者和儿科医生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忽视早期心理和行为干预,忽视对孩子健康人格培养,酿成了很多痛心而愚蠢的悲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医护人员不但要关注儿童的躯体健康和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重心理和良好的健康人格培养。
什么是婴幼儿健康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郑雪 2001)。健康人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培养方法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在 3 岁以前创造良好的养育环境为以后健康人格发展打好基础非常重要。如果幼年一旦养成不良的人格特征,如同佝偻病已经发生了“O”型腿一样,再纠正将非常困难,所以早期培养良好的行为极其重要。
著名婴幼儿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婴期(心理学中婴儿是指 0-3 岁)人格的健康发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乐观和稳定的绪;思维和活动的独立自主性;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婴幼儿健康人格的脑科学依据
盖奇故事的启示。盖奇原是美国一位铁路工人领班,他在 1848 年一次意外的事故中损伤了大脑的额叶,他奇迹般地被救活了,仍能说话和行动,但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变:他本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效率的领班,思维敏捷,对人和气,彬彬有礼,但从这次事故后,他变得粗俗无理,对事情缺乏耐心,既顽固任性又反复无常,优柔寡断。他似乎总是无法计划和安排自己要做的事。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盖奇了。由此不难看出大脑的额叶和人格的关系。后来又被脑外科额叶白质切除术的病例证明,有类似的人格变化。这个案例使科学家认识到大脑额叶和情绪控制及人格有关。
人脑支配情绪的中枢是边缘系统,它由低级和高级中枢组成,低级中枢包括杏仁核、下丘脑和脑干等部位,它控制原始情绪,在出生时已有基本功能;高级中枢由额叶的眼眶皮质回和前扣带回组成,是高级情绪控制中枢。通过 PET 影像学研究发现,婴儿前额叶 6~8 月才开始发挥功能,这时前额叶的突触开始形成,并且以极快的速度重塑自己的结构,完成接线,从 2 岁起,前额叶进入漫长的突触修正阶段,持续到青春期。这些突触的精选、淘汰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奠定情绪成长的基础,以备成人期人格形成所需。
因此,从新生儿期开始亲子互动,建立安全依恋,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额叶皮层神经通路向正确方向完成接线,使习惯成自然,这样发展良好的情绪能力,在儿童早期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岁婴幼儿健康人格培养的研究
2007 年 10 月至 2011 年 10 月由中国优生优育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牵头,组织全国 21 家医学院校和妇幼保健院儿科进行了 0~3 岁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早期综合干预协作研究,探索 0~3 岁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方法和效果,为提高婴幼儿素质培养提供依据。
在协作单位出生的 594 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取样分为干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1~4 个月气质类型、父母年龄、文化水平、母亲人格类型、家庭收入、主要抚养人情况及父母和干预对象接触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因此,两组在生理和社会养育环境因素方面均有可比性。
干预组通过父母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综合干预指导,结果显示干预组人格趋向总分比对照组高 13.0 分,发展良好率提高 17.7%,较差率降低 8.31%;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4.74%,比对照组(10.28%)降低 5.54%,差别有显著性。说明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良好行为和健全人格趋向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所采用的一套早期综合干预方法的指导,使父母在养育中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健全人格发展趋向打好基础是有效可行的;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0-3 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下期我们介绍如何培养婴幼儿的健康人格。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 年/5 月/29 日/第 004 版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