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珺,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长期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家长提问: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在上中班,周围有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报幼小衔接班。我觉得现在就上这样的班太早,但是别的孩子都准备上,我们如果不为入学做好准备,怕孩子将来学习会跟不上,请教您对此问题的看法,谢谢!
王老师解析:
这位家长朋友:
您好!
相信有很多家长跟您一样,正处于疑虑中。关于幼小衔接,我们应该弄清楚几个问题:孩子需要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什么?科学的实现途径在哪里?让您举棋不定的幼小衔接班能为孩子的入学和学业助力吗?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观点和认识。
一、入学准备是自然地走进另一片风景,而非翻山越岭
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学校里的小学生,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幼儿园与小学存在一定差别,为了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需要“幼小衔接”教育减轻这个过程中的不适应,为儿童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然而,从幼儿园到小学,并不是翻山越岭,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首先,我们需要科学认知“为上小学做准备”的真正内涵。
“准备”,即为某件事预先筹备、安排,而不是真的去做某件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入学准备,家长与教师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家长普遍认为阅读、书写和计算能力很重要,而小学教师其实更看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情感状态、学习品质和兴趣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所看重的这些方面正是“入学准备”真正需要做的。因为这些准备有助于儿童配合老师顺利度过入学适应的阶段,后续的课程学习也会水到渠成,既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又能带给老师工作的成就感。反之,超前学习读写算的儿童,不仅容易因为过早的知识学习而产生厌学情绪,觉得“已经会了”就注意力涣散,而且容易出现诸如学习习惯、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很多问题,给儿童的学习带来挫折感不说,还会加大老师的工作负担和难度。
所以,入学准备主要是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绝不是拼音、读写、计算、外语等知识学习和各种特长训练。
其次,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显而易见,上述入学准备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而是一项贯穿整个学前阶段的、平稳过渡的长线工程。尽管幼儿园没有给每一件工作都贴上“入学准备”的标签,但它其实具有为入学做准备的作用。幼儿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的提升、理解能力的发展、好奇心求知欲的增强,都是在为入小学做准备。可以说,在幼儿园的三年中一直进行着入学准备,只是到了大班,这一任务会更加明确和凸显。如若家长存在误解,认为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就是“随便玩玩”,平时也不注重家庭中的点滴积累,到了快上小学之前再来个急转弯,猛地从“快乐教育”变成“棍棒教育”,或是为此突击上个幼小衔接班,那便是人为加剧了幼小衔接的难度,效果也必定不会好。
再次,“幼小衔接”涉及两个学段,分别是幼儿园阶段的入学准备和小学阶段的入学适应,明确这一点十分必要。即使进行了良好的入学准备,在小学起始阶段,儿童仍然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他们会听不清老师的要求,注意力不集中,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对此,家长们也要有心理准备,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待,想办法帮助他们应对挑战,而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同时,小学也有创造积极氛围,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责任。家长们应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好配合和教育工作,则无需过度焦虑。
二、入学准备是装备持久动力轻装上阵,而非赤足狂奔
让家长们趋之若鹜的幼小衔接班能够完成以上的任务吗?我们随便探查几个幼小衔接班就不难得知,它们普遍主打的是提前教授小学知识,甚至开设奥数、国学、珠心算等根本不适合在幼儿阶段学习的内容,教学方式机械灌输,学习强度大大超过幼儿所能承受的范围。
那么,这样的学习内容能够助力儿童的后续学习吗?有学者对几所不同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入学前系统学过拼音的儿童第一次月考成绩平均分为96.6分,简单接触过拼音的儿童为94.88分,没有学过拼音的儿童为91.93分。可以看出,没学过拼音的儿童在一开始成绩确实低于前两者,但差距并不大。一学期后,他们的语文成绩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入学前系统学过拼音的儿童期末成绩平均分为94.7分,简单接触过拼音的儿童为94.87分,没学过拼音的儿童为94.83分。可以看出,入学前系统学习过拼音的儿童成绩下降趋势明显,提前学习的优势已经几乎看不到了,而没学过拼音的儿童进步幅度很大。在这方面,国内外很多研究都得出趋于一致的结论,过早让幼儿接受知识教育,刚入学时的所谓“优势”在未来的2-3年里会消失殆尽,甚至一些过早接受机械训练的学生还会出现厌学、学业滑坡现象。
如果一定要把人生比作赛跑,那也是一场路途遥远的马拉松,需要具备强健的身体,需要持久的动力和热情,用短跑的心态去应对马拉松长跑,一味关注起跑环节,开始可能速度很快,接下来却会体力难支,灰心丧气。而且,赛跑需要遵守竞赛规则,抢跑是犯规行为,将会直接导致正常比赛的失败。在教育中,硬性的规则就是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要让儿童做与其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事,让幼儿有时间做幼儿,而不是过早地做小学生。让儿童在适合的时间干不适合的事,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面对社会上眼花缭乱的焦虑营销和商业炒作,家长们要锻炼一颗强大的心脏,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职责,而不要轻易把这项神圣的使命随意托付给幼小衔接班或社会上的教育机构;要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而不要剥夺孩子丰富的生活和游戏交友的时间,去背诵拼音、做算式,提前做小学里又要重新做的事。
三、入学准备是发现无限可能拥抱未来,而非万事俱备
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无与伦比的爱,才会对教育的选择患得患失、琢磨不定,总是想着为孩子做长远打算。值得深思的是,如何才称得上“计深远”呢?恐怕今天的父母想要为孩子“计深远”会更加困难吧。有一种预测,未来二十年会有60%的职业要消失,现在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种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变化,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应对未来的准备呢?因此,入学准备不可能是一种万事俱备的状态,而是在整个童年早期连贯渐进的学习过程,需要持续学习的不只是儿童,更是家长。
每位家长都应该主动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入学准备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旅程,而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征途。
最后,家长们可以对照下面的表格,看看哪些已经做到了,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多多努力,当大人们都做好了准备,孩子们自然也就准备好了。
家庭为孩子所做入学准备的自评表
序号 |
内容 |
是 |
基本是 |
否 |
1 |
我经常陪孩子阅读,培养他(她)的阅读兴趣 |
|||
2 |
我经常在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学习的内容 |
|||
3 |
孩子遇到困难时,我总是先让他(她)动脑筋想办法 |
|||
4 |
我一直注意培养孩子守时的时间观念 |
|||
5 |
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我基本不帮忙 |
|||
6 |
我经常带孩子去参观各种博物馆 |
|||
7 |
我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常常会与他(她)一起做购物清单 |
|||
8 |
我和孩子外出活动后,我们会一起回顾活动的情况 |
|||
9 |
我总是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与他(她)一起寻找答案 |
|||
10 |
我常常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与孩子一起讨论 |
|||
11 |
我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 |
|||
12 |
我常常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
|||
13 |
我会教孩子认识周围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符号或标志 |
|||
14 |
孩子即将入小学时,我会激发他(她)上学的欲望 |
|||
15 |
我会坦然面对孩子入学初可能遇到的暂时不适应 |
|||
总分 |
注:填“是”得2分,填“基本是”得1分,填“否”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你为孩子做得入学准备越好。
(自评表来自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手册《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载于2019年10月《早期教育》家教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微信编辑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 烨
长按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