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小班后,爸爸妈妈们都会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有一本成长记录册,有的幼儿园由老师单独制作,有的幼儿园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制作。无论哪一种形式,制作孩子的成长记录册都值得您认真地参与。成长记录册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孩子与众不同的年龄特征、学习方式、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进而实施相应的教育措施,也能够给您和孩子留下一份珍贵的成长纪念。初次接触这项工作,爸爸妈妈们都有些不知所措把?让笔者来告诉您可以怎么配合老师做好成长记录册吧。
第一,了解成长册的记录方式。
“作品+文字”“照片+文字”是成长记录册中经常使用的记录方式,单独的照片和作品并不能解释事件发生的过程,文字的描述加入了家长或教师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帮助孩子完成的部分,挖掘了活动的背景和深度。
第二,了解成长册的记录主题。
成长册中会设定好一些主题,然后由家长和老师去填充内容。比如在小班成长册的《爸爸妈妈夸夸我》中,父母自豪地夸奖着孩子的进步。在《童言稚语》中,家长记录了孩子特别有趣的语言。在《家访日记》中,家长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认识和了解。在《活动见闻》中,引导孩子讲述游玩之后的见闻等。
第三,做成长册材料收集的有心人。
成长册制作的核心是素材,这需要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1.提供照片
家长可以为小班幼儿成长册提供这些照片,并配相关文字说明:外出旅游的照片、家庭生活照片、节日庆祝照片、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照片。
2.留下记录文字
(1)记录孩子的情绪情感
小班孩子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年龄越小情绪性越突出,行动常常收到情绪的支配,他们的情绪易变化、易转移、易受外界情绪感染。所以,在成长记录册中需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
比如家访日记。小班开学前的家访,对于孩子和教师来说,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家访,幼儿和家长积累了关于幼儿园的美好经验,降低了对于教师的陌生感,教师在家访过程中,也对孩子及其家庭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初次见面,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用“一百种”不同的方式欢迎老师:主动、被动,大方、羞怯,接纳、排斥,自然、紧张……在小班成长册中,教师会真实地记录下孩子在家访过程中不同的情感表达,家长也可以用简短的语句,描述孩子的情感、兴趣及独特之处,这样可以从教师和父母两种不同视角,进一步地发现和认识孩子。
例:《老师眼中的我》
初见到你,文静而乖巧,你一直在静静地听着,帅气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羞涩,看得出你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
《爸爸妈妈眼中的我》
你喜欢姚明、刘翔、小罗,能跑善跳;
你喜欢孙悟空、擎天柱、奥特曼,幻想顽皮;
你喜欢搭积木,聪明、爱学;
你喜欢唱歌、跳舞,动作协调灵活;
你喜欢问为什么,总会刨根问底;
你是爸爸妈妈眼中最优秀的宝宝。
(2)记录孩子的语言
3-4岁的小班孩子正处于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词汇量迅速增加,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是,由于发音器官未发育成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仅限于表面等因素的影响,小班孩子常会发错音,表达想法时,也带着自己独特的理解逻辑,常常创造性地使用一些词汇,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
例:《童言稚语》
伊问爸:“爸爸你从哪里回来?”爸说:“我刚从机场回来!”伊问:“那你有没有给我买大公鸡啊?”
妈妈问:“宝贝,你睡得好吗?”“我睡得好香啊,不信你闻闻!”
老师说:“南,你别哭了,哭得多难受啊!”“我没哭,是眼泪自己掉下来的!”
3.保存亲子作品
由于孩子年龄小,在家里,家长常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品。比如:爸爸绘画了公共汽车轮廓图,乐乐用彩笔为其上色;睿睿和妈妈一同完成了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观看了《艺术创想》以后,轩轩和妈妈共同制作了一个有趣的盒子,并拍成了照片,希望收入成长记录册之中。
第四,了解成长册的制作技巧。
1.为孩子准备一个透明的文件袋,作为“成长袋”,可用来收集众多数量和种类的成长物证。
2.即时贴是很方便的记录工具,用它进行记录后可以贴在照片或作品的反面。
3.每种记录都应显示出所涉及的时段,记得在每次记录后面写上日期,这样与之相配的照片或作品,就能说明孩子当时的活动状态及发展水平。
4.喜欢朋友圈晒娃的爸爸妈妈,一举两得,这可能也是积攒成长记录册素材的一种方式哦!
5.定期和孩子对已收集到的成长册材料,进行阶段性地回顾,会带来一段非常温暖的亲子时光。
家长说:“这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因为,成长册中的记录更专注于成功而不是失败。”
教师说:“成长记录册,让我们痛并快乐着!——虽然辛苦,但证明了我们为孩子做了有价值的工作!”
(原文刊载于2017年11月《早期教育》家教版),文章稍作修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