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出生开始,睡眠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心的重点。
很多妈妈开玩笑,当妈之后再也不羡慕“婴儿般的睡眠”了!
婴儿般的睡眠并不是形容睡眠质量多好、睡得香,而是难以入睡、频繁夜醒、醒来又难以接觉。
好不容易熬过了新生儿期、3个月、半岁、一岁…宝宝终于能睡一个整觉,当宝宝到了两三岁时,新的问题又来了—睡得晚!
很多刚步入幼儿园的宝宝家长都反馈,宝宝一到晚上就精神饱满,好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全家人每天都要“斗争”到凌晨,时刻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晚睡不仅会让家长身心俱疲,也会影响宝宝身体发育!
很多人都听说过:宝宝睡得晚,是长不高的!这是真的吗?有科学依据吗?
提到晚睡和长高,就不得不跟大家科普一下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人类成长最重要的激素之一,是由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如果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宝宝不仅身高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危害到宝宝身体健康。
很多家长都说晚上9点到11点,是宝宝生长发育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所以宝宝一定要早睡,这有科学道理吗?
我为大家找来了一张生长激素分泌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早5点到7点、晚9点到11点这两个时间段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段,而在晚8点前入睡的宝宝生长激素分泌明显要高于晚10点入睡的宝宝。
所以,抓住这两个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时段,你就掌握了宝宝长高的秘籍!
谁都知道早睡好,但宝宝就是“充电2分钟,放电2小时”越晚越精神,这可咋办?
首先,要想宝宝睡得早,家长也是要以身作则的。早些放下手机,给宝宝讲一些睡前故事,陪伴宝宝早入睡。
入睡是有一个过程的,家长从8点就可以开始做一些睡前准备了,比如拉上窗帘、调暗灯光、关掉电子屏幕、轻轻地给宝宝做抚触。
而后可以给宝宝讲一些故事情节平和温暖的睡前小故事,用这些“信号”让宝宝的身体安静下来,提醒自己“做完这些事情我就要睡觉了”。
很多宝宝睡得太晚其实是由作息不规律导致的。
家长要告诉宝宝,不是累了才要睡,而是到了时间就必须得睡。比如说决定21:00睡,那20:30就必须得上床。
如果宝宝晚上精力特别旺盛难入睡、睡着了也频繁夜醒,家长也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宝宝午睡的时间。
宝宝白天睡太多,夜晚就容易蹦迪,可以多多安排一些白日里的活动,给宝宝“放放电”。
另外,白天睡觉时可以不用拉上窗帘,保持房间的光线和亮度,为宝宝营造昼夜分明的睡眠环境。
一点点把宝宝的睡眠规律稳定下来,形成规律的生物钟,让规律作息变成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状态。
睡眠的交接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宝宝的睡眠周期要比成年人少半个多小时,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基本各占50%,而且不断交替。
深睡眠时,宝宝的大脑和身体都处于完全休息状态;浅睡眠时,宝宝的手臂、腿和整个身体经常会有些活动。
在宝宝睡熟之后30~50分钟内,就会由深睡眠转为浅睡眠,所以有时候宝宝哼哼唧唧、扭来扭去,只是从深睡眠过渡到浅睡眠,并不是醒了。
这个时候不要急于把宝宝抱起来哄,宝宝是可以自己在重新过度回深睡眠的。
对于一些小月龄的宝宝,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宝宝尽快再次入睡,常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哄睡—抱起来哄。
可这种过于舒服的方式真是“废娃又废妈”!在怀里睡得像个小天使,可放下就醒!
宝爸宝妈在哄睡时,要等身体和四肢完全呈瘫软状10~20分钟后,再放到小床上。
哄睡前可以在手臂放一条毛巾,垫在宝宝的脖子下面,这样躺到床上后不易感知到温度的变化,宝宝就不容易惊醒了。
不用哄宝宝就能自己入睡,这可能是每个妈妈的终极梦想!
自主入睡一般是指宝宝能自己入睡和接觉,完整的睡够6-8小时。
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好好睡觉是可以被后天发展培养的能力,用低强度的安抚替代高强度的安抚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比如宝宝目前还有最强烈的睡眠依赖——不奶不睡,可以考虑先用抱哄替代奶睡,从怀里睡过渡到床上睡,从陪着睡过渡到自己睡。
要想把宝宝放下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态放下来。
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在甜甜的睡梦里长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