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得到满足,将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
多鼓励幼儿,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
美国精神病学者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会由于某个重要人物不经意的、不恰当的评价而丧失自尊和自信。对幼儿来说,父母、教师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经常随意地指责他们,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经常得到成人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产生自信心。因此,成人应该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在活动中多肯定和鼓励幼儿,不要随意批评幼儿,切忌使用消极结论性语言评价幼儿,更不能一味地斥责幼儿。
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
成人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时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要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有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对这样的孩子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应该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教师要在活动中运用各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学常识、学语言,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除培养以上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这一点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尊非常重要。教给幼儿用语言交往是很重要的。此外,还应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通过解难练习,锻炼幼儿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经常为幼儿提出一些有难度的课题,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只有敢于克服困难,才能使自信心的树立有了较为切实的基础。在活动中,向幼儿提出问题时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幼儿通过思考、商量、努力获得成功。同时,让幼儿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的。
快点击进入伊顿儿童成长社区进行互动吧!教育专家、伊顿家长大学首任校长曾珈女士将在这里就热点育儿话题与您展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