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人成为人,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与人格的人。人格的形成。
2、自发性的智能,有学习的欲望,受到智能的驱使,孩子内在的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
3、人的创造性,手的活动及语言不断保持调和性,而在人格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让孩子发挥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实际的活动全面发展自己。而非成人不断地教导儿童服从。
5、有准备的环境,这个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排除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
1、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其可以独立“做自己”的“世界”。
2、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依靠感官来学习,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教材教具(自然的、人文的等等)以诱发孩子的自我学习兴趣。
3、不“教”的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4、把握敏感期的学习: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不同事物的偏好形成“儿童敏感期”,掌握这种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5、教师居于协助启导地位,摒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学方式,从旁适时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1、大孩子能学会组织领导,学到更多知识,学会爱护别人。
2、小孩子能提前学习原本学不到的知识,培养自信,学会尊重别人。
3、真实社会在幼儿园的体现。
1、使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护,自然地建构独立自主的内心需求,自信心和相应的技能,为今后身心可持续发展及学会生存打下基础。
2、通过各种活动、生活技能的联系、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以及对周围人、事、自然的照顾与服务,养成爱心与责任的意识,为建构儿童完整而良好的人格奠定基础。
安全性原则、标准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备与审美原则、民族性与地方性原则、时代性原则、数量限制原则。
教师注意事项:循序渐进、反复联系、突出关键特征、因时因地制宜、安全的注意。
社交礼仪、教室常规、基本动作、照顾自己、关心环境、实物的制作与分享。具体实例与操作方法:
生活礼节: 自我介绍、递交物品的方式、致谢、道歉、敲门的方式、如何与他人工作、握手的方式、如何倾听他人交谈、如何打断他人的交谈、如何做客及招待客人、如何探望病人。
教室常规:门的开关、抽屉的开关、如何换工作鞋、摆放鞋、走线活动、静默活动、打开和卷工作毯、饶工作毯走、如何用室内音量讲话、排队。
基本动作:坐、站立、行走、搬运物品、拿取物品、抓、捏、按、拧、塞、敲、倒、舀、夹、穿、刺、缝、扫、筛。
照顾自己:穿衣服、鞋子,点蜡烛;照顾植物、喂养动物。
食物的制作与分享:切、削皮、榨汁、剥皮。
1908年:《教育人类学》,是她在担任罗马大学教授期间将人类学运用于教育研究的讲演集,是意大利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著作 。
1909年:《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1912年被学生译成英文《蒙台梭利方法》。
1912年:《高级蒙台梭利方法》,分两卷,着重论述在教育中必须珍视和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第二卷蒙台梭利初等教具,阐述如何利用教具帮助儿童学习。
1914年:《蒙台梭利手册》 。
1929年:《教会中的儿童》 。
1934年:《童年的秘密》。
1936年:《家庭中的儿童》。
1946年:《新世界的教育》。
1948年:《开发人类的潜能》 。
1949年:《有吸收力的心理》、《和平与教育》、《人的形成》。
1950年:《儿童的发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Etonkids伊顿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