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任何一个地方变为特别的地方,催化剂便是我们深入其中亲身体验。这样的地方是整个环境中有着我们情感印记的一部分……我们怀念这些牵绊情感的地方。
——艾伦*古索
幼儿的认知来源于与人的交往,也来源于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幼儿的发展。环境中涵养幼儿是我园涵养课程建构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立体的、多方位的、适宜的、多层次的,幼儿能够与之进行互动并获得成长。
我园在上学期“看见儿童的真环境”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聚焦以学习环境促进幼儿高质量游戏,打造儿童视角的班级环境,体现“可看、可探、可说”的特点。
教师教研现场
对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可看”,我们有以下两种解读:
一种是环境创设的美观性,班级环境的创设应是“创造承载平衡与美的岛屿”,教室作为幼儿常活动的空间,儿童应该拥有的不只是教室的墙壁、门、天花板和地板,也不只是有着硬邦邦的地面和布置的千篇一律的房间。儿童需要美,需要在富有自然之美的教室里感受美、探寻美。
/大班 /
感受美、探寻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班 /
/小班 /
另一种是环境的可见性,这里的可见主要有两种释义,一种是环境布置不能阻挡视线和声音,必须保证所有的孩子都在教师的视野和声音范围之内,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的。另一种是孩子的可见,意思是我们的环境创设要从优师教研出发,创设幼儿可以看得见,可以触摸,可以探究、可以互动的学习环境。
从优师教研出发,创设幼儿可以看得见,可以触摸,可以探究、可以互动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可探”主要表现为环境的趣味性、立体性、互动性和适当留白。富有趣味和立体的环境能够提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让幼儿在环境中探索学习。此外,适当的留白可以给幼儿创作探索的空间,将幼儿的创作再展示到环境中,又可以提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各班级主要通过创设有趣味、立体的和可互动的主题角来实现班级环境的“可探”。
/大班 /
本学期大班开展了客家围屋和幼小衔接的主题,大班的各个班级分别利用了客家围屋的门窗、瓦片、客家围屋里的灶台和小学课堂等来创设“可探”的主题角。
/ 中班 /
中班以树为主题,开展了关于树的主题活动,并深度探索了关于树的项目活动,例如树的叶子、树皮、树上的鸟窝等,并利用以上元素创设了立体、有趣、可互动的主题角。
/小班 /
本学期小班开展了客家味道的主题,小班各个班级利用了客家的各种美食,例如酿豆腐、白切糕、开花粄、客家米饼等创设班级的主题角。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像一位无声的老师,与孩子们进行“无声对话”,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开启探索世界的窗口。打造“可说”的环境主要体现在打造会说话的环境,创设有情境的环境,和通过环境讲述和展示幼儿与同伴、老师的互动的过程和幼儿的学习过程。
/大班 /
大班的环境中展示着客家围屋主题和幼小衔接主题的学习过程,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自主游戏和项目活动学习的过程。
/中班 /
中班的环境中则展示着关于树的主题 的学习过程。
/小班 /
小班的环境中展示着关于客家美食主题和户外自主游戏的学习过程。
好的班级环境
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
教学活动的反映
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关于环境的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
编辑:解家仁
图片:各班级
审核:彭妙苑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