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活动案例
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幼儿园围绕惊蛰俗语“惊蛰至,春耕时”开展植树节系列活动。
这天,老师带着小四班的孩子参观园所的种植园和花园,并鼓励幼儿动手给植物拔除杂草。孩子们认清了哪些是杂草后兴致勃勃地动起手来。这时浩浩突然抬头发现草地中间的四棵大树中有两棵没有发芽,她惊讶地叫起来:“老师,老师,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树、小草都发芽了,为什么这两棵大树还是光秃秃的?”听到浩浩说话,其他孩子也跟着一起问老师为什么大树没有发出小绿芽。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既然孩子们有所发现并提出疑问,何不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灵活生成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精神?于是“为什么银杏树姐弟没有发芽”的课程应运而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2.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猜一猜、问一问等多种途径探究银杏树没发芽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想法。
3.初步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土壤、温度、阳光、水分、空气等。
▍一、课程实施
1.认一认,院中的银杏树
追随着孩子们的疑问,老师引导他们去认识院中的银杏树。等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完后,老师带孩子们走到已经发芽的银杏树前,“你们观察真仔细,竟然发现了老师都没发现的秘密。你们认识这几棵树吗?”“这是银杏树,妈妈以前带我捡过它的树叶做树叶画。”“我捡过它的树叶当扇子玩。”“苏仙岭下有这样的树,有时候它们的叶子会变成黄色。”……孩子们议论纷纷,老师说道:“这几棵树叫银杏树,它们的叶子是扇形的,可以变成小公主的花裙子,也可以变成小扇子。”
简单介绍银杏树后,为了便于后续观察,老师请孩子们给这几棵银杏树取名字。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认为两棵叶子长得茂盛的大银杏树是爸爸和妈妈,没有发芽的两棵是姐姐和弟弟。
2.说一说,为什么银杏树没发芽
“爸爸妈妈都已经发芽了,为什么姐姐和弟弟没有发芽呢?”也许是超出了孩子们的生活认知,他们小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回答。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老师在班级群中发出了话题讨论:“为什么银杏树姐弟没发芽?”请家长协助幼儿一起探究银杏树没发芽的原因。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有了很多发现。
“银杏树姐姐和弟弟之所以没发芽,是因为它们没有认真吃饭,长得慢。”“银杏树姐姐和弟弟之所以没发芽,是因为它们挑食,营养不够。”“是因为春姑娘没有叫醒它们,它们还在睡觉呢!”“它们可能生病了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试一试,大家一起来帮忙
既然孩子们能积极寻找银杏树姐弟没有发芽的原因,那就要创造机会,让他们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老师建议孩子们用试一试的方法来验证猜想。
从哪里开始验证呢?“先给它们吃饱饭。”“它们不吃饭,它们喝水就可以长大。”“那它们喝水的嘴巴在哪里?”“爸爸说它们的嘴巴长在地下。”
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老师找来水管,和孩子们一起给银杏树姐弟浇水。孩子们小声嘟囔着:“快快喝,快快长大!”
可一个星期过去了,银杏树姐弟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旁边的爸爸妈妈的叶子越长越多,姐弟俩还是光秃秃的。孩子们开始着急了:“老师,我们照顾了它们这么久,它们还是没有发芽,为什么呀?”孩子们的疑问,也是老师的疑问。
这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祎祎发现银杏树上挂了营养液,大声叫起来:“不好了,不好了,银杏树姐姐和弟弟生病了,它们在打点滴!”孩子们被吸引过来,“原来是生病了,怪不得吃饱了还是没发芽。”
4.问一问,找到没发芽的原因了
不知不觉,两个星期过去了。这天户外活动时,泓泓发现银杏树姐弟旁边挖了个大洞,就问:“老师,为什么在银杏树旁边挖洞啊?”老师还没有回答,孩子们就议论起来了。“肯定是虫子跑到泥土里去了,要扒开土抓出来。”“是不是银杏树姐姐和弟弟不发芽,要搬走了。”“挖个洞让银杏树更好地喝水,它们才有力气发芽呀!”……
一周后,奇迹出现了,孩子们发现银杏树姐弟发出了小小的绿芽。
“银杏树根部水太多也会影响发芽。为了让水尽快地排出去,林科所的叔叔尝试在银杏树根部挖洞,安装排气孔,让水快速蒸发,让土壤通风透气。有了呼吸的银杏树,就可以把水和营养送到树枝上,叶子就发芽啦!”园长向孩子们解释。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似懂非懂。
▍二、课程反思
1.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课程的生发点
一日生活皆教育。在“为什么银杏树姐弟没发芽”的主题课程中,教师敏锐地发现并捕捉了幼儿的兴趣点,将“银杏树发芽”这一话题还原为与孩子生活有关的感性的、需要幼儿动用各种感官来学习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通过“认一认、说一说、试一试、问一问”等方式,感知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进而生成相关的主题活动。
2.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助推课程开展
对小班幼儿来说,植物生长的知识超出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急切地用过多的支持手段帮助幼儿寻找知识性的答案,而是尊重三四岁幼儿普遍存在的泛灵心理,始终追随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围绕幼儿的发现,支持幼儿将对“为什么银杏树姐弟没发芽”的探究与自身生活经验相连接,引导幼儿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一步步发现银杏树没发芽的原因,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去认知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也为后续的拓展活动积累感性经验。
3.创生系列课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在本次生活课程探索中,幼儿表现非常积极和主动。在探究中,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这符合幼儿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但在迁移和运用方面,他们经验少而发展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眼前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索,如从银杏树的发芽迁移到其他植物的发芽,从植物发芽迁移到植物的生长条件等,围绕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生成系列课程,如种植体验活动、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科学活动、故事创编活动等,助力幼儿深度学习。
原文刊发于《年轻人·幼师园地》2022年第1-2期,作者及单位:周丽英,郴州市直属机关幼儿园;贺小蓉,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订刊
推荐阅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年轻人 幼师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