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回答两个问题:⑴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
⑵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不同的刺激源,这种区别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1、反射行为;
2、定向反射习惯和去习惯化;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视觉偏爱。
二、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
2、光的察觉;
3、视敏度(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三种方法:⑴视觉偏爱法;
⑵视动眼球震颤法;
⑶ 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4、颜色视觉
辨别颜色法:⑴视觉偏爱法;
⑵记录脑电活动;
⑶去习惯化;
⑷配色法。
三、听觉的发展(12、13岁以前一直增长,成年后能力逐渐降低)
四、嗅觉(灵敏的嗅觉可保护婴儿免受有害物质伤害,发达的嗅觉还可以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东西。嗅觉的发展相当稳定。
第二节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4、5岁—儿童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
7、8岁—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两者尚未连结;
8、9岁—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3岁—形状抽象(优势);
4岁—颜色抽象;
6岁后—同一抽象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模式超过简单模式的偏爱出生的;
婴都对有团的圆盘注视的时间更长;喜欢看清晰图像;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
喜欢注视曲线,看由弧线构成的形状,同心圆。
2、大小知觉(婴儿已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视觉恒常性即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方向定位)
儿童左右概念发展三阶段:⑴5~7: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⑵7~9: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⑶9~11:比较灵活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四、时间知觉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相对性,主观性)
儿童先认知时序的固定性,然后认知时序的相对性。
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期的4个方面:⑴观察的目的性(幼儿初期不能,中大班开始能按成人要求进行观察);
⑵持续性(学前初期儿童时间短,易转移注意对象);
⑶细致性(小班儿童只注意表面);
⑷概括性(小班儿童观察概括性不强)。
v比纳:儿童观察图画能力三阶段:⑴列举阶段(3~6岁);
⑵描述对象阶段(7~14岁);
⑶解释对象阶段(15岁起)。
v我国丁祖荫(4阶段):⑴认识“个别对象”;
⑵认识“空间联系”;
⑶认识“因果联系”;
⑷认识“对象总体”.
v冲动型,沉思型;图形配对测验,触觉视觉配对测验。
v卡根:冲动型,反省型。
v儿童观察力发展大致趋势:⑴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⑵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
⑶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⑷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