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
教育部表示,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6%-8%,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关于“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在考试中占分比重。英语学习是有必要的,但是没必要占用那么长的时间,重视到甚至有点畸形的程度”和“改革英语教学方法,不再以考高分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口语对话、生活运用为主”的答复↓↓
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
低于语文等学科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外语6%-8%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外语考试
在高考中分值不变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现阶段外语统考安排是按照中央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确定的。
关于“用英语教学降下来的时间,去增加或者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琴棋书画,让孩子们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候,去接触到我们的中国文化,从小就增加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答复↓↓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以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为重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教材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考,重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近年来,注重通过多种形式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中小学课程培训及实施指导,组织义务教育教材修订工作,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高校教材管理办法等落地实施,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为“答复全文”:
近年来,针对英语科目的教学改革与中高考改革建议不少,如“取消英语的必修课地位”“降低英语教学比重”“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将英语作为中高考选考科目”等等。
有评论指出
要解决英语科目的这些问题,须推进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引导基础教育摆脱应试倾向,给学生充分的学科学习选择权。同时,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由高校自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考科目与成绩要求。
比如,有的专业对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高,则提出高的英语成绩要求,不但要看笔试成绩,还要进行面试;有的专业对英语的要求不高,则提出较低的英语成绩要求,甚至不做要求。
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报考的学校、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选择多学或者少学英语。这不但解决中小学“应试英语”问题,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科目与内容。
各位家长
关于降低英语教学比重
你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yqbjll@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内容来源:教育部官网、北京青年报《解决英语教学问题该如何“对症下药”》
编辑:欢无七
校对:悦人悦己
审核:浩然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