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过程的组织管理及优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早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0-6岁早期教育的启动。3岁前儿童教育便成为人们研究和关心的热点。我园的“托幼一体化”方案便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九九七年底开始,我们边研究,边实践,边提高。围绕“托幼一体”的总课题,着手从三方面进行的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过程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过程的组织管理及优化的角度,阐述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过程的行政管理及优化
1.“托幼一体化”的由来:
历史上,我国城市儿童在学前教育这一年龄阶段中断受教育的结构主要有两个、一般地讲,0–3岁儿童进入托儿所,它归属于集体事业管理局管辖,集管所(简称)全面负责管理经费及师资来源和培训等工作;3一6岁儿童进入幼儿园,幼儿园隶属教育局。教育局对教育经费、教师培训等内容给予统筹规划。集管局和教育局是两个所有制性质不同的结构。因此,长期以来,托儿所和幼儿园在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投人、师资来源等方面都不一样。正是由于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对完整儿童教育方面利教育日趋明显,客观上容易造成学前儿童教育缺乏连续性、完整性。现我国政府提出重视0-6岁儿童早期教育,上海根据地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托幼一体”学前教育新方针,旨在使原有两个不同的机构能在管理体制、课程编制等方面合二为一,充分发挥和挖掘各机构的长处,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最佳教育合力,更有利于儿童在生命的早期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将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称之为托幼一体化。
2.“托幼一体化”过程的行政管理及优化: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多种要素组合的建构形式和各构成部分间所确立的联络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组织体系,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组织结构是在一定的形式和层次组成的机构体系,同时,又与外部特定机构体系相连接,形成有机结合的活动功能系统。幼儿园的组织机构从内容上来讲可以分为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两部分。我们进行“一体化”组织管理研究过程中发现,优化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行政管理是实现一体化,保证课题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幼儿园原先的行政管理是直线型模式,即:
这种模式虽然便于园长和园行政领导的统一指挥,权责分明,便于控制与监督。但是这种行政形式,造成各年龄班和各部门之间缺乏横向联系与协调。容易造成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影响组织内各部门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一体化”的研究。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周围的环境影响。因此,所构建的组织结构应能从与环境进行经常的广泛的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应具有开发的动态和隐性的特征。因此,从组织结构来讲其关系如图所示:
从行政管理而言,应该具有开发性,主动性,有序性的特征,它具体体现为分层管理,责权对应,分集权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网络结构关系:
优化的行政管理应该体现出:
1、采取唯才是举,“海纳百川”的态度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96年开办时,师资严重短缺,后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算能保证在开学时如期开班,现有的教职员来自全市各个部门,有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可以说:先天不足”。但是,我们在筹建园领导班子时,本着唯才是举,海纳百川的精神,将教育思想端正,具有良好师德,乐于奉献的同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组成了小夭鹅的领导班了,这一做法赢得了广大教职工对园领导的信任。于是大家在困难重重面前还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各自的工作岗位,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打破人为界限,达到优势互补
我园现有的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各正规幼师培训的毕业生,保育员队伍是由外系统和临时工组成。两支队伍虽然来源不一样,所受到的专业培训程度也不一样。但是各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幼师毕业的’教师对幼儿期的教育比较内行,但对3岁前儿童的教育特别是保育工作则略显逊色。相反,外系统转岗的一部分保育员,尽管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她们都有丰富的3岁前儿童保育方面的经验,她们在护理托儿生活起居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是幼儿园教师望尘莫及的。于是,我们要求每位从职于小天鹅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打破人为的界限,每班保教人员互帮互学,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自己工作上的盲点,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如:我园从外系统(企业办托儿所)调进一位保育员,由于种种原因她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却拥有二十八年的保育员工作宝贵经验,在日常的保育工作中做得很出色,在带托班保育工作时总结了口诀如“三紧”、“三摸”、“三快”等,我们就让她与年青教师结对子,这样既消除了保育员的自卑心理,同时又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保育技能的热情。于是围绕我园托幼一体化课题研究的展开,全国上下都自觉地关心托儿教育,自学婴幼儿心理书籍,自费购买低幼儿读物,调动了全园保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自培他培结合,滚动扩大效应
实施托幼一体化,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师资的管理培养是个大问题。在现今没有专门机构的情况下,我们幼儿园建立了自培和他培两种培训制度。
所谓自培其一是充分利用本园的教育资源,教师和保育员双向带教制;其二是幼儿园通过各种渠道为教师提供3岁前儿童保育,教育方面的书籍、杂志和材料,为教师自学创造条件,并在教研制度上提出“五个一”即读一本托儿教育理论,观摩一次托班活动,设计一则托班游戏,编一则混龄班的活动,写一篇有关“托幼一体化”的专题报告。
他培是指请儿保所医生、学前教育专家、儿童营养师对广大保教人员进行有关专业培训、讲座与指导。两种培训形式结合,使许多教师逐渐走近了托儿,从理论与实践中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托儿保教工作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滚动式的“走动制”,让更多的教师尽快地在实践中掌握托儿教育的技能与方法。“走师制”的具体做法是:在托班试点班中,我们配备了教育思想端正,具有幼儿园十多年教育工作经验,全园学历最高,且其孩子的年龄正巧也是2岁左右的教师做主班教师,配班教师是定期在全园轮换,使全园其它年龄班教师均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机会接触托班教育工作实际。有利于消除“隔班如隔行”、“学无以致用”的弊端。从而缩短了园内实现“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二、幼儿园托幼一体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及优化
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的组织系统是个有层次、有职能、分权限的管理统一体。实施幼儿中保教工作的“一体化”,抓教育管理是重要一环。刚开始接触这批儿童,带班教师常常显得束手无策干着急。于是我们从两方面着手抓教育管理,以期在管理过程中达到优化。
1、加强教研组建设:确立“一体化”意识
教研组在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组织系统中处于贯彻落儿园保教管理工作各项要求的执行层,它是承上启下的中介和桥梁。管理学家泰罗(F.W.Taylor)和法约尔(H.Fayol)提出的组织设置职能化,专业化的原理倒是可以较全面地概括出幼儿园教研组的功能与作用。组内的教师可以借助群体的力量在教学业务方面获得较快的进步,以保证学科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开展“一体化”课题研究中,我们从加强教研建设着手,将课题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园长任课题组长,定期组织学习与讨论,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围绕全国的总课题派生的许多子课题由各班教师承担。确立了“研究周”活动,建立托班幼儿“家长接待日”、“开放活动周”、“星期日亲子学堂”,全国教职工承担活动的服务员、指导员、咨询员:就“开发小年龄幼儿的智力”;“混班活动探索”;“2-3岁早期阅读”等专题展开讨论,形成了“人人搞研究,个个有专题”的教研氛围,全国教职工逐渐地从不熟悉托儿–走近托儿–了解托儿–研究托儿。教研组的活动往往成为学术的论坛,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推动了课题的研究。
2、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资源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他包括基本资源(人、财、物)和特殊资源(时间、空间、信息)。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原则,通过合理配置,使幼儿园中各类成员的价值得以体现,才能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发展,极大地调动了每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营养员小韩以前总是充当配角,配合托儿一体试点需要,让她独自负责托班的午餐,权、责、利三位一体,充分调动了她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绩效提高明显。
在合理高效地利用财,物方面,我们在没有任何课题经费调拨的前提下,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计划使用,量人为出,在添置幼儿园多种器材和设备时,尽可能考虑到它的多功能、变通性能,一物多用,兼顾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的特点。
优化特殊资源,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效率、效益、效能,尤其是教育的资源利用。我们提出全园教职工要在课题研究中成为教育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制造者。所谓“接受者”是指大家要人人关心“托幼一体”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信息,鼓励大家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教育对象学,广泛吸取来自多方面研究的新思想、新经验;其次,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的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最后,在学习他人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实践,开拓创新、向外界推出自己的研究点滴成果,最终成为信息的制造者。这几年来,我园先后向全市各区的幼教同行展示汇报了十多次的托幼一体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教育管理取决于幼儿园领导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三年来,在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过程的组织管理及优化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积累了-些管理方面的经验。诚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想法与做法,更快更有效地促进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过程的组织管理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