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惠园政策的推行,2021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长至88.1%,相比2011年的62.3%,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在保证幼儿有“园”入的基础上,入“好”园的需求逐步受到关注。
那什么是“好”园呢?应该好在哪里呢?答案显而易见,一定是好在其“质量”。但“质量”该如何衡量呢?此时,评价的意义便不言而喻了。
2022年2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颁布,从教育评价的角度“督促”幼儿园提升其“质量”,使得幼儿能入“好”园,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期盼。《评估指南》的出台对于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有着怎样的指引与启发呢?
1 教育对象
// 关注对象发展规律与特点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0条
一日活动安排相对稳定合理,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
在教育活动时需注意对象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存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幼儿,根据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组织实施教育活动。
2 教育目标
// ① 应指向幼儿经验的增长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2条
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
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更多强调一个关键词——“经验”,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不大相同。在中小学阶段可能会更多强调知识、原理、规律等,但在幼儿园阶段更多的则是强调在互动过程之中拓展和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
// ② 需注意幼儿发展的连续性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4条
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大班下学期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促进幼儿顺利过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应具有延续性,应在原有基础之上增长延伸,在目标设定时需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特别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有所承接,不可割裂发展。
// ③ 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5条
教师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状态,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自信、从容的,能放心大胆地表达真实情绪和不同观点。
在师幼互动模块提出: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应能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这其中需关注幼儿个体,启示我们在教育活动目标设定时也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
// ④ 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31条
理解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和长处,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不片面追求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师幼互动模块中强调了要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应是整体性的发展。启示我们在教育目标里既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发展,同时也要考虑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3 教育内容
// ① 明确教育内容依据来源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19条
认真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结合本园、班实际,每学期、每周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保教计划。
教育内容应遵循《纲要》和《指南》的要求,指明了内容设计的一个基本方向,园所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都应在这样一个整体框架之下进行细化落实。
// ② 重视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3条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强调内容的整合性,以此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在学前阶段可以主题的形式去开展教育活动,实现领域的整合。此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整合性、综合性等问题,可以发现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重视领域的整合。
// ③ 善于抓住契机促进经验增长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9条
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
教育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形式并存。仔细观察,一日生活之中其实存在着很多的教育契机,教师需要抓住其中一些要点,提供多样支持,丰富教育内容,以此帮助幼儿获取更多经验。
4 教育形式
// ①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1条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去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活动中,要注意游戏精神的融合,通过适宜幼儿学习的方式,助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 ② 小组或集体的教育形式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2条
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
在教育活动组织中,小组或集体的形式皆可。
5 教育手段与方法
// ① 多元方式促进深度学习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8条
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
在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之中,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幼儿实现个性的表达,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 ② 给予幼儿思考的空间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30条
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
利用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交流方式,启发幼儿深入思考。
6 教育资源
// 借力家长与社区,丰富幼儿经验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33条
家长有机会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参与幼儿园管理,引导家长理解教师工作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尊重教师的专业性,积极参与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第35条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家长与社区也是教育资源。如涉及到不同领域的话题时,可以邀请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家长参与活动或提供资源。也可以充分利用好社区资源,如社区绿化较好,则可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观察,社区定期开展的活动,如垃圾分类等,也可让孩子积极参与,丰富其生活与社会经验。
7 教育活动准备与延伸
// 发挥家园共育的价值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32条
幼儿园与家长建立平等互信关系,教师及时与家长分享幼儿的成长和进步,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
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一些表现,有助于发现幼儿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教育活动。因而在教育活动之前,可以多跟家长了解一下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获取幼儿在此内容上的经验水平。在活动结束后,也可通过家庭表现反馈检测经验的获得与运用。
8 教育组织过程
// 尊重幼儿选择的权力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6条
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
幼儿易通过操作来进行学习,在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提供充足的适宜操作的空间和材料,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动手实践。
9 教育活动过程指导
// 重视教师引导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1条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
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幼儿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10 教育活动中的评价
// 基于观察分析提供适宜支持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第27条
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做必要记录,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地支持。不急于介入或干扰幼儿的活动。
在观察、分析、评价幼儿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指导,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以上就是《评估指南》对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一些启示。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与启发。
本文来自教研网,作者:张伟利 北京十一晋元幼儿园教学园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戳我试试
推荐阅读
周念丽:观察分析六步法——区角游戏支持的核心策略
丁海东:幼儿教师应当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王海英:让儿童成为反思性学习者
董旭花:自主学习中的教师——从观念重塑走向实践变革
周兢:促进幼儿前书写经验形成的教育支持策略
张俊:游戏化解决不了幼儿数学学习的所有问题
应彩云:师幼互动中的师幼关系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