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本阅读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有不少绘本“藏书”,但许多家长并不懂得如何给孩子讲读。绘本源于西方,是舶来品。大多数中国的父母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并没有阅读绘本的直接体验,基于此,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会读绘本,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读出绘本的妙处。
四月“读书月”(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许多幼儿园会开展“亲子共读”的活动,那么家长该如何陪伴孩子进行绘本阅读呢?下面就来划重点!
绘本被称为图文结合、图文相乘的艺术。大多数的绘本都是以图为主,辅之以少量的文字。家长拿到绘本之后,第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误把绘本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按照文字引导孩子阅读。事实上,绘本的信息主要通过画面传递,文字一般只是辅助性的说明功能,这就要求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学会读图,培养孩子对画面的观察能力。
具体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关注画面,而不是文字,再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画面”的策略。具体包括:
引导孩子有序观察画面
孩子在阅读画面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画面中颜色最显眼、构图最明显的那部分所吸引,而忽略其他画面的细节信息。家长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孩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整体观察画面,尽量不遗漏画面所传达出的信息,这样对培养孩子的整体画面阅读能力很有裨益。
引导孩子发现新的图景
好的绘本往往藏着很多细节,可以和孩子重复阅读,引导孩子去发现上次阅读未曾发现的画面细节。这既可增加绘本阅读的兴趣,又能够有效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具体而言,家长可采用以下策略通过读图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孩子“整体”阅读
孩子刚开始阅读绘本时,很容易被某一页的画面吸引,仅仅去关注绘本几页的画面信息,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阶段可以这样。但当孩子到中、大班以后,就可以引导孩子对故事性的绘本尽量做“整体性”的阅读,即提示他们先把整本书都看完,再细细欣赏。这样的好处在于更容易让孩子发现每一页画面间的联系性,对画面进行逻辑性的解读。
引导孩子关注不同页面之间的“变化”
在依页读图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关注不同画面间的变化,如角色数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空间位置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很多就隐藏着故事推进的潜在逻辑。
“能指”和“所指”是语言学中的概念。“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在绘本阅读中,不仅让孩子读出图画的“能指”,即画面画了什么,同时也能让孩子读出画面的“所指”,即画面传达了什么样的意义。
家长具体可以这样做:
引导孩子关注画面细节的意蕴
在很多绘本中对环境和角色的描绘都很细致,传递着丰富的意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关注画面细节所传递的内在信息。
引导孩子对画面进行“实”“虚”结合的解读
绘画是一种非常具象,但又具有抽象性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在绘本中很多画面既具有“实”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虚”的特点,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展了读者的阅读想象空间。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时,要引导孩子既关注画面的“实”,同时又关注画面的“虚”,去探索画面背后的隐喻性意义。
在引导5-6岁的孩子读绘本时,虽然不要求家长逐字教读,但还是要适当地向孩子渗透“文字意识”,重点在于:
①让孩子具备基本的文字形式意识,既能区分图画与文字,又能在阅读中注视文字。
②让孩子具备文字功能意识,即能在图画书阅读中关注文字,知道文字是表达意义的符号。
以上方法您学到了吗?快实践起来,让绘本发挥最大价值,让孩子以书为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