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彩棒“站”起来
大班科学:彩棒“站”起来
活动背景: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益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近,我班新添置了一些游戏棒,彩色的木棒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除了游戏棒传统的玩法以外,他们还玩出了拼图、叠高、搭建等新的玩法。一次,我发现班上一个叫阮广睿的小女孩正试着把一根彩棒竖起来,因为彩棒比较细,她尝试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但是她的行为却启发了我,让我萌生了设计一堂科学探索活动《彩棒“站”起来》的念头,试图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初步了解“三角撑”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彩棒,感知“三角架”的稳定性。
2、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将不同数量的彩棒用橡皮筋扎起来,使它们站立起来。难点是:探索出用最少数量的彩棒(三根)使之“站”起来,感知“三角架”的稳定性(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底部是一个三角形时,它们才能稳稳地站起来。)
教学准备:
1、自制彩棒若干、橡皮筋、记号笔、白纸;
2、照相机三脚支架、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让所有的彩棒“站”起来 → 探索最少数量(三根)的彩棒“站”起来 → 了解“三角撑” → 介绍不同的“三角架”
教学过程:
1、让所有的彩棒“站”起来(第一次操作)。
(1)师:小朋友看,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你们能借助橡皮筋让所有的彩棒都“站”起来吗?那好,快去试一试吧!(幼儿操作)
(2)提问:你们让彩棒“站”起来了吗?你使几根彩棒“站”起来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相应的记录)
幼1:4根;幼2:5……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尝试成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此环节又为下一环节——探索三根彩棒“站”起来作了铺垫。)
2、探索用最少数量(三根)的彩棒“站”起来(第二才操作)。
(1)师结合记录的情况小结:小朋友真棒,让所有的彩棒都“站”起来了,有的是4根,有的是6根、有的是7根……那有没有有比数量4更少的彩棒,也让它们“站”起来呢?(幼儿再次操作)
(2)提问:谁来说说你最少用几根彩棒让它们“站”起来了?
幼:3根。
(3)师:你们真棒,发现只要用三根彩棒它们就能稳稳地站起来了。
(评析:此环节是幼儿自主性发挥的很好时机,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环境,孩子们通过设想、尝试、比较,最终得出令全班小朋友信服的答案,而我在这个环节中只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引导幼儿了解“三角撑”。
(1)幼儿尝试画出站起的三根彩棒在白纸上的三个点,并连一连。
师:接着请你们把三根彩棒“站”白纸上,然后用记号笔把三根彩棒在白纸上的位置圈出来,最后把这三个点两两连起来,看看它是什么图形?(幼儿操作)
幼:三角形。
(2)引导幼儿尝试把三根彩棒的三个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我们再来试试把三根彩棒的三个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看看它们能不能站起来?(幼儿再次操作)
幼:不能。
(3)师小结:原来只有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底部是一个三角形时,它们才能稳稳地站起来,象这样的架子可以叫做“三角架”。
(评析:此环节使幼儿了解了三角架的原理,即只有底部是一个三角形时,它们才能“站”起来。这里孩子们通过亲自找点、自己画一画、连一连,使他们更加了解了“三角架”的原理,而且记得牢、不易忘。)
4、结合实物、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三角架。
(1)出示照相机三脚支架:由于三角架非常稳定,所以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用了。看这是什么?有了它,照相机就能稳稳地架在上面,不用手拿着,省力多了。
(2)结合课件,迁移幼儿经验。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三角架?它有什么用?(幼儿自由讲述)
(评析:实物——照相机三角支架的出现,唤醒了孩子们大脑中积存的无意记忆,“晾衣架、话筒架等,都被一一列举出来,可见孩子们对“三脚架”的运用已经有了真正的认识。课件演示的则是一些不常见的物品,如救援架、钻古井等,为的是拓宽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了解其更多的用途。)
5、活动延伸:
继续寻找、发现生活中的“三角撑”。
活动评析:
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它的显著特点是:关注问题,经历过程,淡化结果。科学活动《彩棒“站”起来》在支持幼儿探索过程中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
整个活动从关注幼儿的兴趣入手,寻找活动与幼儿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且紧密围绕着“站”这个有趣的现象而展开,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动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活动中,我注重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活”起来,我尝试将获得知识、动手操作、创新思维三者有机结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让这些彩棒都“站”起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本次活动我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如通过实验中的自由交流、实验后的记录、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等,让幼儿描绘他们亲自经历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和发现。这样可以让幼儿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与老师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而且能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倾听、尊重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此外,我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生活继续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 版权和使用说明 ——–
1、本教案由幼师有话说(微信:jsks6601)幼教资源工作室的
老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
2、所有教案只供幼教老师、同学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3、如有问题或需要更多幼教资源请联系幼师有话说(微信:jsks6601)或者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幼儿园游戏教案:youeryuanjiaoan1)
4、每一份资源,我们都会不断整理,更新,默认二个月发布一个新版本,并且自你收到日的下个月起一年内免费提供给你们。请注意查看你的QQ邮箱或公众号信息、幼师有话说的朋友圈。
——– 合作与分享 ——–
1、幼教是一份美丽的事业,也是一份讲“奉献”的事业,如有你有幼教的相关资源乐意分享出来给全国各地的幼教同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资料情况给予一定的报酬(包括现金红包、实物、电子资源)等。也欢迎你加入我们工作室兼职团队,一起来整理、分享资源,分享快乐,同时收获一些资料整理补贴(现金红包)。
2、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幼师,园长,愿意来分享你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帮助幼教同行提升工作技能和效率,也请联系我们,我们会搭建好在线课堂相关工作,你只要负责准备好讲课内容,把你的专业能力和个人风采展示出来,同时会支付你一定费用(具体协商)。
感谢您的阅读!!!
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分享的最大动力!!!
一齐分享,共同进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园游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