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
当今做父母的大多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我们都想做一个好家长,想养出一个独立自主懂事的好孩子的。但往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越来越无理取闹,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无条件的,但是爱得过度了,那也会“淹没”孩子的。
被溺爱大的孩子,在幼儿园无法合群
孩子在家是小皇帝,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非常溺爱,导致小孩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第一次步入集体生活,但却不尊重老师和长辈、不关心同学,不爱劳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等。
小孩犯错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不先检查自己,尤其是个别的家长还更多的护着孩子,以致孩子很难教育。
都是因为家长给的过度的爱,让他们变成了一个自私难相处的小朋友。
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被溺爱的孩子,整天接受着来自外界的爱,整天被别人包围着,那这样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只会接受爱,不懂得付出爱。
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
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觉得自己就是中心、自己满足就可以了。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
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家长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溺爱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家长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遇到诸多的障碍,因为他的学习动力,被家长的溺爱限制了。
对照以下行为,你溺爱孩子了吗?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爱孩子不等于溺爱,爱孩子就要从小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让孩子健康成长,严慈并济才是家长的正确选择。
5)幼儿入园后直接走向教室,勿在园内逗留;家长也请及时离开。
3)告诉孩子幼儿园已经准备好开学,老师和小伙伴们都很期待可以再次与他见面。
幼儿园老师也会在园对孩子进行相关个人防护技巧的教育,请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一起完成哦。
请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每天及时填写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果孩子在家出现发烧等情况,及时通知幼儿园。
孩子在家也不可能过于松懈,建议与入园的孩子保持一致,调整为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同时,也请家长为孩子安排一些充实的活动,可以参考幼儿园老师发布的活动。
亲爱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面对近期各地的陆续开学,4月11日“硬核”医生张文宏在接受人民日报的采访时这样说:
对于处于“返园焦虑”的家长们,他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结合张医生的意见和返园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总结了6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转达给家长们及时知晓。
01 问:开学后,孩子要不要返园?
答:本来二月份就应该开学的幼儿园,拖到了四五月份才开始有了眉目。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对于孩子是否返园,大多持否定或观望的态度。已开学的幼儿园出于多方考虑,在做好园所卫生和防疫的前提下,大多公布了可以弹性入园的通知。
返园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集体意识,深化人际交往,还可以用专业的知识和方式,去正规孩子的作息,培养好习惯等等。但家长们也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对孩子的开学做定夺。
02 问:在家会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答:不是的
虽然孩子在家可以避免与地面环境的直接接触,但是用张文宏医生的话来说,“孩子的感染不取决于孩子,取决于家长”。因为家长和外界的接触最多,他们会出入各种场合,例如:公司,超市,地铁等。接触的人群也会相对复杂,所以家长在外时要做好防护,回家后更要做好消毒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孩子的安全。
03 问:在园时,孩子需要全天戴口罩吗?作为幼儿园的教职员工是否需要戴口罩呢?
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推出的《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里有明确回答:“因婴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戴口罩。”这也就是说,考虑小朋友特别娇嫩的身体发育情况,在园内是不需要佩戴口罩的。
同时,《方案》也规定了:“托幼机构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也就是说,除小朋友之外幼儿园的所有成年人都是需要佩戴口罩的。请各位家长们放心。
04 问:入园孩子是否需要自带消毒洗手液?
答:不需要
孩子年龄较小,没有办法保证对于这类物品的保管和使用,反而会容易造成孩子对自身的伤害。而且幼儿园开学后都会对园所里的内置进行统一的消毒防护,也会在课间提醒孩子们勤洗手。家长可以在接孩子放学时,备好酒精和消毒纸巾,给孩子们的小手进行回家前的“二次”消毒。
05 问:接送孩子时,家长需注意什么?
答:如果孩子已经返园或者准备返园,在接送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多注意以下问题:
① 严选交通工具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最好步行或乘坐私人交通工具。如果必须借助公共交通工具,最好选乘人数较少的。乘车前要带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在入座前,记得给座位喷撒酒精。
② 路边摊不停留
路边摊的食物卫生难以保证,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记得最好不要在路摊停留。可以在接孩子之前,准备好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食物。
06 问:孩子存在返园焦虑怎么办?
答:
① 在家及时沟通引导
可以和孩子说说幼儿园的变化和小朋友的近况,可以听一些舒缓情绪的音乐,还可以多读读关于返园的绘本和故事,例如:《我要上幼儿园》
② 在园老师助力引导
可以提前和老师沟通,让老师也注意关注孩子的动态。从专业角度,用专业的方式帮助孩子调节忧虑的情绪。
无论是在家还是返园,相信有家长们和老师共同的携手,一定能无死角确保孩子的健康,让孩子们继续绽放他们花儿一样的笑容!
幼师梦一个专注于为幼师提供服务的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