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幼儿园已经开学快一个月了,基本上哭哭啼啼不愿意去的宝宝们也都适应并爱上了吧?恭喜这部分的妈妈,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相对幸福的阶段!咳咳,还没解放的妈妈们咱还得继续做好准备啊。
要知道,幼儿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步,这关键的一步改如何走好呢?
关于幼儿园有没有在学东西,大家都很焦虑,如果学英语、学认字、学画画,会有家长会担心会不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如果一天到晚唱歌跳舞做游戏,又会有家长担心孩子要输在了“起跑线”。
那孩子在幼儿园到底能“学什么”?
其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而学习的形式就是游戏,在玩中学。
①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应努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包括生活作息习惯、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等。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阅读习惯、倾听习惯等。
② 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
一个好的幼儿园会通过组织科学、艺术、社会、健康、语言这五大领域的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多种能力。
具体的学习内容大家可以看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面有详细地说明幼儿园应该让孩子掌握什么技能,在各个领域应该到达什么目标,在指导上面有哪些要点。广东省近期也颁布了《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我们幼儿园也在严格按照指引开展一日活动。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高温天气可酌情减少;
幼儿两餐间隔不少于3小时,3-6岁幼儿一日饮水量为400-600ml,可根据季节变化酌情调整;
要采用集体、小组、个别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形式的学习活动,大班每天最多不超过1小时,中班和小班适量减少;
在连续性的游戏、体育、学习等活动中,应注意提醒幼儿根据需要饮水、如厕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摘自《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
普通幼儿园的一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呢?以下是广东省某幼儿园的一周安排,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需要解释的是,虽然每日活动有计划有建议,但以上活动的开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展开,老师也会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和小朋友的状态作出调整,以上的举例是一个大致的指导。
国家对于幼儿园的规定,是对三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公立幼儿园招生都要满三岁,其实这样的规定是有大量的科学根据的。
① 三岁前仍然处于亲子依恋阶段,过早入园,孩子会由于心智不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不懂调节情绪等问题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变得不愿意主动社交和表达、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② 三岁以前孩子的抵抗力也要差一点。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建议三周岁再上幼儿园。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最弱,幼儿园是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照顾得那么好。
③ 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将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影响孩子的身体,特别容易生病。
所以适龄性的行为和教育对于孩子发展至关重要,不要因为家长的一己之见成为阻碍孩子长期发展的绊脚石。当然,如果真的是条件不允许,选择能够给宝宝好的照顾的托管机构,也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孩子的适应力其实是很强的。
私立园为盈利机构,收费高,园所硬件好,班级人数较少,教师流动性比较大。现在很多的私立园打着“蒙台梭利、福禄贝尔、牛津、哈佛、家庭式幼儿园”的噱头,妈妈们是否清楚这些“高端”的称号到底代表着什么?在鱼目混珠的幼教市场里,宝妈们可要擦亮双眼。
许多公立园也打着某某教育特色等旗号,但是与私立园不同的是,公立园不用管招生,因为生源挤破头要进来,导致经常有超编的现象。公立园是政府机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规范,教师专业水平有严格监管。
选园tips
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我会建议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4)去洗手间看看有没有异味(园方的后勤管理)
(5)离家近方便接送、价格因素、园所的安全系统是否完善、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园内在读孩子的精神面貌等,这些都是较为重要的考虑依据。
入园前的思想启蒙和系列铺垫,都决定着孩子能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大家看上面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都是很看重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合作玩耍能力。我建议给孩子做以下的准备工作:
(1)重点: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咨询了解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每天按照这个时间来安排作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让宝宝自己进餐,训练他们自己上厕所尿尿等各种生活自理能力,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2)与孩子一起准备上学用品
宝宝上幼儿园前,可以跟他一起选购书包、文具、衣服等用品,增强他们对上幼儿园的期待。
可以提前带他到幼儿园参观或者在周边看看,并告诉他:“宝宝即将要在这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从而消除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
(3)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特别是比较内向、慢热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先在小区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等等。
另外,一定要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比如不会尿尿的孩子,教他有尿意的时候要告诉老师,有什么不舒服要跟老师说。可以多让孩子在家多学习一下“我想……”、“我要……”等句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4)多做些正面的引导
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可以多向宝宝描述幼儿园的趣事,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玩游戏,可以玩更多好玩的玩具,能干的孩子才能够到幼儿园做这些事情等等,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期待和向往。
另外,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让孩子提前感受一下与父母分离的感觉。上午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或者朋友家,让他们感受一下父母短时间不在身边,尝试独立面对周围的人。
首先我们要理清关键问题:分离焦虑从哪儿来?
一方面孩子的焦虑来源于不确定在新的环境里如何才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也不确定自己的吃喝拉撒能否像在家里一样得到满足。另外一个方面重点就是来自情感层面的失落感——最信任和最亲近的人都不在这里,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还是不要我了。
这么多年来,我发现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的要严重许多。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父母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中后,自己在门外面偷偷抹眼泪。回到家里总是一遍遍回想着孩子从前在家是多么热闹、想象着孩子在幼儿园会哭得多么天崩地裂!饭吃好了吗?睡觉没有?
如果孩子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该怎么办?
首先我可以告诉大家,大多数孩子入园哭闹都是入园前短短的十分钟,父母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中离开后,他们几乎都能够很快调整情绪,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孩子会无止境地哭闹。
(1)态度一定要坚定。
当孩子流露出不想上幼儿园的想法时,家长一定要态度温和的守住底线,对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同时温和的坚持,正所谓:“严厉的要求温柔地发出”。
如果孩子大哭大闹,家长可以抱抱他,待他情绪稳定后,再问他:“我们今天要走哪条路去幼儿园?你喜欢穿哪双鞋子上学?带什么玩具陪你一起上学?是托马斯还是麦昆?”只要家长心态平和,孩子哭闹一会之后,也会平静下来的。
(2)家长一定要始终如一让孩子坚持每天上幼儿园,除了节假日或身体生病等特殊因素。
幼儿园看似无关紧要,却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学,父母无条件迎合,寻找借口请假,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千方百计逃避上学。
(3)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中,给孩子一个信任的眼神和紧紧的拥抱后,请马上离开。
家长逗留越久,孩子越会认为上幼儿园这件事情还有周旋的余地,或者妈妈会把我带回家,我就要哭哭哭。切记,在送孩子入园前,你要明确地告诉他:“妈妈等你放学一定会来接你回家,祝你玩得开心。”
我记得曾经有个读过无数育儿书籍的妈妈,在送孩子入园的时候跟孩子道别、拥抱、做思想教育、给予魔法亲亲等等,担心孩子的心理会产生负面的阴影,做了一系列告别仪式,不仅没有帮助到孩子,反而让孩子越哭越厉害。后来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依然无法度过早上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一般持续两周到一个月,孩子们都能够很快地克服,爸爸妈妈们不必太过担心,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是棒棒哒。
幼儿园是社会的雏形,社会上发生的矛盾在幼儿园孩子身上也会发生,生活是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接纳和信任程度,决定着孩子在幼儿园的童年生活质量。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句,在与老师沟通的时候,可以带着具体问题和关注点。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如何”,这样的提问老师无法立刻知道你对孩子的关注点在哪里。只有把问题问具体了,沟通起来才会更加畅通。
关于送礼,其实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愿意败坏自己的名声,不愿意为一点小利益让家长在背后指指点点。正常的老师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唯利是图。绝大部分老师并不在乎家长是否送礼或者送了什么,有时候一个小的东西,老师也会觉得贴心,比如天气热时给老师送一瓶饮料。
将心比心,得到尊重与信任,得到认可与肯定,是孩子、家长,还有老师都想要的。关于怎么才能不做熊家长,可以在萌芽的历史文章里翻翻看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建议。
其实,我们所认为的幼儿园靠不靠谱,还取决于自己的希望,那就是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里,将会收获些什么东西呢?
1987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其中一位获奖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他的成绩归功于在幼儿园学到的规则:“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那么,你的期待是什么呢?
综合服务信息发布
幼教知识圈
幼教交流社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