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欢迎大家观看讲座后踊跃来稿
我们将择优刊发
温馨提示:
如果贵园需要我们的编辑将直播感悟,推送至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展示,请注意投稿截止时间。
①投稿方式一:将当周讲座感悟于次周周一前提交到指定邮箱,谢谢!!
②投稿方式二:将当周讲座感悟推荐给项目办负责人进行推荐,谢谢!!
直播感悟投稿要求:字数要求700-1000字左右,以word文档形式,通过邮箱附件发送,邮件名称为xxx省市xxx幼儿园(幼儿园全称)+班级+教师姓名+第***期感悟
邮箱地址:hbsjygy@163.con(注意投稿时间)
-小编说
优秀作品集锦 第 265期
《解读幼儿表征,倾听儿童世界》
幼儿表征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在解读儿童行为的过程中应以幼儿表征为基础。幼儿表征能体现出幼儿的思维模式,呈现幼儿的发展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幼儿表征看懂幼儿、发现幼儿,读懂幼儿行为背后的关键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对幼儿表征感到困惑: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强调幼儿表征?我们在组织教科研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或困难?
1
吉林省珲春市第三幼儿园
今天听了王教授的讲座,王老师的一些观念让我深受启发,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一百个孩子一百种表征,幼儿的奇思妙想随时能给我们出其不意的惊喜。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观察,用欣赏的目光去赞美,给予幼儿肯定。放手让幼儿去表征,用心去聆听,就会发现幼儿的发现。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当幼儿利用表征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游戏想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给予了我们老师又一种倾听幼儿的机会。幼儿能利用多种的游戏材料去加入到游戏当中,去不断地尝试新材料、新方法,创新新游戏。这个过程就是幼儿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也可以看出幼儿是游戏的学习者、探索者、思考者、创新者。每一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和学习方式,我们要学会陪伴着幼儿,去耐心倾听幼儿的声音,放手让幼儿去探索,这样才是最好的支持。
在观看后,让我感受到表征活动在幼儿园如破竹之势席卷而来。我认为教育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双向活动的过程,如果老师能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倍受孩子的信赖。游戏结束之后用线条、颜色以及自创的图形、符号来记录和表征自己的游戏经历和体验,教师进行文字记录。回顾过程,多元的游戏表征,不仅是幼儿梳理和回顾自己游戏的过程,也是教师倾听幼儿,从而更准确的了解幼儿的游戏意愿兴趣点以及游戏需求的机会。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的推进了幼儿游戏的开展及表征活动,有利于师幼共成长。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大班教师,对于大班来说,对符号表证是这样认知的,符号表证是幼儿自创的,是他们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如小班幼儿可能就是画一下看到的树叶的样子,或是涂一下看到的树叶的颜色,而到了大班则可能要求幼儿尝试画出一片叶子的叶脉或是一棵树内部的能量传输过程。小班更多的只需要记录直接可见的事物,而到中大班则需要记录听到的、闻到的偏抽象的,或是幼儿自己的感受这样偏主观的内容。
幼儿表征能体现幼儿的思维,是想象力的基础,是幼儿所获取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也是教师读懂幼儿行为的关键。通过本次活动,我了解幼儿的表征方式,剖析各年龄段幼儿的表征特点,在表征中读懂幼儿的行为,为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学习不止,探索不停。研究幼儿的表征是一件有趣、有意义、有深度的事情,我将会深耕细作,继续深入“解读幼儿表征”的研究之旅,加强教师对幼儿表征的解读和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
今天观看了程巍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很多,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
每个幼儿天生就是艺术家,有丰富的创造力,在后续的学习中,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根据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来培养兴趣。孩子都是在发展的,每个时期他们的动手能力,关注点都不一样,兴趣点也不一样,孩子喜欢新的事物,会动的事物,这就需要老师有更高的教育内涵。好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孩子画的和老师有多像,创意美术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创意,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老师的一句“画面真丰富八画得真好?这样的肯定会使孩子信心大增。让孩子来说自己的画,有的会边讲边想,画面中的一个圈、一个点、一段线、一个面,孩子都可以展开无尽的想象。
注重幼儿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孩子在绘画时用时比较长,有些孩子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我们将孩子感兴趣的创意美术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充足的时间里体现成功感。
2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普惠路第一幼儿园
中二班 刘方
今天聆听了王善安老师的《倾听幼儿的表征世界》,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表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如何倾听幼儿的表征。儿童是有独立思想的灵魂和个体,在主动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会以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以及非语言来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而这种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或非语言就是幼儿的表征,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幼儿表征是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绘画、语言、动作等)来理解、表现事物,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人类的表征经历了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三个阶段,代表了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认知。在三到六周岁的幼儿期,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可以简单的将幼儿的表征概括为:动作表征、图示表征、言语表征、作品表征四种形式。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就是这样用动作、言语等方式来表征自己生活和游戏的过程,也称之为“游戏日记”或者“游戏故事”。
王老师认为表征是幼儿学习探究的一种方法,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是教师解读幼儿的一种载体。它可以让我们逐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见证他们的生长与发展。
那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选择倾听幼儿表征的方式,王老师也为我们答疑解惑。在探索过程中,幼儿会运用多元化的表征呈现习得的经验,但是每个孩子表征的方式和内容也大有不同。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幼儿表征分享来帮助幼儿梳理活动经验,提升学习能力。也就是幼儿自由表达游戏过程倾听他人游戏经历,反思、借鉴个重构幼儿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促进幼儿游戏提升的关键步骤,也是体现教师观察指导的重要环节。
幼儿表征分享从分享的人数来看,有一对一倾听式的交流分享、小组式的交流分享、集体式的交流分享。从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情景再现式的交流分享、表征展示式的交流分享和设疑研讨式的交流分享。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幼儿表征分享的方式,低龄幼儿以小组为主,大年龄幼儿可以选择集体交流或小组分享交流,也可以依据幼儿需求选择交流的形式。
教育,始于倾听。好的倾听者都是好的观察者,好的倾听者都是好的记录者,好的倾听者都是好的探索者。用心灵倾听,好的倾听者都是好的守护者。教育需要温度,童心需要呵护,倾听是摊开的手心,带着思想的温度,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灵。无论孩子年纪多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都应该被尊重,被倾听。尤其是父母和老师,良性的互动会收获美好的亲子关系,冷漠的回应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最有效的教育从倾听开始,让我们一起聆听孩子心灵之声,和他们一起成长!
王善安老师带来的讲座如醍醐灌顶一般指引了我当下的教学工作,让我明确地知道了幼儿表征的具体内涵,更看到了它的独特价值。
我们成人一般使用笔记和图表来帮助理解,然而,孩子们则使用图画来理解事物和进行思考。幼儿表征就是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绘画、语言、动作等)来理解、表现事物,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它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
幼儿的表征不仅仅只有图画表征,它还包括动作表征、言语表征、作品表征,而且人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表征形式,都要经历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符号性表征三个阶段,这与人们的思维发展水平也是相符的。
王老师讲到表征记录是推动幼儿学习探究的重要方式,幼儿在表征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自主地进行思考与想象,更直观地表达与传递幼儿当下的情感与态度,更便于我们读懂幼儿的内心,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研究,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在慢慢地践行这种教育理念——试着让幼儿用图画表征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或操作,通过实践也确实能够体会到孩子图画表征的心理效应,更直观地了解到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才能达成表征的真正意义呢?
幼儿的表征分享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极高的的倾听能力和极好的倾听习惯才能让表征的意义发挥到极致,才能走进幼儿的心灵。我们平时的分享倾听可能更多的是一对一的方式,方式过于单一,情境再现式的交流分享、表征展示式的交流分享、设疑研讨式的交流分享都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分享方式,让孩子们愿意分享、乐意分享。
教育,始于倾听,做孩子忠实的听众,用眼睛去观察孩子,不打断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语言,用心去守护,赋予他们前行的力量,和他们共同成长!
3
浙江省温州市宜山镇宜第一幼儿园
今天我们聆听了王善安教授为我们讲述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语言活动。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幼儿发展语言、思维十分有益。由于成人不重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和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的局限以及成人的消极榜样作用,导致孩子们倾听能力较弱。根据幼儿的实际,他们的倾听一般分为专注型、辦析型、理解型、批判型。我们要从培养弦的兴趣,创设语言环境入手,利用游戏、鼓励、家园合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使他们学会倾听,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表征是儿童思维内化的过程,儿童有百种语言,就需要教师的一百零一次看见。幼儿表征教师不应用自己的眼光评判幼儿表征的好坏,而应站在幼儿的角度,真切地感受他们在表征中的变化,如游戏体验、情绪感受等。同时,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提问、追问方式,鼓励和引导每名幼儿都有话可说、有话敢讲,用心去感受童“话”世界的乐趣,体验童“画”世界的纯真。作为其中一种有意义的语言,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是表达其记忆、想法、设想、感受以及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是教师读懂幼儿行为的关键。
读懂幼儿的内心,走进幼儿的世界,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陪伴幼儿认识真正的自我,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追求。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真实声音,重幼儿的内心世界,记录时采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地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并解读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支持幼儿的游戏发展。
教师在游戏观察和记录中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点结合已有经验,深入分析儿童最近发展区,在集体分享时,对幼儿游戏行为今天进行有效提问和引导,引导全体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分享的过程亦可多维度地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表征、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孩子的想法和体验。为了更好地解读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幼儿表征”的含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今天我有幸观看了王善安教授带来的《解读幼儿表征,倾听儿童世界》的线上讲座。王善安教授从心理出发,为我们一一讲解了幼儿表征含义,价值、概念等,在王善安教授多个案列和举例中,身临其境般让我融入其中,感受颇多。
“幼儿表征为何备受关注?”、“幼儿表征的概念?”等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带着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回顾回想,让我加深了对幼儿表征的理解。王善安教授在讲座中讲到,幼儿表征分为认知表征和心理表征,让我们知道幼儿表征每位幼儿都是不一样的,老师举例了每个年龄段的表征,让我们更清晰的理解表征的含义。
特别是王善安教授讲到的幼儿表征是幼儿表达的方式之一,让我印象深刻。解读幼儿表征,倾听孩子世界,是我们幼儿教师读懂孩子的语言学习。表征是指信息在人头脑中呈现的方式,读懂其幼儿表征是读懂幼儿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幼儿表征行为能够体现幼儿思维,是其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是我们老师读懂幼儿的方式;因此,让我从中更好更清晰更有效的知道我们更需要了解表征,因为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走进孩子。
总之,听完王善安教授的讲座,让我知道幼儿表征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幼儿参与,提升幼儿记忆,增强幼儿交流能力,促进关系能力的建立,并且为幼儿提供学习的途径。
在此,在此感谢王教授的精彩分享。我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任何活动中更好的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今天聆听王老师的讲座,让我幼很多的感触,同时也有很大的启发。幼儿表征直接影响着幼师和家长是否能够读懂幼儿的行为。基于此,如何从幼儿表征中“懂”幼儿进行了探讨。而幼儿表征可以将幼儿的思维体现出来,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个关键所在,如果能够真正读懂幼儿的表征行为,对于读懂幼儿思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表征主要是幼儿心理活动的一种体现,也是幼儿用于呈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一种方式,幼儿的表征行为会随着其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各个年龄段的幼儿会呈现出不同的幼儿表征行为,并且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当幼儿处于3岁到4岁这个年龄段时,一言一行主要是以模仿为主,在幼儿的记忆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他们思考的主要方式就是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这使得幼儿的表征行为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孩子在对具体事务的形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表征行为是非常容易受到其情绪变化的影响的,当幼儿处于4岁到5岁这个年龄段时,幼儿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会明显提高。由于在幼儿的思维意识当中已经有非常多的形象存在,所以这时幼儿正处于记忆加工、概括,然后运用的过程中,这时带领幼儿做一些象征性的游戏,能够将幼儿的表征行为充分体现出来,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强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幼儿处于5对到6岁这个年龄段时,其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转化的过程中,即从具体形象的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的逻辑思维,这时幼儿的表征行为体现出的是社会化,幼儿会愈发关注具体的情景、语言、动作,以及角色等。幼儿经常会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将其对事物的抽象思维体现出来,比如说在画大树的时候会用三角形来体现,在画房屋建筑的时候会用正方形来体现,同样这一时期的幼儿创造能力也非常强,他们会在自己的头脑当中建立起具体形象同抽象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于5-6岁的幼儿而言,应该多引导其进行一些积木、拼图、迷宫类的游戏,在游戏当中将幼儿通过表征思维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出来。幼儿表征属于一种行为,能够将幼儿的心理活动充分体现出来,并且可以真实反映出幼儿在这一时刻的想法,幼儿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其表现出来的幼儿表征特点也是存在差异的。
在幼儿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积累下来很多生活方面的经验,中班时期的幼儿在寻找替代物的时候也会考虑一些外形和功能都存在差异的事物,尽管这些事物在外形还有功能上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在教育新时代,我们常常能听到幼儿表征,幼儿用表征的方式表达。那么,幼儿表征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有幸听到王善安教授的分享《解读幼儿表征,倾听儿童世界》,他帮助我们解惑。通常情况下,表征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是指信息在人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是人运用词语、艺术形式或其他物体代表事物的象征或代替物。幼儿表征行为能够体现幼儿的想法,是其想象力的重要基础,它为教师更有效地观察、分析和支持幼儿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教师读懂幼儿行为的重要途径。王教授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存在一些误区,觉得表征只是用图画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它包含了更多的方式。幼儿的表征是指能让幼儿通过语言、图像、动作、符号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经验、思想和情感的游戏。方式包括语言、图画、肢体、眼神等方式,幼儿可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能够较为清楚地表达自身需求。
在讲座中,王教授还通过真实的案例《西边开起的太阳》,让我直观的感受到表征的价值。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层次了解幼儿,更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通过王教授讲述的内容,我结合本班情况,来说说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小案例:
记得在中班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朋友对车非常的感兴趣,喜欢玩各种各样的车,于是我们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达成心愿,让他们在家中、户外寻找各种各样的车,并把车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小朋友纷纷上来分享自己带的车,陈曦说:“我的车,我的车是跑车,他是有牌子。”方孝彦说:“这个消防车,它是救火用的,它上面有云梯,下面有放水箱,水管能出水。”陈就说:“这是卡车,装货物的。”……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孩子们最初的生活经验,对车的认识只停留在对车的名称和用途上,车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对此,他们有着好奇心,我们继续探寻,请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车,并用表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虽然小朋友画得不好,但是他们能实实在在的解读自己所画的内容,然后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成果。
在每一次的语言活动时,孩子们也会用表征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创作,然后通过讲表达出来,在每一次的过程中,我们会积极的和孩子互动,将孩子表述的内容记录下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我们也会做好家园共育,在家记录时,也能积极的与家长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一次次的锻炼,我们发现孩子们都能勇敢、自信的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表达。也正如王教授说的加德纳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前言中提到的:“不管一个教育模式或体系如何理想,它重视立足在当地的环境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把瑞吉欧的戴安娜学校搬到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也没有人可以把杜威的新英格兰学校搬到瑞吉欧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创设一个氛围,要立足本园实际情况,促进幼儿表征,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带动这样的方式,促进孩子深度学习,保证在“真游戏”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表征能力。
本期讲座感悟展示结束,恭喜本期上榜园所及老师们,期待您的踊跃来搞,下期上镜的就是您~
投稿规则详情参考本期感悟开头《温馨提示》部分。
往期温馨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