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 Paper
教
研
管
理
教研即教育研究,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有质量的教研活动是幼儿园品质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本文以园本教研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为例,通过对教研志愿者共同体进行初探,探索建立在自愿基础上有着共同愿景的教研组织形式,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引领教师在参与教研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保持共同愿景
形成教研志愿者共同体
在幼儿园教研工作中,尽管教师都知道参与园本教研的重要性,但实际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想做教研。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教研活动对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幼儿园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繁杂、辛苦,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教研,也不想参与教研。第二,被动做教研。部分教师既不积极主动也不反对拒绝,而是以一种被动的、接受式的心态参与教研。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往往是人到心未到,不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第三,不敢做教研。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现有的能力无法匹配教研的“难度”,害怕出错,在教研活动中不敢表达与表现。一旦某些教研活动出现组织者与少数骨干教师“包打包唱”的现象,普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就很难有真正的感受和心得,更加不去想、不敢想、不敢说。针对上述现状,既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现实因素影响,也有教研内容及形式上的不足 ;既有教师个人的因素,也有幼儿园管理的问题。尤其是部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呈现较强的“指令性”,研究内容往往脱离教师的真实研究需要,教研组织形式让教师觉得“奉命而做”,所产生的效果不佳又再次打击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教研志愿者共同体的合作式教研,指教师在基于志愿合作的前提下,自由组合成一个研究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除了教研大方向“早期阅读”是一开始就预设好的,其余小主题、环节、参与者等都是完全开放的,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加入。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没有行政管理的压力,没有绩效考核的负担,只有对“这是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疑惑”“要突破自己的未知与不足”“希望能够更好地设计与组织早期阅读活动”“向团队中优秀教师学习”等共同愿景的渴望。如此,拥有共同研究兴趣与研究热情的教师就会自主集结到一起,形成教研志愿者共同体,使得教研工作变成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而不再是领导的强制要求,研究过程则是教师之间相互协调与配合、沟通与理解的交往过程。
变被动为主动
分组教研共提高
在园本教研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鼓励教师自主报名加入,形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大家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园长倡议,牵头发起
在新学期的全园教师会议上,园长提出了“自主教研”的倡议,鼓励有热情、有想法的教师大胆牵头成立项目式研究小组。这时,一位中层管理者积极响应,策划并发动了“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研活动。不同于以往指定参与对象的教研,本次教研活动不再强制要求教师必须全员、全程、全心参与,而是由牵头人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邀请函,向全体教师发出诚挚的邀请。
自主申报,驱动内需
全体学生在上学前把健康码以及健康记录表按照班主任要求进行审核,每日有兴趣的教师可以通过扫描电子邀请函中的二维码,自愿加入早期阅读教研微信群。短短 12 小时,我园有 36 位教师自发集结成了教研志愿者共同体。考虑到人数较多,为了保证教研的实效,实现教师的主体性,牵头人又在群内招募了四名组长。所有教师自愿选择“加盟”心仪的小组,最终形成四个 8~10 人不等的早期阅读研究小组。进行体温检测后进校。
自主分工,尊重个性
为了帮助所有参研教师树立主人翁意识,各组组长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将教研任务分成 8~10 份,组员结合自身特长自行认领任务。副组长、执教教师、配班教师、教案撰写人、教具制作人、主说课人、主评课人、资料收集与整理人、活动记录与宣传人的分工各不相同,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教研氛围。
自主教研,同伴互助
牵头人负责教研大方案的设计和两次集中教研(专场说课与现场教学观摩)的安排。在具体的教研过程中,各个小组分别研究哪个活动、怎么研、谁来研、何时研等,完全由本组教师决定。虽然各小组各负其责、自主推进,但同伴之间也会有交流、学习与互助。
专业引领,助推成长
专业引领是推动教研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关键。我们从最开始的早期阅读概念梳理到教案撰写、说课须知、听评课要点,再到现场观摩研讨中的专家点评等,通过理论指引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一一破解教研中出现的问题,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改进过程与方法
“我的教研我做主”
在教研工作中,我们充分挖掘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促进教师主动成长,形成“我的教研我做主”的研究氛围。
迎难而上,主动成长
在“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研过程中,教师们自主结伴观摩执教者的活动现场,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一起学习,下班后共同修改教案、做教具、完善说课稿,甚至晚上还在微信群讨论问题……虽然研究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教师们都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参与,没有人会抱怨,每个人都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根据第三小组的统计,在为期 40 多天的早期阅读园本教研中,该组自发开展了 12 次集中教研,且多数是在休息时间完成的。
全员参与,各负其责
在“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研过程中,我们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强调所有参研教师都是研究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有各自的任务。虽然教师们的分工各不相同,但大家在团队内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大家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内都会鼓励青年教师多发言、多尝试,有效地避免了以往骨干教师侃侃而谈、年轻教师只听不说的情况。
挖掘优势,各展其长
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知识结构和经验背景的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不同教师的潜能,鼓励其展现自己的个性与特长,获得充分发展。青年教师犹如初生牛犊,主动大胆挑战“执教”与“说课反思”任务 ;骨干教师借助理论与经验优势,全力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 ;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则承担课件制作工作 ;心思细腻的教师默默地积累教研中的过程性资料……如此,不仅能促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研究问题,还能促进团队合作与成长。
“教研志愿者共同体”
合作式教研的成效
合理分工合作,教师共赢成长
同伴互助是教研活动的标志和灵魂。只有让每一位教师都充分参与进来,有主体意愿,有明确分工,有共享规则,有互惠效益,这样的教研才是教师真正喜欢的。虽然教师们在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他们会尽己所能把工作做好。通过系列教研活动,参研教师进一步明晰了早期阅读的概念,明确了设计与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的方法和策略,收集整理了相关原创教学活动设计、说课与观摩活动视频资料。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得到了提高,进而在教研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科学教育指导,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系列教研活动,教师能正确理解早期阅读教育,合理规划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不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教研活动的推进,教师逐渐深入挖掘早期阅读的多元价值,探索早期阅读对幼儿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教师能够有效关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让幼儿通过阅读获得更多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阅读习惯。
自下而上推动,促进教研管理改革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研活动为教师自主教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提醒管理者要转变自上而下的传统说教式教研模式。只有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主动交流与对话,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从而获得专业提升。不管是共同体中的牵头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乐意开放与提升自我的“奋进人”,做善于观察与激励教师的“寻宝人”,做教育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搭桥人”。
重视教研,就是重视幼儿园的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通过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充分激发了教师的内心驱动力,推动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乐于参与教研活动,真正帮助教师实现了自我觉醒、自我开发、自我提升,促使教师在平等对话、携手并进的友好氛围中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学前在线”。
本文综合转自:《幼教365》杂志管理版总第514、515 期
志愿者证书模板
识别小程序进行注册即可成为正式会员
从今天起让我们
正式加入中华志愿者协会成为会员,
立志做一名“持证”的教育志愿者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