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衔接,是幼儿成长过 程中的重要转折期, 也是幼儿真正成为小学生的关键过渡环节。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来说,幼小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不仅能够深化学前教育的成效,还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我园要求教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因材施教,细心做好观察和记录,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一)教学模式不同
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大多以活动和游戏为主,重视“寓教于乐”,较为生动、活泼、有趣。活动中,教师大 多通过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加上生动温 馨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使得幼儿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多重感官进行情感体验式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主要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知识讲述,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呆板。并且,小学阶段的课堂规矩较为严格,一名教师同时面对班里几十名孩子,孩子在课堂上也不能随意走动。对于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完全从幼儿园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对课堂规则的意识不强,无法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注意力也不能较好地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所 吸引,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二)课程设置不同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五大领域进 行,注重多领域整合和渗透,符合幼儿的成长实践,简单易懂, 促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提高各方面能力。活动中,教师更偏重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独特之处,有效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偏向单一化和统一化,不同的教师分学科进行集体教学,不同学科的内容差别较大,并且各学科的知识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统一的,因此很难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培育。
(三)师生关系不同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除了拥有老师的身份,还兼具“妈妈”的作用;除了对幼儿进行教学启蒙以外,还给予幼儿以情感抚慰。一日生活中,三名教师始终陪伴幼儿,即使是生活环节也不例外,全方位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而在小学生活中,教师除了在教学时间陪伴孩子,其余时间不待在班级,并且每门课的任课教师不同。对于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尽管其已经达到学龄阶段,但自主能力、注意力及观察力还很不成熟,心智也不够健全,当突然面对小学这样陌生的环境时,极易产生不适感,如感到不安、恐慌、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愿和他人交流等。对此,教师需要进行有效安抚,促使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此外,还有外在环境、生活制度、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成人 对儿童教育要求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对此,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需要做好心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以适应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
二、幼小衔接阶段常见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伴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会建议幼儿园提前开设小学课程教学,让孩子在上小学前就能掌握更多知识。有的幼儿园为了留住生源,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求,对幼儿进行拼音、识字、英语、速算、书法、国学等具体的知识灌输。殊不知,这种片面地追求知识量、记忆量和学习难度的“小学化”教育方式严重背离了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忽视了幼儿的心理情感变化,以及幼儿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与开发,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各类教育机构层出不穷
对于如何应对幼小衔接,多数家长都将关注点集中在学习 方式的改变上,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让孩子提前接触并学习小学阶段的学业知识,强化其知识技能训练。为了顺应多数家长的需求,各种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辅导班等,教授小学阶段的学业知识,由此导致虽明令严禁幼儿教育过度“小学化”但依然大范围出现的情况。
实际上,在幼小衔接阶段,相较于知识衔接,幼儿的心态转 变、良好适应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尽管幼小衔接阶段的主角是幼儿本身,但关键引导者是教师和家长,教师要积极做好示范和引领作用,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观,促使幼儿顺利、平稳地过渡至小学阶段。
三、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要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一日 生活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幼小衔接阶段的准备工 作,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并从心理上真正想要成为一名小学 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语言领域活动“我是小学生”, 引导幼儿分组讨论,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强化其 自我意识。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区投放《小阿力的大学校》《小魔怪要上学》《大卫上学去》《同桌的阿达》等绘本,帮助幼儿了解 小学的生活模式、课堂活动等,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相互分享,以此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向幼儿讲解红领 巾的知识、示范系红领巾的方法,让幼儿在认真学习、掌握要领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领巾的意义,从而萌发对红领巾的热爱和对小学生活的憧憬。
对于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可以帮助 幼儿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和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开始,如每天设定练半小时的字,从逐渐写出更工整的字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逐渐提高自信心,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 教育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方式方法和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双方需要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增强联系。例如,打造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相互沟通和学习的平台,促使双方共同学习;组织幼儿开展走入小学观摩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一日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上的准备,产生即将做小学生的自豪感;开展教师进课堂活动,让幼儿教师和小学一 年级教师相互走进对方的课堂,了解彼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二者相互衔接,从而让幼儿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教学 和小学课堂的不同,并能够进行有效契合。
进入小学以后,面对全新的伙伴、老师和环境,此时幼儿心里最依赖的人是教师,所以教师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孩子的实际 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例如:在日常作息上给予孩子一个过渡缓冲的机会, 帮助其渐渐习惯小学生的固定作息时间;在课堂上多给予孩子鼓励、赞赏和关爱,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 子的情绪转变上,使其从心理上逐渐接受小学生的身份。
(三)强化家长的幼小衔接意识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事情,家庭和社会 各方面因素都对幼儿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 成长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影响。在幼小衔接中,家长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引导幼儿,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多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接 纳和融入新的环境。此外,家长要客观地认识幼小衔接阶段,积极 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有关幼小衔接的活动,有效运用家长间、家园 间的各类资源和经验,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理念。
同时,幼儿园也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采取一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不断强化家长的幼小衔接意识。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家访、线上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幼小衔接措施, 帮助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促使家园保持同步,共同对幼儿开展教育,从而保证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为了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幼儿园需要不断加强幼小衔接阶段的研究工作,加强与小学之间的衔接,不断强化家长的幼小衔接意识,科学合理地制订有效的培育策略,不断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来源:《幼教365管理版》第466、467期
推荐阅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