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因为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文章推送会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中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 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可见,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石,家园共育也是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教育好幼儿,幼儿园必须和家庭取得密切联系与配合,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情况及要求,双方取得一致教育目的,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一
政策纲领促进家园共育初始化
根据我国家庭教育现状,教育部于 2015 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幼儿终身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我园于 2019 年 1 月申报了“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并成为项目试点园,以国家政策纲领、《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理论依据,积极开展“家园共育” 数字化项目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三位一体,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
二
课题引领提升家园共育常态化
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仅停留在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 上,幼儿园单方面主动给予,家长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家园沟通效率与质量都受到严重制约。家长仅仅依靠入离园时段与教师进行短暂的语言交流, 无法获悉幼儿在园各方面的真实状况, 缺少信息的时效性、直观性与准确性。这种沟通方式往往也存在家长对事实理解偏差,以至于家长对接收的信息产生误解, 造成沟通隔阂与障碍,降低了家园共育的效果。我园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子课题《构建家园合作共育策略的实践研究》、州级课题《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构建与运用研究》为引领,以“幼教三六五”平台为依托,巧妙运用网络模式,在多元环境下探索有效、科学、理性的新型家园共育机制,规范家园共育工作进程,让现代信息技术为“家园共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新型家园网络互动, 充分权衡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优势,完美协调双方的有效时间,为家园共育提供较好的协作平台,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家园共育。
(一)跨时空家园沟通常态化
我园运用“幼教三六五”平台实现家园跨时空沟通,无论家长身处何地,只要打开手机微信,即可实现智能沟通,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游戏、生活、学习情况。家长通过浏览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的班级动态信息, 随时了解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语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方法和手段,无形中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方便、更快捷、更主动地获取幼儿在园信息,实现家园有效互动。
(二)转变观念学习常态化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思想还停留在只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的层面, 极少考虑原生家庭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与阻碍。对此,我园通过“幼教三六五” 平台, 每周在固定时间邀请家长观看专家讲座直播,如 《亲子阅读 共享成长》《好家长就是好老师———做懂教育的家长》等,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家园共育现场教学方式,转变为网络互动、视频学习、专家指导的多样化实施途径,以信息技术辅助家庭教育管理,使家长在学习中指导、学习中反思、学习中成长,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掌握处理幼儿常见行为问题的策略,实现有效网络互动,转变家长的观念。
在消化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家长不断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切实感受到自身育儿知识的缺乏,并认识到教育幼儿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家长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科学的育儿知识、有效的沟通方法和策略以及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使家园共育更加快捷,使专业引导更加有效,提升了家园共育的合力。
(三)亲子陪伴游戏常态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处各行各业的家长因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削减了教育幼儿的时间与精力,将陪伴转变成了陪着,将自己的教育职能转化给了手机、电视。我园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每周的亲子游戏和亲子作业, 体验共同游戏、 学习的幸福与快乐,增加亲子游戏的频率,提高陪伴的质量,为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在亲子游戏中,家 长时时关注幼儿的语言、动作、行为及情感态度,积极反思自身的行为表现,不断鼓励和引导幼儿养成主动、专注、勇敢、坚持、 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品质,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了稳固 的基础。
三
创新模式助力家园共育多样化
(一)微信平台营造和谐家园共育
当前,寻常的家园共育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对专业家庭 教育指导的需求。在信息化时代,微信成为信息传递的主流。为了有效促进家园共育,坚持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逐步实现“数字化幼儿园”,我园结合教育教学、园所管理等方面内容,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并开设了 “园所新闻”“家园之窗”“播音室”“绘本剧场”“每周食谱”“亲子 活动”“育儿学堂”“小孟老师有话说”等栏目。通过微信平台的信息传递,家长能够实时关注到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动态;在敞开式、透明化的管理模式中,幼儿园时刻接受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逐步形成了和睦的家园共育大环境。
(二)“一起长大”APP 助力家园共育
幼儿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保留幼儿成长的精彩瞬间,记录惊喜与欢乐时刻,成为幼儿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园尝试运用“一起长大”APP 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随时抓拍幼儿参与游戏、生活、学习的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分享到“一起长大”APP 中的“在园时光”栏目, 作为幼儿的成长记录,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的动态,实现家园沟通。此外,我们还运用“亲子任务”栏目发布班级活动,及时掌 握家长在线浏览信息率,提升家园共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关注度。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时光”栏目发布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教师则通过栏目信息捕捉幼儿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有针对地与家长沟通,给予准确评价,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及时指导和帮助,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引领。教师充分利用“主题管理”“发展评估”等模块实施班级管理,发挥网络效力,既做到面向全体,又体现兼顾个体,使家园共育更准确、更便捷、更高效。
(三)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家园共育
1.志愿者服务促进教育共育
信息化的家园共育模式解决了大多数家长的需求,但对于渴望近距离接触、交流与分享的家长来说,多样化的线下活动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体验方式。例如,我园借助家长志愿者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陪餐环节中,让家长通过餐前准备、分餐、陪餐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了解园所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能力锻炼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家长与教师保持一致教育目标,提高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度和信任度。同时,志愿者服务活动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家园共育。
2.专家讲座现场引领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引导家长正确认识 《指南》理念下的科学教育方法,我园召开“亲子陪伴共享童年”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龙井市教师进修学校幼教部主任徐洁来到现场,为家长做了题为《与孩子一同起跑》《好爸爸坏爸爸》的讲座。徐洁主任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家长发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对家长的行为进行分析,给予专业评价与指导;通过现场调查问卷,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感受到合格的家长就是“平等的朋友、宽容的长者、智慧的参谋、学习的榜样、精神的支柱、家庭文化的向导”。
小编说
END
来源:《幼教365》管理版第462期
《幼教365》
是一本倡导
“服务幼教决策者、服务幼教实践者”
的育儿杂志
解读幼教、宣传幼教、引领幼教
让您科学育儿每一天
扫码即可订阅
往期回顾
【流感科普】您知道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吗?这9张图老师一定要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