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
东方红第一小学幼儿园 杨雪
学习了这一课,受益颇多,知道怎样让孩子能愉快的过渡小学,因为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体系不同,生活作息不同,学习的方式内容都不同,这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适当的过渡的孩子,让孩子一点一点的接受,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要让孩子知道该如何能用最快的时间接受小学的生活作息,并且在幼儿园就要培养好孩子的好习惯,让好习惯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不需要老师大人提醒和监督,让好习惯成为孩子的始终如一的表现,并且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远离危险,当危险来临时知道如何逃生更好的保护自己,并且在生活中能整理自己的物品,分类摆放,收拾自己的房间,知道远离危险的标识,和一些生活中都能用到的规则标识,而在学习方面,也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品质,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注意力的培养,平时和孩子们一起玩亲子拼图,绘本讲故事等。而在人际关系上也要培养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人友好合作!这样有利于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以前认为在孩子从幼儿园要入小学的这个过程中,老师只要给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就可以,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也没有考虑到孩子们从心里到生理入小学有什么变化学了这一课我明白,在幼小衔接这一块,幼儿教师,应该要从各个方面为孩子们提前做好准备,首先要让孩子很自然的能接受马上面临的小学生活,并且在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中,应一点点的渗透给孩子入学前的心里准备,让孩子们有个好的情绪,愉快的心情接受小学的生活,并且让孩子们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爱护别人,而不是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
在生活方面,也要着重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能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整理自己的物品,并且能把物品分类摆放好。能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积极的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可以让孩子们帮老师给花浇浇水,扫地,擦桌子。
学习方面,要培养孩子们有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对学习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好的学习专注力。
也就是说在幼儿园的时间,我们要把德、美、体、智、劳,这些都能让孩子们更好的领受,学习,因为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只有起点做好了,才会在接下来的小学生活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东方红第一小学幼儿园 任香
本周二,我认真聆听了裴义蕾老师的有关《轻轻松松入小学》的讲座,让我对如何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有了很深的感悟。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老师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又如何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我们幼儿园和第一小学在一起,所以有空的时候老师可以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而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应该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幼儿园的孩子不像小学的小朋友有必须完成的课业任务,但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幼儿园为此特地举办了亲子阅读活动,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不但创造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更锻炼的孩子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情操,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爱好和习惯。也为孩子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裴老师讲了很多有关幼儿园轻松入小学的方法,我只从以上几点浅谈我的个人看法,在今后的幼教学习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学习,完善自己。
林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郭变芬
今天,我认真聆听了裴义蕾老师讲《轻轻松松入小学——给教师朋友支支招》的讲座,老师从入学烦恼产生的原因、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帮助孩子做好必要而适宜的入学准备等几方面详细的进行了阐述,内容很适用,感受颇多。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可以说,整个学前期都应是为孩子入学打基础的时期。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二、制定幼小街接计划
制定幼小衔接计划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提条件,根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由园长牵头,协同各个年龄阶段组教师一起制定幼小衔接计划,从自我管理、自我保护、遵守规则、人际关系、学习品质、做好物质准备等方面,根据孩子年龄特征,以游戏为主,设计幼小衔接课程,为孩子积淀必要而适应的入学准备;结合实践,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亲身感受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同时还可以策划跨班选课,进一步提升了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三、发挥家长同盟军、小学协助军的力量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养者是幼小衔接阶段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其一言一行、教育观念、对待幼小街接的态度等都关系到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要利用家园联系栏、微信、家长会、讲座等方式来丰富个人知识经验,做到心中有数,以此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幼儿适应小学的能力。
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无缝对接需要一份对教育理性的智慧坚持,更需要一种对教育规律合理把握。幼儿园园长与小学校长必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交流特邀小学老师,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认知,消灭“抢跑行动”,促进幼小协同,加强幼小教研互衔接、深度融合,协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童年时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度,要想把幼小衔接的“大厦”建牢,只有幼儿园、家长、小学三方共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才能打好坚实的地基,扎好幼小衔接的根。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幼儿园 余媛君
听了裴老师的科学讲解,使我更好的了解幼小连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升小学,是孩子们进一步成长和学习很关键的一步,如何让孩子顺利适应和融入小学生活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保证日常教学的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加入衔接性的教学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方面:独立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在进入小学后,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许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就造成了孩子和家长有什么不适?所以,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贯穿一些小游戏或者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与学习中体会独立的乐趣,潜移默化的培养独立意识,享受独立的快乐。
二、习惯方面:体验“小学生活”幼儿园时期,游戏贯穿教学,这就导致孩子的随意性较大,科目设置大多依靠孩子的兴趣与情绪。在生活上,老师和家长给予孩子同样的关爱与呵护。让已经习惯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感受到明显的落差,导致孩子们在生理甚至心理方面产生诸多问题因此,在中、大班的学期教学中,适当的延长课堂时间、让孩子们养成举手回答问题以及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体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三、能力方面:“无压力”迎接小学挑战。我们在孩子面前,常常会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然而这句话,我们大多都停留在嘴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大包大揽地帮助孩子完成手头的事,这就让孩子们丧失了各种能力的锻炼机会。小学的生活,孩子们要面临多方的挑战,要学会按规则做事、团队合作、自我完成任务或作业,如果能力不足,在各方挑战的处理时就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在幼儿教学中,大到课程设计,小到一点一滴,都要有意的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事、帮助同学等等,培养孩子们的能力与做人品质。
幼儿园到小学,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往往会让孩子们难以适应,作为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为幼儿成功转换角色打好基础。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幼儿园 马莉
通过观看裴老师的讲座,使我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首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同时,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果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
第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二的时间观念,增强幼JL的独立意识,让幼不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幼儿园 李慧英
今天听了裴老师的讲座,感触颇深。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关注的多,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堡一幼(三友园)小九班:李亚男
随着孩子们小学生活的真实到来,孩子在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完全改变,入学烦恼也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能为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充足准备,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巨大困难。促进他们在新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加顺利和乐。
孩子们进入小学初期,由于身心的各种不适应,烦恼不断。
1、情绪反应不良:常常不想上学,一上学就大哭大闹,有的小朋友为了不上学找各种借口。
2、生理发生变化:孩子上小学后,作息制度很严格,常常难以入睡,睡不醒,身体疲劳,从而生病,还会出现头痛、恶心等副作用。
3、学业困难: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责任任务意识不强,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不知道是什么,出现不完成作业等问题。
4、人际交往障碍: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适应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他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
5、生活难以自理: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已管理好自己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按情况穿拖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从而影响身体和学习,对小学生活感到困惑。
幼儿园与小学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如生活条件的不同: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老师对幼儿是精心呵护的。而小学,老师和孩子们相处时间少,老师把重点放在教学上,忽略了保育。作息时间的不同:幼儿园没有严格的入园时间限制,自由时间比较多,有午睡,没有家庭作业。小学严格的时间考勤,上课时间长,自主活动时间很少,紧迫感加强。学习方式的不同:幼儿园孩子以游戏为主,主要以直接感知、动手操作的方式学习。小学多是以上课为主,教师口授,间接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的不同: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小学学习的是科学系统的学科知识,对情感、心理发展缺少关注。评价标准不同:幼儿园重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坚持性等品质。小学则用考试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等。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各种准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使孩子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和孩子不再烦恼。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增强文明礼貌,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改变作息制度,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适当延长课时时间、适当增加课时,并逐步减少睡眠时间。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训练。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南堡一幼(海月园)大一班:李敬
今天听了专家讲座,感触很深。让孩子比较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幼儿园孩子一般都是一边玩一边学习,而上小学都是固定的上课下课时间,且课间时间和午休时间也相应变短了,孩子们玩的时间变少了,坐着不能动的时间变长了,很多孩子课上会出现坐不住、精神不集中等现象。幼儿园强调在游戏中学习以玩为主,而小学学校教育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有严格的学习进度和各种考核形式。强调的是学生知识的枳累和学习自理能力的养成。在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生活都在老师的精心照料之下,师生关系非常亲密小朋友之间也是很好的玩伴关系。进入小学,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生活方面多需孩子自理完成,孩子因此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漠视感和对老师的期待落差,和同学之间也引入了学习方面的竞争,这也带给孩子一定的压力。幼儿园时期,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家长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学习和能力提出实际的期望和要求。但上小学之后,家长和老师都会对他们产生新的、明确的期望和施加学习压力,这也是引发孩子产生不遁应的重要原因之。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良好的习惯不是天生的,完全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好习惯就是在小学形成的,差生和好生的差别就是习惯不一样。进入小学一年级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在语文方面要注重孩子主动识字、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引导孩子少看电视多该书报多阅该,让孩子大声地朗,安静地阅该,营造家庭该书时间让家中充满浓浓的书香,让孩子熬翔在书的海洋中。其次要养成孩子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写字的习惯,也要让孩子养成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的习惯。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每天和孩子一起书听故事,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数学方面要注重培养孩子养成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科学安排有效提高作业质量的习惯,注重培养孩子勤思好问、乐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要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要用激励和欣赏的口气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让孩子知道去小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读书,要引导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则,要讲究文明礼貌,不要乱花零用饯,同时也为孩子准备好学习文具以及学习场所,帮助孩子快速地做好幼小街接的过渡。
凤城幼儿园 孔阿杉
认真观看了裴义蕾教授的讲座,感悟颇深。我是一名幼儿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从幼儿进入小学,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转折点,而小学和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
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这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今天的这节课裴教授讲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进而导致孩子产生了入学烦恼,主要表现在:情绪反应不良,生理发生变化,学业感到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生活难以自理。
那么根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入学焦虑,并做好适宜的入学准备。
一、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包括自我服务和好习惯养成,根据《指南》中,小班幼儿生活指导目标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的自觉行为,不需要成人的提醒和监督,是孩子始终如一,由内到外的表现。例如:按时起床,认真洗漱,不挑食,收拾玩具,有礼貌,和伙伴友好相处,公共场合不乱扔垃圾有序排队等。
二、自我保护
这里讲到了有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从幼儿园和小学的日常活动差异来看,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例如,我们在幼儿园进行的安全教学活动以及安全演练。财产安全包括会清点自己的物品,丢失的物品知道寻找,自己的柜子会分类摆放,不随意损坏物品。
三、遵守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升入幼儿园大班之后,非常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常见的规则标志,培养良好的规则行为。家园共育,让幼儿把规则意识牢记心中,并运用到生活中。
四、人际关系
人与人的交往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非常有利于孩子适应群体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养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以及培养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能力。再和孩子们讨论结交新朋友的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孩子最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它指的是幼儿参与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和素质,是入学准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在很多的学习品质当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做好必要的能力储备。
六、做好物质准备
老师可以和家长们探讨需要给孩子准备好哪些物质准备。例如,充足的学习物品,必须的辅助用品,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要指导家长利用自身好学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千万不可以只要求孩子却自己做不到,避免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裴教授特别着重强调了关于家庭暴力的问题,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家长们都比较焦虑。因为孩子的不适应,自己的不适应,就会产生了家庭暴力。这说的就是中国式家庭中父母拥有的三项特权:无限话语权,合法伤害权,任意获免权。在父母眼中的理所当然,在孩子心里却是很大的伤害。这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深思。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