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养育的孩子最幸福,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融入自然,玩转自然,在大自然中,通过对孩子的观察而做的基于农村乡土资源的自然教育和自主游戏的探索和实践。
二、农村特有的乡土自然资源对应的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施;
首先声明一点,我们在农村很普通很小的幼儿园,自然教育是老师和孩子在自然当中的观察、探究、总结、提升,再回归到孩子身上指引,引领孩子实践的一些实际案例,由此而总结出来的一些观点,是我眼中的自然养育。
我眼中的自然养育是什么?自然养育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亲近:走进并融入;自由自在:孩子不被高控;顺其自然:孩子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遵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孩子很快适应大自然的环境和气候,做到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热爱自然,喜欢和自然互动,愿意接受大自然风霜雨雪的洗礼,与大自然做游戏,非疯玩傻玩,非放羊散养。
利用自然资源和教育教学做相应的匹配,有引领的方法和技巧,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则、有引领的活动,是一个高规格快乐的课程,这是自然养育课程。不是把孩子放进自然中不管了,而是有预设有顶层设计的让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又有教育的价值,让孩子能够获得相应的发展。
所以,在自然中,孩子不仅能够获取快乐而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更能够在体、智、德、美全面协调中得到发展,孩子能够遵从自身的规律,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两个方面来讲:一是户外活动和自然教育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二是孩子的表现和未来发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依据《指南》从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来看,孩子现在的精神及生命状态和孩子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正是我们做自然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是孩子的动作发展协调、灵敏、柔韧性;第二是孩子的运动能力强,运动习惯好,每天都坚持;第三是孩子的适应能力,包括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对各种运动形式的适应;第四是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强,孩子在自然中摸爬滚打、看、听、做奠定了动作基础。
智,不是指聪明、知识,而是智慧,能力和思维模式,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思维的不同,智也分四方面:
第一是孩子的思维深度、广度、多维度、条理性和秩序性,可以通过孩子在活动当中的想象创新能力看;第二是孩子的团队精神,包括协商、分工合作、集体意识,可以通过孩子对在游戏当中的组织实施上看;第三是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可以从孩子不断玩出的新花样上去看;第四是孩子不断积累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是孩子的学习品质。
这些和大自然的关系,是孩子多感官在大自然里的互动,促进孩子的神经发育健全,促使的孩子感统协调和多种感知觉之间的转换能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必备条件。
第一是道德,我们一般指的是个人行为,是真善美,是个人的品行,是符合孩子内在成长规律的。第二是品德,品行,是社会行为规范对人的要求,从孩子之间做好自己再和别人默契配合的方面来看。
自然中各种生命现象之间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又能和谐共处,是一种平等关系,奠定孩子自己与自己,或者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大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建立。
精神层面是真善美的至高境界,是孩子内心最初始最真实的表露,充满了童真和童趣,是大美境界。我们说人类作为大自然万物之灵的主宰者,人类之间如果能够和谐共处,是人间大美,是宇宙自然大美。
孩子在大自然中,不仅达到了体智德美全面协调发展,更是通过“体”的发展完成自我认知;从“智”的提升完成自我发展;从“德”的养成完成自我完善;从美“的”自然完成自我超越。所以,在大自然的滋养中,孩子形成了外在积极主动融入,坚持勇敢,内在平和,赏美崇善有大格局的最佳生命状态,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国人。
所以,被自然养育的孩子,不仅是幸福的,也是非常幸运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本来原来的样子,今天来看自然万物众生灵,从孕育到诞生,到生命的展开,到最后的归宿,哪一个阶段能离开自然呢?所以,老子的自然,就可以和今天的自然画上一个等号。
人是自然的一份子,来自自然,让孩子在回归自然,在自然中让孩子的生命充分展开。
教育的对象定位,学前教育的目标,首先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对孩子合理计划,科学保教,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以做全人教育,以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任务,最终为孩子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
幼儿的学习不同于成长,是通过操作,体验,感知,分享四种方式来不断地获取新经验的过程,强调的是过程,获取的是经验而不是知识,学习是外在行动,引发内在行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你不让孩子动,就不会有学习的产生。
基于此,需要给孩子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环境必须是丰富多元的,是持续支持的,是赋予生命的,是不断变化的,是神秘有趣的环境。这样的环境除了大自然别无他选。
-
符合“大道”自然规律,了解大自然中各种资源的价值;
-
-
人与自然紧密融合,让自然滋养孩子,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自然就去掉了。
4)基于资源的考虑,无论做什么,怎么做资源是要考虑的首要条件
农村的幼儿园利用的就是农村特有的乡土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广泛的,我们要做的是把资源整合与教育匹配,再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农村特有的乡土自然资源对应的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施
基于以上四点思考,我们的乡村教育往何处去?怎么做?
立足本土,善于挖掘,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盘活乡村自然养育。那么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是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做什么的问题,这是根本和核心。
一、一年四季的庄稼农作物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为我们的养育活动提供了可持续观察探究、 认知、互动的环境和材料支持。
1、孩子对庄稼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的持续性观察探究互动,获取了大自然中任何生命都是有序、规律和遵从自身规律发展的经验,建立事物自身的内在联系。
2)在庄稼生长的各个节点都要带孩子去观察,做记录,孩子和自然建立内在联系。
刚种进去,在孩子看来,土地里什么都没有,过一段时间小麦出苗了,再带着孩子来同样的地,我们做记号,孩子和小麦苗、种子建立了内在的联系,为冬天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春天的时候,不仅对庄稼进行观察探究,适时的做一些适合自然养育的游戏活动,还必须给家长的自然养育的总结活动。从小学记叙文的六要素引领孩子总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让孩子说出关键词,老师写下来,然后把关键词串联起来,变成一段话,就是小记叙文,家长的喜爱程度可以想象。
对各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像小班任何时期去观察,知道这是小麦;中班会对生长节点进行生长顺序排序;大班要做自然笔记,记录内容,抓住主要特征,把生长过程给画下来,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
春天麦田里最多的就是这种草,老师根据孩子的话,抓住教育的契机,诞生了自然艺术。
2、通过对各种庄稼农作物的观察、认知,感受到大自然物种的独特、丰富多元、神奇博大,由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理解什么叫粒粒皆辛苦,民以食为天。不自觉的对大自然产生敬畏、 依恋和保护之情,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白大自然离开人类,大自然还是大自然,可是人类离开大自然,将没有办法生存,对大自然产生敬畏。我们不能离开大自然,必须保护好自然,才能很好的生存。
吃,是最好的感官觉习,孩子在这里面有安全教育,挖红薯,烧红薯,包括孩子脸上的笑容,有人说:这是能融化整个冬天的笑容。
这是要给家长的观点,告诉家长孩子在大自然里,通过以自然物为载体,培养孩子观察、思考、探究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是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
下图,孩子们在探索到底韭菜还是麦子,尝,闻,最后刨出种子看到底是什么。
二、农耕劳作中产生的废旧资源的深层挖掘,合理利用,既环保又节约能源,一物多玩多用,既开发思维又提升能力。
孩子玩的很嗨,这是一次送培下乡的课程,当时有很多专家在场,专家中间的时候不断地到台上看,他们不是看孩子做的好不好,而是看孩子有没有割破手。让专家都很惊叹的是没有一个孩子受伤。
我们和孩子一起在探讨,在研究我们还能做什么,一边玩一边想。
孩子认识玉米苗,可是这些玉米苗我们能不能玩呢,孩子说了能玩。
各班的孩子在地里拔玉米苗,小班,一个是规范动作的发展,一个是数学的发展,1和许多。中班,十以内。大班一百以内扎成捆,会扎的自己的扎,不会扎的,孩子自行结合。
三、农村到处都有的自然物、环境资源的民掘利用。让孩子保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高度敏锐的观察力、独到的分析力,罗较强的执行力,达到知行合一。
四季节变更气侯变化带来的大自然恩赐的资源。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资源,应时、应季、应地安排养育活动。锻炼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环境,战胜困难的品质和毅力,帮助孩子获取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四个小组进行比赛,一是哪一组摘的最多,二是不能被枸杞的针划破手,结果,在检查手的时候,四个小组没有一个孩子被划破手。
活动结束,做总结为什么没有划破手?从安全教育上让孩子来挖掘各种各样的词语,因为这是他们经历操作体验过的词。
照片上孩子的表情,就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么丰富,就会知道有多少有趣而可爱的故事。
如果春天带着孩子在自然中走一走,孩子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夏天给孩子几根绳子,两把梯子,有坑有岗有水的地方看孩子会做什么;秋天带逮蚂蚱抓蛐蛐,这是对虫子的观察。
冬天冷,孩子发现一只虫子,他们给虫子做的被子,既不想冻着它,又想折腾它撕了片叶子给盖上。看到孩子的举动,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动。有人走过来的时候,他做了这样一个动作,别吵吵,虫子在睡觉。
这些对成人来说都是避之而不及的,没有人喜欢来这个地方,荒草,湖泊,大山,但是孩子来说,对孩子来说就是冒险的天堂。当然,孩子来之前,老师一定先来踩点地形,清除危险物,确保安全。
孩子一年四季行走于大自然之中,亲身感知季节变更带来的气候变化带给自己身体的不同感 觉,体验大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轮回,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获取生存、生活、适应、学习的直接经验,这种经验的不断积累,都为他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质教育基础。
应时应季应地安排养育活动,锻炼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环境,战胜困难的品质和毅力,帮助孩子获取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不仅做成了生命教育,还做成了社会活动教育,做成了爱国主义教育。
把锅搬到地里,让在家里被照顾过细的孩子不再挑食,学会吃饭,自己刷碗,走的时候收拾现场。
大班勇敢之夜,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假期里一场雪,这么好的资源如何去利用?先出来玩发视频,照片,语音发到老师的工作群里,让老师出去玩,视频语音发到各班级群里,互动,所有的家长带着孩子走出舒适的屋子,带孩子走进雪世界。
刘振民老师说:虽是乡村幼儿园,教育的意识和艺术却比较发达地区的优秀幼儿园。
分了几支放在不同的生长环境里面,空气里,水里和花盆里,这是柳树刚发芽的时候,让孩子去观察各种环境当中的生命现象,最后,和大地里种的这棵柳树比较,孩子获得了不仅是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科学教育,自然教育等各方面的收获,还有关于男孩性保护教育。
我们做得好,做得对,光说不行,必须让谁家长认识到,对孩子现在好,未来更好,举办了讲座,让家长来听,要求带笔带本不带孩子,要写反思,家长听完以后反思太多,长的短的都有。
一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多感官参与学习,通过操作、体验 、感知、合作、分享不断获取新经验,完成外在行动引发内在行动相统一的过程,提升学习品质。
二是符合国家《指南》及相关的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合理期望,让孩子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成为合格的自然人。
三是促进孩子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使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四是响应国家发展的人才要求,使孩子做真正的地球之子、自然之子,能够成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所以,我们的自然养育是遵从“大道”,在《指南》目标的引领下,抓住幼儿学习的实质,通过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本土的自然、人文、乡土资源,来协助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在农村,大自然的资源是丰富多元的,神秘的,充满生命现象的活教材,并且可以重复不断的再生,又廉价又多遍地都是,更重要的大自然是能够满足孩子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最适宜的环境。
我们只要心中有孩子,眼中有大自然,就会像孩子不断发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惊喜和感动一样,源源不断的发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课程资源,让我们的孩子被大自然所滋养,从而完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关系的建构。
乡村孩子的自然养育,我们一直行走在探索的路上,与大家共勉!
编辑 | 学前微主编
此文根据《乡村幼教在河南》吴述玲园长直播课整理而成,如有错漏,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谢谢!
“学前微主编”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