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大象山教育智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DMyOTY1OA==&mid=2247484186&idx=1&sn=550f113fc8380be60bceac8cc24a271b
学前微主编,与10000+园长共成长
疫情之下,园所最有效的“两微一抖”传播策略
“两微一抖”被视为新媒体运营的标配。但对于大多数园所而言,微信公众号仍然是最重要的平台。我们浏览了数百家园所在疫情期间的微信运营内容,并从中选取出比较有代表性的5家不同类型园所,统计了它们在疫情期间的传播内容。
从内容统计中可以看到,园所在传播中一般包括线上活动、家校互动、防控知识、情感输出四个部分,其中家校互动内容占比最高,一般以线上课程为载体,图文为主,也有不少园所加入视频、音频等形式,适合亲子共同参与的游戏、生活技能培养等内容最为普遍。
▲传播内容分类
▲传播效果对比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疫情防控相关的内容不可或缺,园所传播上基本分为资讯和情感输出两个部分。资讯发布这一部分,不少园所以新闻转载、整合为主,传播效果一般,另一部分则以原创制作的防控指南、特别策划等,收获不错的阅读和互动效果。
情感输出的关键词集中在“加油”和“共度”,容易引起共鸣。园所在进行这类内容传播时的选题角度和呈现方式,也体现着园所不同的人文和情感关怀。例如,一所幼儿园的教师以《钟爷爷带我们渡过难关》为主题,录制音频讲故事;另一所位于北京的中法双语蒙氏儿童之家,则鼓励孩子们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为武汉的小朋友加油,传递不同国籍、身处不同地区孩子们的关心和支持。
疫情进入“下半场”,园所传播怎么做?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并趋于稳定,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整体环境发生着变化,园所传播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复工”、“开学”提上日程,复工之后,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变少,家庭带娃主力重新回归祖辈或育儿嫂等人群,这一阶段如何维系家校关系?开学时间未定,疫情带来的心理担忧如何消除,开学之后怎样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回园所?
警惕谣言带来新的恐慌
从已有的园所传播内容可以看到,许多园所在疫情相关内容上的传播以转载为主,而疫情发生以来,谣言、信息误读、反转等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园所在发布疫情相关新闻、防护知识、趋势预测等信息时,需要特别注意信息来源的甄别。涉及开学、日常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时,也一定要以官方通知为准。对于与幼儿园相关、易于引起恐慌的谣言,及时辟谣也有助于控制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
这一阶段,加强园所各个社群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不仅在家校互动群中要及时引导,园所教职工管理上也需要保证信息的通畅,避免因沟通不畅造成信息的误读。
传播策略和传播形式的转变
疫情期间,教师和家长的角色发生着变化。当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教师是“观察者”,她们记录着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状态,并及时反馈给家长,而当孩子在家时,教师则需要担任“倾听者”的角色,跟进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对家长的困惑/问题进行解答。积极的倾听在有效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表达关心、收获共鸣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园所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需要积极地收集反馈、主动倾听需求,并调整传播内容和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孩子。
传播形式上,当家长复工、孩子仍然在家时,让传播内容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能够更大限度地保证教学效果,视频、音频等形式更便于理解和无损转达,优化课程/活动设计方案,让家长辅助操作更便捷,甚至在语言文字使用等方面加以调整,都有可能让“在家上学”变得更容易。
开园之前,每个园所都需要一份“疫情防控指南”
开园之后,家长的担忧心理如何消除,又如何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回到园所,是幼儿园能否恢复运转的关键。多方面保证开园后的安全,不仅要做到实处,也需要通过传播让家长“心里有底”。一份合格的《疫情防控指南》需要帮助家长明确的了解这些方面的问题:
▲《疫情防控指南》框架
有条件的园所可以进行入园流程、应急防控、园所安全管理等环节的预演,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进行传播,尽可能减轻家长的担忧情绪。
多渠道、多维度园所传播
对幼儿园来说,利用这段时间梳理园所优势、整合特色教学资源,提前为秋季招生做准备也是重要工作之一。大多数园所此前的传播以内部传播为主,即维系家校关系、实现信息互通,容易忽略外部传播,缺乏对园所的系统宣传。
部分园所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探索,或者发掘幼师/管理者个人甚至园所IP在微博、知乎等公开的社交平台进行推广,也可以为更多幼儿园提供新的思路。
小编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个春天按下了暂停键,也为每个园所出了一份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卷。园所的传播与其说是宣传,不如说是通过内容的表达,去让更多人了解“我是谁”。
我们需要相信,内容是有温度的,在疫情的寒冬里带给人温暖,也会在困境过后,成为冬天里的特别记忆。
编辑 | 学前微主编
来源 | 大象山教育智库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