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 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自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而是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介入和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最大化实现。本文将结合自主游戏的特点,谈谈在该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介入时机及几点策略。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不能与人合作、违反规则、难以将游戏进行下去等,这时候教师及时有效地介入指导就成为推动游戏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师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幼儿表现出来的行为,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游戏,以何种方式介入合适,确保时机恰当,方式适用。
教师介入的时机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下列情况时,教师可以介入幼儿的游戏:
(1)当幼儿不投入游戏活动时,例如不停地转换活动、独自游荡或旁观;
(2)当幼儿严重违反游戏规则或有安全隐患时,例如在“出租车司机”游戏时,某幼儿故意逆行;
(3)当幼儿难以与同伴合作时,例如争抢游戏材料,僵持不下;
(4)幼儿一再重复简单的游戏情节时;
(5)当幼儿难以将游戏进行下去或出现沮丧情绪时;
(6)幼儿向教师发出求救信号时。
教师介入指导的方法
01 角色介入法
角色介入法就是教师参与到自主游戏中去,通过扮演某一游戏角色的方式来介入指导,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这是教师介入指导的最自然有效的一种方法。
例如
在自主游戏“生活超市”中,幼儿都只顾玩超市里的材料,没有充分进入“导购员”“收银员”等角色,这时候教师扮演顾客上门咨询、购物,引导幼儿投入游戏。
02 语言介入法
与角色介入法的隐形指导不同,语言介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提问、直接建议、鼓励某种行为等方法,帮助幼儿积累经验,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发展。
例如
幼儿第一次在“我是小记者”游戏中担任记者,由于认知经验有限,幼儿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这时教师给出建议:你可以去采访班里的小朋友,问问他们今天心情怎么样,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幼儿就明白了。小记者如何进行采访,游戏自然而然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03 材料介入法
材料介入法是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针对性地、及时地投放相关材料,推动游戏发展。
例如
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个客人要求先看看理发师的理发技术,但这时其他幼儿都在其他区域开心地游戏,理发师面露难色。这时,教师拿来一个玩具娃娃,聪明的理发师决定先给玩具娃娃理发,让客人看看是否满意自己的技术。
当幼儿通过教师对游戏的介入使游戏主题得以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应当立即退出游戏。过多的介入会阻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游戏的主体还是幼儿,教师的介入只是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而不是帮助幼儿完成游戏。
幼儿自主游戏是幼儿自愿性的活动。教师应本着尊重幼儿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理念,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干预。让幼儿自主地在游戏世界里,发挥出超长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