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王老师18610206462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全文字数:4731 字

阅读时间:10 分钟



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



儿童有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这便是儿童的理论。这些理论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理论、成人意义上的理论有着区别,因而仅仅是一种朴素理论。儿童认知的发展变化,实质上是儿童朴素理论的发展变化。



一、儿童的朴素理论

(一)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什么

朴素理论(Naive Theorv)是与科学理论,成熟的理论,正规的理论相对而言的,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天真理论,似理论(theory-like),直觉理论(intuitiveheorv),前理论(pretheorv)等,有人认为“朴素理论是指人们对某一组信息,事物,现象等的日常的理解,比如一般的人关于天上的各种现象,对宇宙所持有的观念就是一种朴素理论(朴素宇宙学)”(Wellman&Gelman.1998)。也有人认为,“直觉(朴素)理论是指相互关联的概念体系,且该体系能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经验产生预测和解释”(Slaughter&Gopnik1996)。

在心理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背景下对儿童的朴素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朴素物理学、朴素心理学和朴素生物学这三大“核心领域”。儿童具有了某一领域的朴素理论(如朴素物理学)的条件是:第一,能够在这个领域和那个领域之间能作出本体论的区分。儿童应能认识到这两个领域是不可比,其比较所犯错误是一种类别错误,而不是一种对或错的错误,如认识到不能进行“思想比铁轻”这样比较(隐喻除外),便具有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区分。第二、概念具有内聚性,连贯性。即某一理论需要有一组概念,而目这些概念是相互关联地使用的。第三,一套因果解释机制。即“为什么”的问题,涉及理论的预测、解释和说明等功能。

(二)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基本特征

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一种框架性理论,强调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一种框架性理论更多的是要阐明儿童的朴素理论与科学家的理论之间肯定是存在区别的在具体内容和细节上,儿童的朴素理论并不一定具有文化认同的科学性。但在所采用的认知结构上,在理论的总体构成上等诸多方面,确实是相似的。比如有研究者曾对库恩意义上的“常规科学”“科学革命”“范式”等与皮亚杰意义上的“同化”“顺应”“平衡”等对比,两者有极大的相似性,这种类比更多的就是从“框架性”的意义上进行的而并不是从细节上,或者说并不是要说他们一两者的是一样的。

儿童的朴素理论强调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儿童的朴素心理学主要涉及儿童对信念、愿望与行为的关系的认识。儿童在2岁时,其理论属于“愿望心理学”(即人的行为受到愿望的影响),3岁儿童的理论属于愿望–信念心理学”(即儿童认识到人的行为不仅仅受到愿望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但还是根据愿望进行判断)。4岁儿童、特别是4岁半以上的儿童的理论属于“信念–愿望心理学”(认识到人的行为受到其信念的影响,特别是可能根据其错误的信念进行行动,而并不是根据客观实际行动)。

儿童的朴素理论具有预测、解释功能。预测功能是指儿童能根据自己的朴素理论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儿童所根据朴素理论做出的预测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解释功能是指儿童根据朴素理论解释某一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儿童的朴素理论可以增加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心,降低事物的不确定性。但是,理论的这种强大的预测、解释功能也可能使理论的变化相当困难。儿童朴素理论的功能可以较为明显地反映到儿童的行为上。如果儿童对某一现象的判断处于随机水平,表明儿童在这一方面尚未建立理论。如果儿童总是做出某一方面的判断(预测、解释等),如老是对或老错,都表明儿童在这一方面具有了理论。因为他是根据理论进行预测、解释的具有了一致性。 同时,拥有A理论的儿童与拥有B理论的儿童在解释和预测上也是不一样的。

儿童为了使自已的理论与自己的预测或解释相一致,甚至可能创造或否认可观察到特性(参见卡米洛夫,2001)。比如,3~ 4儿童建立起了一种“动物有脚”的理论,当论证一个一个动物照片时,虽然它没有表现出脚,儿童说‘我能看见他的脚”;在指一个显然有脚的塑像的照片时,儿童说“它不能活动,它没有脚”又如,8岁左右的儿童建立起了一种“当你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面时,上面的东西会给下面的东西施加压力,而且会观察到结果”的理论,将一个重的物体放到海绵上,海绵会凹进去。此时坚持这一理论是容易的。但当将一根铁条放到坚硬的木头上时,对儿童的理论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此时的儿童往往会声称他们看见“缩进去一点点,很快就再平起来了”解释他们的预测、解释。

(三)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发展需要时间

在儿童朴素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儿童面对反例时,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象的马上就改变自己原来的理论,以适应新的事实、证据。而是往往要经历一个“忽视反例”的阶段。
当儿童面对反例之初以及随后的不算短的一段时间,儿童往往会忽略这些反例,把这些反例当成“噪音”,认为不值得关注,不需要关注。当“不正常的现象”(反例)出现时,儿童往往会从理论以外去寻找原因,而不是理论(的正确性)本身。事实上,我们既可以把这种现象看作理论的长处(否则理论就太善变了,会大大削弱理论的功能与作用),也可以看作是理论的不足之处(使得理论的发展变化较慢甚至要经历痛苦的过程)。

在实验中,要求4 ~ 9岁儿童在一个狭窄的金属支撑物上平衡一系列不同的积木。一些积木的重量是均匀地分布的,并在它们的几何中心得到平衡。另一些在一端用铅填充;虽然它们看起来与第一种完全相同 ,实际上是在中心以外得到平衡的第三类积木有一个重物可见地粘在表面的一端;它也在中心外得以平衡。

4岁和5岁儿童很容易地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是捡起各个积木,沿着支持物移动积木直至他们感到是向哪个方向不平衡,通过有关下落方向的本体感受反馈纠正积木的位置,直至积木平衡。相反,6~ 7岁儿童把每块积木放在几何中心,除重量均匀分布的积木外,似乎不能平衡任何物体。8~ 9岁儿童和最年幼组一样,在平衡所有种类的积木中都取得成功(资料来源:卡米洛夫,2001)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6 ~ 7岁的儿童仅能够平衡那些重心在几何中心的积木,因为他们拥有的“几何中心平衡理论”导致他们“将积木的中间放到支持物上积木就会平衡”的预测。这种理论在一定范围内是适用的但在实验中,“反例”出现了。儿童并没有因为有反例就立即改变自己的“几何中心平衡理论”。相反,他们毫不怀疑他们的理论,而是在理论以外去寻找“反例”的原因。比如,他们在他们的行动中去寻找原因,在支持物上寻找原因,但就是不在理论上寻找原因。当仍然找不到原因时,他们就把这些积木当作是异常、噪音,不予理睬。

可以看出,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相对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是受到理论的强大的预测功能和解释功能的制约的,也与改变理论意味着否定自己有关同时,理论的变化与儿童所属群体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反例的提出到新理论的完全接受,都可能受到所属群体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教育意义

(一)儿童的朴素理论:从被压迫的理论到合法的理论

从总体上而言当今社会中儿童的朴素理论还是一种受到压迫的理论 ,其合法性并没有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尽管诸多教育学者、心理学者以及富有童心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研究儿童的朴素理论,但其受压迫的状况并没有在整个社会得到较好的改观只要儿童朴素理论的合法性没有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儿童的世纪’就只能算作一句口号。

成人之所以会否认儿童朴素理论的合法性,主要在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不正确的”、“表面的”、 “肤浅的”。 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确是如此。但人类似乎总是容易忘记过去:我们小的时候是如何的?而且,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今天正确能保证明天正确?此范围内正确能保证在彼范围内正确?波普尔说得好,人类的认识是都是试探性的假说,而且永远都是这样的试探性假说。

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合法性地位远未确立。尽管教师们也常讲“应了解儿童”,备课时“既要备教师也要备学生”,“儿童的现状是制订教育计划的依据和出发点” ,但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教师们在了解什么?他们了解的是儿童掌握了多少成人文化,而不是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什么。我们所了解的儿童,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头脑里的儿童观建构出来的儿童。

因此,首先是承认儿童有他们的理论、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文化。这种承认不是一种施舍、怜悯,而是基于对多元性的认识。事实上,儿童理论合法性的确认,不仅仅是对儿童的尊重、对儿童发展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认知(如科学家如何认识世界)做出的贡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戈普里克(Gopnik, 1996)指出,科学家是大儿童,而不是儿童是小科学家。

(二)根据儿童朴素理论发展变化的规律实施教育

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发展变化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教育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如下是根据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发展变化特点提出的一些教育策略。

1.认识到理论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上文已对朴素理论发展变化的长期性作了一定的分析。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家长都普遍表现出急切的心态期望着“一步到位”。我们希望一下就把儿童教会,我们会常说“我给讲了,你怎么还不懂?”。问题是,我们教了就会、讲了就懂吗?我们经常采用的演示法、操作法如果不考虑到儿童的朴素理论,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根据前面的描述,儿童朴素理论的改变有一个“忽视反例”的阶段(想一想平衡积木中的那些6 ~ 7岁的儿童想一想我们成人是如何理解物理学家所讲的量子力学的),在此阶段儿童甚至会对他活动过程中自己亲身经历、亲自感受的各种反例视而不见。那么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所提供的演示、例子呢?

2.唤醒儿童的朴素理论

当我们在说“儿童有朴素理论”时,并不意味着儿童知道自己的这一切是理论(这也是儿童的朴素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区别之一)。儿童对他们的“理论”往往是缺乏意识的如果能采用多种方法适当地将儿童的朴素理论唤醒,将这些朴素理论从无意识状态带到意识状态,从难于言述到言述,将有利于儿童正视、认识当前的朴素理论,从而有利进一步的发展变化。

在如何唤醒儿童的朴素理论上,瑞吉欧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做法。他们在进行一个“主题”之初,总会通过讨论、绘画、手工等多种“语言”让他们表达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朴素理论),然后才进行实地观察、探索活动。凯茨倡导的“方案教学”也有相应的过程,即所谓的“讨论”“表征”,目的也是唤醒儿童的朴素理论。

3.利用儿童的朴素理论

教师应善于利用儿童的朴素理论而不是仇恨、想方设法排除、拒斥。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发展变化是一种重建性的,而不是一种替代性的。这意味着后一理论中包含着前一理论的合理的成份,是对前一理论的“扬弃” ,而不是抛弃””。特别是要善待那些科学理论不一致的朴素理论。 正如前面所讲的,对这些“不正确的”理论,教师不是极力地去排除,而是应加以利用。事实上,儿童的这些朴素理论也不是教师想排除就能排除的。与其做排除(但无法排除)的无用功,不如正视这些朴素理论。

儿童拥有朴素理论,儿童的认知的发展变化就是朴素理论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是理论的学习者即教师应像学习其它理论一样,认真地学习儿童的朴素理论,搞清楚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什么、有些什么类型、特点理论内部的概念关系是什么等等。其次,教师理论的运用者,即教师必须亲自体验儿童的这些朴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因为只有如此,才可能达到第三种角色,即教师成为理论的质疑者。教师应向这些理论提出质疑,提出挑战,促使儿童朴素理论的发展变化。

文章来源: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3,(04):15-17.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更多精彩内容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洞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