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文学想象经验是幼儿欣赏、理解、学习文学作品需要获得的核心经验,是幼儿依据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展开文学想象必须掌握的。表演游戏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呈现出故事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人物形象的立体性、材料使用的开放性、故事情景的可延伸性,这就为幼儿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对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尤其是丰富幼儿的文学想象经验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我们应当在保持表演游戏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中蕴含丰富幼儿文学想象经验的契机。本文将以中班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为例进行探讨。
《三只小猪》故事幼儿耳熟能详,他们经常在阅读区一边阅读一边用变化的语调、夸张的表情进行表演,幼儿的这些表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开始考虑是否引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三只小猪”。文学作品是否适合幼儿开展表演游戏,除了考虑幼儿对作品是否感兴趣以外,更需要关注文学作品本身的适宜性。深入分析《三只小猪》故事作品,我们发现该故事主题明确、角色数量适中且人物形象突出、语句简单具有重复性、场景虽有转移但情节线索明显,适合中班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确定游戏主题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关注幼儿表演技能的同时丰富幼儿的文学想象经验。
结合故事文本,我们强调引导幼儿尝试从体验角色形象、创编故事情节、创作故事场景三个方面丰富幼儿的文学想象经验。
幼儿对故事中角色形象的认识与体验主要是通过理解角色语言、动作、表情、对话语气等实现的。在《三只小猪》故事中,主要角色有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大灰狼。为了有效地引导幼儿体验三只不同性格特点的小猪以及狡猾凶狠的大灰狼角色形象,我们引导幼儿通过“尝试——分享——表演”的方式展开关于角色形象的想象。
在“尝试”环节,我们将幼儿按角色进行分组,由多人共同扮演同一个角色,丰富幼儿关于角色形象的经验。例如,与幼儿讨论大灰狼刚出场时应该怎么表演,有的幼儿觉得刚出场的大灰狼是好几天没吃饭,肚子饿极了,摸着空空的肚子,走路都没有力气的样子;有的幼儿觉得刚出场的大灰狼是张着大嘴巴,露出锋利的爪子,迈着大大的步子,凶狠地在森林里走来走去的样子;有的幼儿觉得刚出场的大灰狼是躲在猪妈妈家附近,偷偷地听猪妈妈和小猪们说话,静静地坐在草垛旁一动不动的样子……可以看出,教师针对大灰狼角色形象的引导,充分调动了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幼儿对大灰狼角色的想象。幼儿分别表达了自己对“狡猾凶狠”的大灰狼角色形象的理解。
在“分享”环节,针对不同幼儿表现出的对角色形象的不同理解,我们通过提问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语气等表现自己对不同角色形象的理解。例如,我们通过“大灰狼走路没有力气是什么样子的”“大灰狼锋利的爪子可以怎么表现”“大灰狼躲在猪妈妈家偷听说话时它表情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大灰狼饿着肚子时眼睛会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引导幼儿分别表现自己理解的大灰狼形象。通过“角色”分享,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大灰狼这一角色的心理活动,领悟了大灰狼角色的心理特征。
在“表演”环节,所有角色共同出场,结合前期对角色的想象,幼儿创造性地再现了自己对《三只小猪》故事的理解。通过“尝试——分享——表演”的方式,幼儿细致地刻画自己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想象,全方位地感受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适宜的故事是开展表演游戏的前提,但并不等同于表演剧本。《三只小猪》 故事经典,线索清晰,角色性格鲜明,但故事中有较多的描述性词句,角色之间的对话较少且词句简单,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冲突描述较为平淡,表演性不强。因此,如何在幼儿原有表演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成为教师拓展游戏情节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分享环节的“问题——想象——讨论”的交流过程,引导幼儿展开关于故事情节的想象。
例如,在进行表演游戏“三只小猪”时,大部分幼儿都不愿意扮演猪妈妈,多次由于无人扮演而导致游戏无法开展。表演游戏之初,教师尝试以平行介入的方式扮演猪妈妈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但效果并不明显,幼儿依旧对猪妈妈这一角色缺乏兴趣。经过询问得知,幼儿对猪妈妈这一角色缺乏兴趣的原因在于猪妈妈在开场之后就没有其他的表演内容,角色的“无所作为”导致“无人问津”。那么如何丰富猪妈妈这一角色的表演内容呢?我们将更为开放的问题抛给幼儿,如:“猪妈妈在三只小猪离家去盖房子之后,会做什么事情?”“她会去哪里?”“你觉得猪妈妈可能会有什么兴趣爱好?”幼儿由此围绕角色展开想象并讨论,他们创编出了“猪妈妈上街买菜,给三只小猪做丰盛的晚餐,猪妈妈也去修自己的房子避免被大灰狼吹掉”等情节。
又如,故事中仅仅用几句简练的旁白就交代了三只小猪离家去盖房子的情节。幼儿表演时比较简单,无法表现出三只小猪离家的情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同样借助了“问题——想象——讨论”的交流过程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小猪们离家去盖房子的路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通过讨论幼儿创编出了唱歌、跳舞、玩游戏、照相等表演情节,使表演内容更加鲜活、丰富。
此外,在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也提出各种问题,如“小猪难道不会知错就改吗?”“除了稻草、木块、砖头,还有什么可以盖更坚固的房子?”教师珍惜这些问题带给幼儿展开文学想象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展开想象与讨论,生成了诸多故事情节,既丰富了表演游戏的内容,也丰富了幼儿文学想象经验。
在表演游戏中丰富幼儿的文学想象经验还可以从利用材料布置故事场景的角度入手。故事场景布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切入点,尤其是《三只小猪》故事文本对事件发生场景的描述较为抽象,需借助材料将其形象化。通过解读《三只小猪》故事发生的场景,我们将故事分解为猪妈妈家、小花猪家、小黑猪家、小白猪家以及周围环境布置等场景,结合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想象不同场景的特点,思考场景之间的布局,并以绘画的方式呈现。例如,幼儿认为猪妈妈的家虽然简陋但应该非常温馨,所以在颜色使用上可以使用粉色或者黄色,还可以在周围布置青青的草地,围上栅栏,栅栏里面种着一棵苹果树。又如,为了让几个房子之间产生联系,幼儿觉得有必要在房子与房子之间铺路,可以是鹅卵石铺的路,也可以是泥土路,还可以是红砖块铺的路。
在分组商定好后,幼儿开始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我们主要引导幼儿注意材料使用的适宜性以及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如,房子的设置可以根据班级已有区域的划分,尽量靠墙设置,保持“房子”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以使用地垫方块铺出“道路”,或者将硬纸板涂上颜色剪裁成所需的形状铺在地上。
在故事场景的布置中,表演游戏与美工活动、绘画活动紧密结合,幼儿不断地进行了改进和调整。如,最初幼儿设计角色头饰,采用的是软纸,没有根据自身的头围进行设计,经过调整后,幼儿开始使用橡皮筋、硬纸盒、棉布等材料进行制作。布置故事场景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与幼儿共同遵循“解读——制作——调整”的操作步骤,大胆对文学作品进行想象,逐步丰富故事场景,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文学想象经验。
原文摘自:陈莹.借助表演游戏丰富幼儿的文学想象经验——以中班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为例[J].福建教育,2017(Z3):73-74.(编者略有改动)
直播预告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