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及
问题分析
1
绘本解读粗浅,教学准备简单
当前幼儿园的绘本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首先,教师的绘本解读不够深入以及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有研究者对幼儿教师绘本内容解读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半数的教师在课前会对绘本进行充分解读,大部分教师对绘本内容进行全方位剖析和解读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其次,教师在设计绘本教学活动时,往往实行“拿来主义”,习惯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和网络上的教案,而较少去主动思考教学设计,以及教法和学法上的创新或是生成性的活动内容。这样的教学活动往往不能与本班学情、特点相契合,使得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再次,由于教师对绘本的研读不够深入,未深入思考教学设计,其对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也仅是蜻蜓点水式的布置,绘本教学活动缺乏故事氛围和阅读环境,整个活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既不能使幼儿获得趣味体验,又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2
教学方法单一,缺少游戏精神
绘本教学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所开展的促进幼儿阅读素养及幼儿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趣多元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阅读兴趣,进而使幼儿获得全面、持续的发展。
然而,有国内学者研究调查指出:幼儿园内80%的教师开展绘本教学活动仍是以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的。在教师开展绘本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调查结果中,讲述法的使用频率最高,提问法其次,应用较少的是讨论法和情节改编法。
可见绘本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较为固定,绘本教学活动几乎成为以教师为主的讲述与倾听活动,幼儿整个活动大部分时间是在座位上聆听教师的绘本讲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对绘本学习的兴趣。又由于教师的提问大多较为浅显或是无效互动,如“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围绕绘本内容的讨论也多为师生讨论,少有同伴讨论,因此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质量也不高,幼儿难以在第一时间充分表达自己对绘本故事的内心想法,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外,关于“课程游戏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5% 的教师能够“将活动内容与游戏融合为一体”,而多数教师选择“先讲内容,然后组织做游戏”,说明教师不能充分挖掘优秀绘本故事中的游戏性元素,在语言教育活动中采用“分离式”的游戏组织方式,因此难以将游戏精神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3
幼儿参与性低,主体地位弱化
绘本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为向幼儿说明故事内涵,往往采取讲述法进行教学,单向的输出教学使得课堂由教师主导且呈现高控的状态,幼儿只是被动了解绘本内容,停留在理解绘本故事的浅层意义,鲜有主动探讨绘本故事的机会,因此难以感受故事情节、角色的情感共鸣,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趋于弱化。
另一方面,当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活动时,幼儿虽然能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文本内涵,然而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制以及教师任务要求的不明确,会出现个别幼儿上场参与游戏,其余幼儿在场下成为“观众”而无所事事的情况,这种不是面对全体幼儿的活动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此外,部分教师过度运用“引导者”的身份,在幼儿的自由表达或是游戏过程中进行干涉,忽视了教学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阻碍了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自主思考与表达。可见,幼儿主体地位在绘本教学活动中被弱化的情况亟待改变。
4
绘本多元功能发挥不充分,活动延伸不足
在幼儿教师对绘本教学的态度调查中,大部分幼儿教师对绘本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认识,且认同绘本教学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难以充分挖掘绘本的多元功能,发挥其丰富的价值。
首先,部分教师对绘本的运用局限于语言教学活动,明显未充分解读绘本内容,忽视了绘本的丰富价值和多元功能。实际上绘本不仅是提升幼儿审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书籍,其中更是融汇了科学、社会、健康等领域的知识。
其次,由于教学活动时间和活动材料的限制,课堂上幼儿对绘本的探索并不充分,而在大部分幼儿园中,幼儿除了集体教学活动能接触到绘本,其余就是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绘本,由于绘本往往只投放于阅读角,而缺乏相应的活动材料供幼儿深度挖掘绘本中的活动元素,这也局限了绘本价值的发挥。
再则,幼儿园尚未充分发挥亲子绘本阅读的重要价值,亲子绘本阅读作为绘本教学活动的延伸形式以及家园合作的重要方式,是开拓绘本多元价值的必要途径,更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步。有研究者对幼儿绘本阅读家园合作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3%的教师经常开展绘本阅读的家园合作活动,53.1%的教师偶尔开展活动,还有12.3%的教师从不开展活动。
可见,绘本价值的发挥还需教师做好领域融合的教学活动,丰富绘本阅读活动延伸形式,并积极搭建绘本阅读家园合作桥梁。
幼儿园绘本游戏化教学
组织策略
1
导入绘本故事背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绘本阅读是连接儿童与文化的桥梁,优秀的儿童绘本作者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需要,将游戏精神融入绘本中,使绘本中的角色塑造、故事情节、文字与画面叙事的方式充满游戏元素,富有童趣。
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绘本中的游戏元素,以绘本故事为背景创设一系列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喜爱用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在开始阅读绘本时,幼儿最先会关注到绘本的封面,教师可以用“猜一猜”的游戏与幼儿互动。
比如
绘本《蚂蚁和西瓜》的封面中一块大大的西瓜上面有许多忙碌的小蚂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中的场景和主人公角色,“你们能说说封面上有谁、在干什么呢”,并且要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来猜测可能会发生的故事情节,“请你们猜猜小蚂蚁会用什么办法来搬运这块大的西瓜”,为幼儿提供与同伴讨论交流的机会,在自由想象和积极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
除了观察封面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头饰、手指玩偶、角色声音模仿或是儿歌来引出故事角色,
比如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童谣让幼儿猜测绘本《鸭子骑车记》的主角———“扁嘴巴,黄外套,说起话来,嘎嘎嘎。走起路来,摇呀摇。还是游泳小健将!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让故事角色从绘本中走出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再展示自行车的图片,请幼儿猜测小鸭和自行车会发生什么故事,这一方面为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吸引幼儿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儿会对故事角色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幼儿阅读绘本的积极性。
2
创设绘本故事情境,营造轻松阅读的氛围
通过幼儿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与稳定性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仍然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出现注意的分散。
因此,绘本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在导入环节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更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将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贯穿于阅读过程中,使幼儿在轻松、积极的情绪氛围下专注地投入绘本阅读活动。
一方面,教师需要主动探索,去发现蕴含在绘本中的游戏元素,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以及绘本的故事背景来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
比如
绘本《月亮的味道》讲述的是小动物们一起合作,叠起天梯最终尝到月亮的味道的故事。故事中小动物们对月亮的味道提出了不同的猜想,透过不同动物的引领,孩子们的味觉也跟着敏感起来,“味道”正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话题,也是幼儿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创设与食物、味道相关的游戏,如提供面饼、米饭等食材,让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动手制作自己喜爱口味的“月亮”,并请孩子们尝一尝、说一说自己的“月亮”是什么味道,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参与到了绘本的情节中,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并且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想象创造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与故事相关的活动材料、故事配乐等新颖有趣的形式为幼儿提供绘本游戏的机会。
比如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讲述了狐狸想要捕捉母鸡萝丝却屡屡受挫的故事,故事内容轻松诙谐,情节简单流畅,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根据故事发展制作故事地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幼儿真实地体验了故事的历程。在制作完成故事地图后,教师可以选择一段与故事发展情绪相呼应的音乐,由此渲染出故事的情境氛围,并让幼儿大胆想象,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等来表现角色状态的变化,更加专注地感受绘本故事带来的情节体验与快乐。
此外,教师在挖掘绘本中的游戏元素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幼儿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互动程度,包括幼儿与绘本故事情节、内容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互动,以及幼儿与教师的对话互动等等。
比如
在开展《糊涂熊队滑不快》绘本的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比赛,幼儿比赛的大背景是绘本故事情境,幼儿通过与同伴合作来完成任务和目标,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绘本、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动,并且在轻松活跃的游戏化氛围下,幼儿感受到“齐心协力”的重要性,真正地理解了绘本的意图,也感受到了绘本阅读活动的魅力,这也正是绘本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出发点和目的。
3
注重角色表演,感受情感共鸣
在熟悉绘本故事以后,为了让幼儿更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在意蕴,体验角色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状态变化,避免幼儿刻板记忆复述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表演,为幼儿提供大胆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表演游戏是依照故事的情节发展、主人公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研究发现,在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中,大多数幼儿在进行游戏表演时,角色扮演意识不强,游戏的目的性差,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与扮演行为,再现故事内容时主要以动作为表现手段,语言和角色移情能力也受到身心发展程度的限制。
因此,教师在组织表演游戏时要结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做到轻表演、重游戏,将表演性和游戏性相结合,并且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再现故事情节,大胆表现自己,使幼儿感受到好玩有趣,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
比如
绘本《女巫扫帚排排坐》讲述了女巫受到小动物们的帮助并战胜恶龙的故事,故事角色较多,情节有趣,能同时让多个幼儿参与到表演游戏中来。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和幼儿讨论各个故事角色的特征———神态、动作、语言、性格。
在基本把握角色特点之后,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应当提供头饰、服装等活动材料丰富故事场景,帮助幼儿更好地沉浸于故事情境。在表演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担任旁白角色,用生动的语言渲染故事的氛围。
同时,考虑到幼儿游戏目的性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向幼儿提问,如“女巫的朋友们是如何帮助她的呢?”“接下来魔法扫帚发生了什么事情?”以此把握故事情节的节奏,并推动游戏进程。
在游戏接近尾声时,教师要给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表演经验,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经过故事表演对故事角色、故事内涵的新感受。此外,教师要再次点明绘本故事的立意,即“要像女巫一样善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幼儿深化对绘本的理解,与幼儿讨论表演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小结本次表演游戏的情况。
教师不仅要使幼儿在参与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还需要关注幼儿在表演游戏中通过与角色的互动而产生的情感共鸣。
绘本作者为孩子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亲情、友谊的故事,而幼儿往往难以把握和表达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温情,通过表演游戏,幼儿则可以亲身体验并感受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故事主人公的情感情绪。
比如
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为幼儿讲述了关于爱的故事,绘本中小兔子和大兔子比赛,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我好爱你”,为了让幼儿感受绘本中细腻的情感与爱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小兔子”“大兔子”向同伴、教师抱一抱、跳一跳,将自己心中的爱用肢体动作直观表现出来,并在温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美好情感,而绘本中蕴含的游戏性精神、触动幼儿心灵的宝贵价值也体现了绘本教学活动游戏化的魅力。
4
加强各领域融合,发展幼儿多元智能
《纲要》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绘本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因此绘本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不应限于语言领域,要与各领域的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发展幼儿多元智能。
在数学活动中引入绘本故事,可以让幼儿在妙趣横生的故事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抽象的数学内容与好玩有趣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从而为幼儿架起一座连接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桥梁。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同样可以选择从绘本中寻找科学探究元素进行拓展教学。
比如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是根据“毛毛虫一星期的食物变化”发展的,而实际上故事还蕴含着“毛毛虫的生命成长”这一深刻主题,由此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两条主线组织两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组织语言活动,带领幼儿了解“毛毛虫食物递增”的故事情节,再将“毛毛虫生长过程”的情节引入科学领域活动进行教学。
科学活动与绘本教学活动的融合还可以选择以科普为主题的绘本。
比如
在《影子是我的好朋友》一书中,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影子的各种特性,并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回答孩子们最想知道的科学问题,让阅读过程成为一次有趣的光影游戏。
美术、音乐活动整合绘本游戏活动要兼顾艺术性与游戏性。
比如
以美术绘本《我的手掌印———动物园》组织领域融合活动,教师可以在带领幼儿欣赏绘本中五彩缤纷的手掌印的同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创作,并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激荡创意,发挥灵感,将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手掌印串成温馨有趣的小故事,使幼儿在享受绘本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获得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体育活动整合绘本游戏则要将户外环境、器材与故事情境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比如
由绘本《青蛙噗通跳》进一步拓展组织一次体育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准备小青蛙头饰、织布制成的荷叶等活动材料,将绘本中的小池塘场景布置到现实中来,增强幼儿感官的体验感,使其感觉身处于故事情境中,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小青蛙,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既练习了身体平衡、双脚连续向前跳不停顿的动作技能,又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整个活动也体现了绘本游戏化与领域融合活动结合的价值。
5
开展区域活动,提升班本文化
绘本游戏要从集体教学活动走向日常的班本活动,成为班本文化的一部分。
一方面,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因此要将绘本游戏化融于区域活动中。
首先,关于区角材料的投放要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相符的绘本,把握绘本中的人物和场景等各方面要素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材料。
美工区可以提供如《神奇的色彩女王》《小黄与小蓝》这样充满艺术性元素的绘本,以及像《我的花裙子》这类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进行美术拓展活动的绘本,还需要提供超轻粘土、水粉颜料、各类彩纸等丰富的美工材料满足幼儿创作的多样化需求;
益智区可以提供如《第一次发现》系列丛书这样的充满有趣实验的科普类绘本,或是《爸爸的手影戏》《大纸箱》《一寸虫》等益智类绘本,以及相应的活动材料;
表演区则可以提供如《石头汤》《老鼠娶新娘》《打瞌睡的房子》这类角色丰富、情节有趣又有曲折的绘本,以及故事中常见的道具、不同场景的服饰、不同角色的头饰、手指玩偶、故事桌、故事板等材料,让幼儿能够重现绘本中的故事场景,将绘本内容还原到表演游戏中,享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阅读区应为幼儿提供小沙发、地毯等物品,以此营造温馨阅读的氛围,提供的绘本在主题上要尽可能丰富多样,避免绘本类型单一局限。
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的方式对阅读过的绘本进行故事续编、创编,形成自己的绘本故事,并将这些续编、创编的绘本作品展示到阅读区,与同伴相互欣赏、交流,以此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此外,在幼儿进行区域绘本戏活动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遇到的困难,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适时介入,为幼儿提供新的具有层次的绘本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进游戏进程,让幼儿在感受绘本游戏性的同时,发展自身的能力。
教师还要能够敏感地发现幼儿在区域绘本游戏活动中的兴趣点,针对幼儿特别感兴趣的绘本开展集体绘本阅读活动,促进幼儿对绘本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带领集体幼儿体验绘本游戏的快乐,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另一方面,家园共育也是班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绘本活动出发,要形成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幼儿的绘本阅读。
在家庭中,一方面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对阅读缺乏耐心,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以亲情和爱为主题的绘本需要幼儿在与家长的交流和互动中更深刻地理解绘本的主题意蕴。
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地参与到幼儿的绘本阅读过程中,在家庭中形成固定的阅读时间,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或是家长陪伴幼儿阅读,或是亲子共同进行绘本游戏活动,在绘本共读中感受彼此深切的亲情与细腻的爱,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幼儿园则要做好家园合作的工作,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幼儿在绘本游戏过程中的表现,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为亲子绘本阅读的开展做有力支撑。幼儿园还要定期开展“绘本漂流”“绘悦读”“亲子绘本游戏分享会”“经典绘本推荐”“亲子自制绘本展览”等活动,拓宽亲子阅读的素材和途径,并在分享和交流中收获有益的教育方式,创新绘本游戏活动的开展形式。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绘本教学活动也应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而走向绘本游戏化教学。
注: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课推荐 点击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