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
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体系里面都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元素 – 游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1989年6月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指导思想首次亮相。到2019年已近3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做过一系列的规范调整,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指导思想一直没有改变。可见“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以儿童为出发点的游戏才是‘真游戏’
游戏的基本特征
虚构性
儿童游戏的场景不需要过于真实,所使用的道具工具也可以是虚构,比如用剪纸做的花朵,橡皮泥捏的小动物,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愉悦性
单纯的打闹,机械性的重复可以带给儿童短暂的快乐,但是真正的游戏应不止于此,它可以有挑战、有挫折、有困难,幼儿克服之后有超越自我的愉悦。
自主性
游戏不是老师安排的,而是儿童自主自发。
操作性
儿童的游戏要有材料支持,可操作。比如自制的玩具,小手工。
游戏对儿童来说是应是快乐的、开心的,在游戏中的儿童是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的。游戏是一种虚构性活动。它强调内在动机,但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儿童是因为想玩而玩,儿童可自由选择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在哪里玩、什么时候玩、和谁玩等。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三种不同水平的游戏:
L1 混乱失控
我们把这个阶段的游戏状态理解为简单无序、杂乱无章的,指的是孩子在没有目的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完全无序的进行玩耍。
L2 简单重复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处在这个阶段。
L3 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儿童聚精会神的游戏。
幼儿园课程的要义在于:课程是一件件正在发生着的事,是一个延绵不绝,依照学习者的现实不断丰富和充实着的故事。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课程生成与实现的过程。
很多人对幼师的误解认为就是管理儿童的吃喝拉撒睡,而我们常说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的老师需要不断提升对儿童教育的敏感度,在所有一件件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寻找教育的意义,去促进儿童发展。
幼儿园课程的独特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心玩”是将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特性。
我们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学到他们想要学习的。也就是常说的,游戏课程化,课程游戏化。
“有效教” 指的是教师预设为主的课程。
我们要将儿童发展纳入合乎社会需要的轨道,让儿童学到他们应该学习的。
在成都市十六幼,我们特别强调游戏化教学,今年的整个3、4月份,老师们都在做幼儿园集体体育活动的研讨,尤其针对女老师的体育课如何才能上得精彩的问题,这几个月期间,也有了初步的教研成果。
很多老师都知道,幼儿园课程应该始于儿童、源于儿童、追随儿童,但往往忽略了我们的课程还应该要激发儿童、成就儿童。余琳园长认为,幼儿园课程达到激发儿童、成就儿童的水平,我们才能称之为高品质的课程。
常见的不足之处 – 四重四轻
在面对预设目标与过程目标难以整合的情况时,重能把控的已预设好的活动,轻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生成经验的个性化表达。
十六幼有一次制作豆浆的活动课老师就处理得很好。当时老师给小朋友预设的活动目标是挑选20颗自己喜欢的豆子来做豆浆,并猜想豆子浸泡6小时之后的状态。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所以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豆子花了很长时间,最终当天并没有制作成豆浆,但是有经验的老师把孩子个性化的表达都一一记录了下来,最终成为了一次非常生动有趣的实践课堂。
对游戏中提升幼儿学习的关注、思考不足,重幼儿能玩起来,轻对玩中学习行为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学习在发生的观察与解读。
缺乏支持幼儿持续活动(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重具体活动内容的完成,轻当下活动与幼儿学习、发展的进阶联接。
对评价认识片面,缺基于幼儿的评价方式,重评价教师自身如何指导幼儿,轻让”幼儿感受“自己正在学习“的适时肯定。
我们的指导不是生硬的把成人的理解强加于儿童身上,儿童看待世界和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视角,幼儿的学习方式应该符合幼儿的心智发展规律。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感受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去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并给予肯定。
把游戏玩大玩出课程
这里所说的玩大,并不是把游戏的规模玩大,游戏的场面玩大,而是如何把游戏玩得更深入,玩得更能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幼儿园游戏有几个阶段:
01 玩起来:丰富儿童玩耍形式 彰显儿童生命特质
02 真游戏:用丰富的游戏 回应童年的呼唤
03 成长性:发现学习线索 沉醉游戏过程
04 生成性:构建游戏课程 助推儿童成长
幼儿园游戏要走向高品质有质量,必须不断修正过于强调游戏的娱乐性,随意性、重复性,即游戏“只是玩”的倾向,强调游戏中学习因素和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教师深入到游戏现场,认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想法与观点,通过支持儿童去尝试或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让儿童去探究,将儿童游戏引向深入,从中获得更有意义的学习。
所谓幼儿园游戏导向微课程是指教师以班级幼儿在活动中自发产生的感兴趣的问题为课程的起点,以幼儿探究解决问题为主轴,呈现孩子在探究历程中的想法和行动,教师如何支持儿童去尝试或如何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让儿童去探究,从中获得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形成更连续、更有意义的学习的活动。
小 – “小”主要是指课程选题切入点小,通常是围绕一个具体的事物或者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的系统探索活动。
活 –“活”主要是指课程的实施过程非常灵活,课程不是提前预设而是动态生成的。
生 –“生”主要是指微课程是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的,重视幼儿的已有经验,主张幼儿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经验,将未知经验转化为已有经验。
深 –“深”主要是指微课程是围绕某一事物或问题展开的深入探索过程,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有生活基点
所谓幼儿生活,不单指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还包括幼儿的玩、交往、探究等构筑幼儿完整生活的一切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建设需要教师客观而细致地观察幼儿的生活,捕捉丰富而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让课程真正基于幼儿生活、服务生活、促进发现。
有过程性
过程性是游戏导向微课程的重要特征。微课程是引导幼儿幼儿运用多感官的、全身心地投入和行动,从中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
微课程的开展就是创造条件,让适宜幼儿的事不断持续发生,而这种适宜的事既与幼儿过去发生的事有联系又与将要发生的事相关,是一个不断朝更高水平发生的过程。
有互动感
游戏导向微课程要建立在以幼儿为核心的各种关系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层面,多样化的互动关系。
在互动中产生课程基点,在互动中呈现过程实施,在互动中丰富课程内容,在互动中实现课程评价,在互动中提升课程价值。
视频来源于“微言教育”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创办于1956年,是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成都市一级幼儿园。幼儿园以“让孩子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自我、玩出自信、玩出创造,成为‘会玩、勇敢、自信、快乐’的儿童”为目标,以构建“基于儿童心灵成长的园本游戏课程”为教育实践,形成了“在玩中发展孩子”的鲜明办园特色。
走进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立刻就会感受到它自然流淌的游戏文化,孩童们自然行走在各个不同领域的丰富游戏中,他们或专注探究、或合作互动、或交往分享。他们有做理发师、建筑师的,有做厨师、医生、小演员的,有运用轮胎、竹梯、积木、沙、石、水、土等玩着各自的游戏的。
幼儿园的门厅内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拥有一个梦想,让十六幼沐浴游戏的阳光,从教师到幼儿,从家庭到学校。因为有游戏,孩子们更快乐、教师们更专业、家长们更智慧,怀揣着游戏梦,我们行走在童年的小路上。”这些朴素的话语,无声地道出了十六幼人的教育理想。
这里,彰显着“游戏之于幼儿是玩耍,之于教师是教育,之于教育是发展”的教育追求。这里,如同一个大玩具,是一个孩子们可以从室内玩到室外,前院玩到后院,地面玩到屋顶的地方。这里,就是一个生命绽放的童年院子。
对儿童而言,尽情玩耍,是使他们体验幸福感、快乐感的最好方式。童年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段游戏的时光,游戏是儿童成长无可替代的需要,贯穿于儿童生命存在、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游戏更有趣、更重要的活动了。
十六幼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园本游戏课程,规划改良了空间环境,让幼儿园游戏空间最大化,以更好地满足各类儿童对游戏的不同需求,并以刚性制度让游戏活动丰富起来。
十六幼户外游戏活动的安排:
在开放游戏活动区,尊重幼儿的个体需求,鼓励幼儿自选材料、自设游戏、自主运动,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游戏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探索与创造,不断变化已有材料,组合成不同的项目,让游戏充满挑战,以维持自己的游戏热情。
建构游戏区,运用专为户外建构游戏设计的大型积木,让幼儿感受不同场地、不同大小、不同材料的积木的差别,拓展幼儿的建构时空,适时地提升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艺术与种植游戏区为幼儿设计了不同材质(木头、细沙、玻璃、墙壁、黑板等)、不同形态的涂鸦墙,带给幼儿不同的艺术感受。在这里,孩子们还可以亲近自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与力量,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每天每个班上、下午都会进入不同的游戏区域玩耍,一周下来孩子们可以把所有的游戏区域玩一遍,每一个游戏区域对幼儿都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十六幼期望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十六幼在对园本游戏课程的开发中,基于儿童发展的考量,对课程的核心价值和课程中不同游戏的价值侧重点都做了清晰的定位。
游戏课程的四大核心价值:快乐、探究、勇敢、合作
游戏中的快乐。孩子的快乐与游戏紧密相连,对孩子而言,简单的游戏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孩子们的兴趣、热情与向往都包括在里面。
游戏中的探究。孩子们在游戏中能体现出神奇的力量,他们是一个个有能力的自信的探究者,他们能发现隐含在材料背后的多种功能,他们的视角远远比我们多元,眼光远远比我们敏锐,发现远远比我们精彩。
游戏中的合作。游戏把孩子们带进属于他们的特殊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合作也有冲突,有欢笑也有哭泣,有团结也有争抢,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是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每一种体验都在帮助孩子积累集体生活的智慧。
游戏中的勇敢。游戏中的勇敢也是该园十分注意的一项内容。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幼小的孩子在游戏中怀着勇敢挑战自我的精神,当完成挑战的成就感成为游戏中的自然体验,孩子的勇敢坚强就会来得自然而生动!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是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教师游戏研究的理想追求,该园还从教师入手,不断为提升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潜能努力。
十六幼用“体验式教研”让教师走进幼儿的游戏世界。
十六幼通过“案例式教研”让教师读懂和支持幼儿的游戏需要。
该园还开展自创游戏评赛,通过交流评比,鼓励老师们相互借鉴游戏的设计经验,开拓属于自己的游戏视野。不管是个体还是团队,都在这样的评赛中提升了自己的自创游戏设计能力。
游戏对于教师是教育,对于幼儿是发展。
· 生命绽放的基础:游戏让师生的心灵交相辉映
十六幼十分注重教师在游戏现场解读幼儿的“临时性”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新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绽放生命的基础。
· 生命绽放的核心:游戏在层级递进中升华
幼儿成长的线索往往隐藏在层级递进的游戏中,要在游戏中让幼儿生命绽放,就是要在解读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支持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在潜移默化与层级递进中促进自我心灵的发展。
· 生命绽放的关键:在“发现”中引导游戏的“发展”
解读和支持幼儿的过程,既是发现幼儿需要、困惑与“瓶颈”的过程,也是教师以多种方式适时引导、帮助幼儿在不断升级的游戏中丰富生命,提升自我的过程。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坚定地走幼儿游戏质量决定幼儿的教育质量的道路,用游戏支持幼儿生命的绽放。他们立项了中国教育学会及成都市重点课题《幼儿自主探究行为的解读与支持策略研究》,决心以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式观察、解读和支持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园成为一个大玩具,让幼儿从室内玩到室外、前院玩到后院、地面玩到屋顶,成为会玩、勇敢、自信、快乐的儿童,儿童因游戏而精彩!
注:本文综合中国幼教年会、成都第十六幼儿园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