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很特殊的领域。时至今日,在国家文件中很少见到“幼儿园课程”这个词。当然,专业人员能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些文件中课程的范畴和内涵之所在。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文件中“课程”一词出现的频率在逐步增加。直到20世纪90年代,甚至到了本世纪,一些教育领域的专家仍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幼儿园有课程吗?”
在他们的心目中,课程是系统的学科知识,幼儿还不认识字,哪有幼儿园课程呢,如果幼儿园像中小学一样,人手一套课本,不就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了吗?幼儿园教育不就小学化了吗?
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机构,没有课程就无法落实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因此,幼儿园课程肯定是存在的。
对幼儿园课程有疑惑,正好说明幼儿园课程具有特殊性。幼儿园课程肯定跟中小学课程不同,它针对处于感觉运动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通过多样化、儿童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展开教学,以满足学前儿童的特殊需要。
其实,幼儿园课程就是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而确定的实践方案及其落实的过程。课程包括不断细化的目标体系以及与目标相对应的内容体系和活动体系。
课程中的活动多种多样,包括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各类游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等。支撑这些活动的是课程资源,包括各种材料、工具、图画书等。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往往跟课程理念相关。
首先,幼儿园课程不是一个学科知识文本,不会全国采用同一个课程方案,更不会所有幼儿园教完全相同的内容。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还无法独自形成课程方案,需要参照一些现成的课程方案。
一方面,绝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都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的。
因此,幼儿园借鉴一些成熟的课程方案的做法是可取的。
另一方面,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一定要真正从儿童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要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因此,每个幼儿园的课程是不完全相同的,同一年龄段的不同班级的课程也可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这就要求幼儿园不能只是一味地模仿和借鉴,而应该在观察儿童活动和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行改造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积累,使课程真正适宜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
好的幼儿园课程就是要能满足儿童的需要,能引发儿童积极投入,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质就是促使幼儿园课程更加具有适宜性、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儿童是幼儿园课程的起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了解并理解儿童的发展。
教师应能从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中、从与儿童的互动中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支持并引导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应能通过环境创设和其他适宜、有效的途径,让儿童不断接受新的挑战,获得新的经验。
教师作为一名研究者,要批判地观察儿童,观察你自己的教学乃至其他人的实践,并以此为鉴,不断地评估你的工作对儿童及其家庭的影响:
2.通过观察、阅读以及参加非正式讨论和正式会议,向其他人学习;
4.以探究的精神对待在教室中的工作——提问、尝试、观察、反思、再次尝试”。
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总是围绕着儿童及儿童教育的成效展开。
儿童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因此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引发适宜的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儿童是课程的出发点,只有遵循儿童发展规律,课程才有可能是科学、合理和有效的。
幼儿园课程要以适宜的内容和方式引发儿童主动、充分地活动,让儿童有时间成为儿童,有时间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儿童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行动,是有思维参与的,富有挑战的,能获得新经验的。
教师应蹲下身、贴近心,与儿童共同生活,感受儿童的需要,这是教师与儿童相处的重要原则,也是课程引发儿童主动、专注地投入学习的重要保证。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
对这项工作,幼儿园要精心安排,持续努力,不断完善。
其中,更要避免单一的崇洋媚外,即不考虑我国的文化因素,不考虑教师条件,盲目引进国外课程。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在于一些幼儿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儿童、环境和活动上,只注重书面文字工作,把出书当作课程建设,在没有长期深入研究的情况下,拼凑课程方案;更有一些幼儿园花力气在课程的名称上,求新、求异、求洋,缺乏园内认同,缺乏研究支撑,缺乏实践成效。
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回到儿童,回到生活,回到幼儿园的现实,回到探索和实践之中。
幼儿园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编写工作,它依赖于课程的实践。
课程实践需要课程方案的指引,课程方案的制定也需要依据课程实践。
不同的幼儿园在所处位置、家长状况、儿童发展、社区资源甚至区域文化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常常反映在儿童的生活中。
幼儿园课程应该丰富儿童的生活,扩展儿童的视野,让儿童在真实的经历中学习。
幼儿园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关注儿童的生活,理解儿童的生活,充实儿童的生活,并与儿童共同生活。
对于教师来说,与儿童共同生活是贴近儿童心灵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关键所在。
要充实儿童的一日生活,关注和联系家庭生活,密切沟通社区生活,让儿童在生活中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关注儿童生活的课程应是生动的、具体的和充满情感的。
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有探索和发现自然的愿望,有亲近自然的倾向。
亲近自然是儿童天性的自然表露,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日月星辰、雨雪风霜、土石沙水、动物植物等都是儿童乐意探索的对象,也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环境资源。
儿童与大自然之间有割不断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充实了儿童的经验。
它让儿童获得接触和感受自然的条件和机会,让儿童亲近自然的天性得以展现。
儿童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去发现、感受、探索和表达自然,从而获得相应的经验。
关注自然的特点、规律、联系,形成生态化的认知和情感以及对待大自然的方式。在大自然中学习有利于儿童理解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世界。
在自然中游戏赋予儿童的地域感和自主感带给他们的是现实生活的经验,这些经过训练而来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在成年后应对更大的问题、做出更重要的决定。
这也是联合国和世界学前教育组织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幼儿园中的实践和探索。
课程审议的实质是对课程建设尤其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讨论和决策。
甚至,课程审议就是课程编制的一种模式。通过课程审议,人们真正投入到课程编制中。
通过这个过程,教育工作者可以阐明他们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弄清楚什么是应该学习和教授的,明确教育自身的功能。
课程审议不是盲目的和随意的,它有一定的步骤和机制。李德提出了搜集问题、搜集数据、寻求解决方案及制定决议四个步骤。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加以明确,课程审议作为课程编制的模式,可能具有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
它往往需要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完整的课程编制。而且,课程审议主要是针对关键问题的,并不能解决课程整体编制和完善的所有问题。
幼儿园不能机械地硬性安排每日审议、每事审议,有些问题大家都清楚,并不复杂,只要落实既定要求就能解决,就不需要专门审议。有些具体问题需要教师长期探索和尝试,审议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
课程建设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工作,是永无止境的。
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
根据幼儿园的现实水平和实际可能,课程建设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展开。
哪怕是按照别人的课程方案去实践,也有一个配备资源、采用具体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以及处理特定关系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起始水平的课程建设,没有一个方案可以让你真正不假思索地去实施的。
无论哪一种水平的课程建设,都应该注重积累经验,注重凝聚智慧,注重继承传统。
有些幼儿园对国家的政策法规缺乏完整的学习和理解,对自己的课程实践缺乏总结和积累,缺乏自信,盲目跟风,外面有什么流行的说法,就让教师们跟风。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和有效拓展教师的实践智慧,这种智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根本推动力量。
要避免教师之间在实践经验上的隔绝以及教师个人对既往经验的无视。优秀的活动应该被积累和分享,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改造和扩展。
因此,幼儿园应该建立幼儿园活动库,把教师们在实践中觉得较为有趣、有效的活动按照年龄段及活动类型保存起来,并组织年龄段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供大家使用、改造和实践。
在不断研究儿童的基础上,经常有新的活动入库,不断有教师去改造和完善这些活动,幼儿园的优秀活动就会不断增加——
教师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幼儿园已经很有成效的活动,转而去仿效其他幼儿园的类似活动。
这就是对教师劳动和智慧的尊重,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路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洞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