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畅教育集团总经理、瑾姐讲幼教创始人、淘璞易教育(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中国幼教讲师团合作伙伴、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明德培训中心合作伙伴。
我们来看案例: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老师,是一位表情非常严肃、额上皱纹清晰的男老师。在看似粗狂的外表下,却存着一颗母爱般细致的爱心。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一番话:“你们是我唯一的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也需要你们爱我。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证明,你们都是善良、真诚的孩子·······……”实在叫人佩服之至,他告诉我们要用爱来呵护幼儿。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爱幼儿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我们的教育把老师的训斥、处罚视作理所当然,并已在潜意识当中演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甚至还被继承和沿用。
我们来看爱对孩子的重要意义。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幼教队伍已经逐渐形成。在这只队伍中,我们必须首先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要求他们要用一颗纯洁的爱心去关注幼儿,这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首要条件。
首先,爱可以满足幼儿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爱幼儿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的时候有“追人”的现象,也就是他们经常会追随着一位保教人员,一旦这位保教人员离开他的的视线,他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会想要去找人。这是由于幼儿入园后,对家中亲人的依恋迁移到幼儿教师身上,这就极大地反映了幼儿对爱的需求和追求。
我们如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便会发现,被孩子依恋的老师往往都是态度亲切和蔼的幼儿老师。在师德检查评估活动中,我们以个别谈话的方式逐一向幼儿做调查,问他们:“你们最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喜欢她?”结果有95%的孩子几乎同一答案:“因为某某老师喜欢我,对我好。”“某某老师总是笑眯眯的。”
这一具体的数据表明,幼儿最喜欢那些有爱心的老师,而且这一点在越年幼的孩子身上体现越明显。幼儿教师的爱能使孩子感觉到欢快,满足他们精神的需要。相反,幼儿如果得不到老师的爱,就会感到失望、不高兴。
看个案例:有一位孩子母亲曾告诉我,她四岁的女儿是个活泼的孩子,平日爱说爱笑。但每当跨进幼儿园大门,就像变了个人,闷闷不乐,还嚷着要回家。我问这位母亲:“她的老师喜欢她吗?”这位母亲心情沉重地说:“怎么说呢,我就希望在她口中听到老师喜欢我这样的话。但这么长时间以来,孩子从来没有这么说过,她也一天一天越来越不开心。这样下去,我都想着,是不是要给她转园了?”
案例中幼儿的这种该行为就反映了她对幼儿园的排斥,而结合母亲说的话,我们能够认识到,这种排斥来自于她感受不到幼儿园老师的喜欢因而没有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这对幼儿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一般来说,经常受到呵斥、冷遇和威胁的孩子,不仅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且身体发展也受影响。
西方心理学家进行过情感剥夺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情感剥夺会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个性及身体的健康发展。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指出,即使孩子出生时有某种精神缺陷,若及早进行训练,给予充分的爱抚,是能促使其健康成长的。这就表明,爱的情感是婴幼儿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
其次,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爱是一种无形中的力量,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成长,应该让他们在充满着爱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为重要的,却是用爱创设出来的精神环境。幼儿教师包含着爱心,就能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促使他们更乐于观察、尝试、探索和创造,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幼儿教师的爱心就是一种具有动力作用的心理品质。
此外,富有爱心的幼儿教师才会对幼儿循循教导、耐心施教。有些幼儿教师虽然看起来“能力强”,把孩子管得“乖乖的”,但由于他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爱心,所用的方法简单粗暴,没有与幼儿进行适当的情感交流,所以,他是不可能真正教育好孩子的,反而会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
再次,只有爱孩子才能一切为了孩子。这是我们幼教工作的宗旨,只有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幼儿教师才能精心照顾好孩子。
来看案例:在一位特级幼儿教师的事迹报告会上,她向大家讲述了他工作中的一些动人事迹。在教育过程中,她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耐心教导。她研究如何让孩子吃饱、吃好,怎样使挑食的孩子不挑食。她摸索如何使孩子睡好的方法,让体胖爱出汗的孩子睡在外边,给爱踢被子的孩子缝制毛巾腹套,发现孩子睡不好立即找原因·········……她在幼儿园工作了32个春秋,没有发生一例事故,许许多多的幼儿在她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孩子喜欢她,家长感激她。
“没有爱孩子的心是不会时时刻刻为孩子着想的。”这是这位特级幼儿教师的切身感悟之语。正因为她有一颗爱幼儿的心,才能够在日常的教育和保育工作中,认真关注幼儿的各方面变化,发现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幼儿教师的这种爱是广义的,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既普通又神圣的。它源于幼儿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源于幼儿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我们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下面我们再来讲讲幼儿教师如何爱幼儿,在剖析了师爱,理解了师爱之后,我们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幼儿,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首先,在实际交往中融合爱,这样才能既具体,又实在、可感知。这种做法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宽容幼儿,这才是师爱最正确的表达方式。
我们来看案例:和我搭伴的徐媛芳老师,是一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幼儿的好老师。小班幼儿玩心重,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玩得更开心一些,她自费买来玩具以供幼儿玩耍。为了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她还常利用空余时间从集市上收集来了写画板、小水壶、套娃等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玩具。为了提高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她从音像店买来了很多英文童谣,不厌其烦的教唱。她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因此不管有什么大小会议,只要她在场,执笔的任务就落在她身上,除了管理好班级,她还要负责幼儿园的宣传版面,经常需要加班加点的完成。但是她从不厌烦,从无怨言。在教学上她充分备课,充分准备教具。在一日生活中她毫不逊色,能用生动的话语,幼儿化的语言去感染幼儿,用游戏的形式赋予新的知识,小朋友都愿意和她交朋友。
虽然徐老师年纪轻,但做事沉稳,就像妈妈一样关怀着每一位幼儿,班中常有小朋友尿湿裤子,她从不嫌弃,很细心的摸每一位幼儿的衣裤,手把手地教幼儿叠衣服,耐心的为每位孩子整理衣裤。
案例中的徐老师能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幼儿,首先是源于她对幼儿的爱。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基础,她才能够做这么多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事情,并且不管在课上、课下、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对幼儿投入无微不至的关怀。
其次,在教育细节中表现爱。教育要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幼儿教师要能够表现出自己对幼儿的爱,让他们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因素,受到鼓励。在幼儿入园后,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默默地赞许眼神、一片热烈的掌声,都能体现出幼儿教师对孩子的爱,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也在分享着爱。这样的细节,正是幼儿教师表达自己关爱的亮点。有时,老师摸摸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她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再次,创设充满爱的环境,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除了是幼儿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体现在幼儿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以及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上。只有让幼儿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方便他们感受和模仿,并把爱恰到好处的传递给其他幼儿,从而让幼儿在爱的空间里健康成长。
作为幼儿教师,你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幼儿爱的同时,他们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在这样充满情感的教育氛围中,幼儿和幼儿教师才能都得到发展,幼儿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也欢迎您给我们的公众号“瑾姐讲幼教”投稿!把有用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同行,帮助更多的人一起成长!
专业幼教领域知识分享
依托北京优畅资源平台
汇聚全国优秀教育专家
百家幼教大咖推荐的教育经典
众多家长与园长口碑铸就品牌
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