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梦想培基园执行园长;多年幼儿教育带班指导经验;2014年度清华摇篮幼儿园优秀教师;2015年获得国际流行舞蹈协会中国舞蹈教师联合会高级教练资格。
“一物多玩”,顾名思义,即从一个物体出发,寻找各种不同的玩法。幼儿园“一物多玩”活动之所以存在低效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一物多玩”含义理解有失偏颇。一是“物”的投放,结构性强,可塑性差。在“一物多玩”活动中,教师投放的往往是购买的结构性很高的现成材料。这类材料大多不易拆分、组合,限制幼儿的创造空间,直接影响幼儿的重组再造活动。二是“多”的标准,注重与众不同,忽视自我超越,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活动的指挥棒,教师对“与众不同”的孩子以强烈的反馈,久而久之,幼儿的创造行为变得似乎更多的是为了迎合权威的愿望,从而获得权威的夸奖,探索缺乏内部动机。三是“玩”的方式,自己玩多,合作玩少。活动中教师往往强调让幼儿“自己试一试”,而忽视同伴间的合作探究。在实施户外“一物多玩”活动的研究中,我们认为应将指导“一物多玩”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同时通过“一物多玩”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我们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幼儿的分层指导,让一物多玩发挥真正的实效性。
关键词:一物多玩 幼儿 有效策略
要提高幼儿园“一物多玩”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创造性活动观,认识到“一物多玩”能够给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幼儿可以在教师有意识创造的引发创造的环境中进行自我操作,自我探索,表达自己独特感受;也可以在选择同伴共同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的过程,表达集体的“独特”感受。其次要重视“一物多玩”活动实施过程,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一物多玩”活动应有的作用,促进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1、“一物多玩”激发幼儿探索之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器械:如球、圈、绳、垫子、沙包、轮胎等,都是可以创造性的老器械新玩法。我们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
2、“一物多玩”开启幼儿的创造之门
创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是人的一种最保贵的高品位的素质。理想的创新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道德都得到提升。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利用一个小小的东西,幼儿发挥想象,想出不同玩法。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围绕幼儿的兴趣展开活动,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与大胆创造,发展幼儿的潜能。
3、“一物多玩”使幼儿保持持久兴趣
幼儿园的一物多玩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应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视为最终目的,而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变成是教师教的过程。
(一)教师合理投放户外活动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孩子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材料的可变性是引发幼儿“一物多玩”的物质前提。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创造,是“一物多玩”活动首选材料。除此之外,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材料这些可变的材料也能扩大孩子们创造表现的空间。
1、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兴趣是幼儿创造的源泉,只有产生了兴趣,幼儿才能由愿意学、玩,转变为主动学、玩。
2、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不管在哪个班,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智力、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能力较强,简单的材料可能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有些孩子能力较弱,相同的材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刚刚好,或者对他们对说已经很有挑战性了。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户外活动中投放了不同的材料。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让能力不同的幼儿挑战适合自己难度的游戏,这样既能保持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充分体现“跳一跳,摘葡萄”的道理。
3、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投放材料。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思维特点不一样,他们的动作发展能力也不一样。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动作技能简单;中班幼儿,很多动作技能都开始发展;而大班幼儿抽象的思维已经具备,想象力也丰富了,动作技能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应该投放不同的材料。
(二)充分的探索,是实现“一物多玩”活动的保障
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这种“专注于此刻”的能力是任何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面对幼儿的自主探索行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幼儿不受干扰地探索创造。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幼儿充分地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并耐心等待。不能总是在一个幼儿身边转来转去,干扰幼儿;更不能问一些缺少建设性的问题,打断幼儿。
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幼儿新材料的新玩法,否则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不要急于纠正幼儿的错误或告诉幼儿避免错误的捷径,让幼儿在试误与自我纠错过程中得到发展。实践表明,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和探索活动中,学习的积极性最高,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最活跃。
任何探索性活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一物多玩”活动,更需要有时间作保证。不仅要注意每一次活动幼儿探索时间要充分,而且要做到每一类材料探索的周期要适当。没有充分的探索,就没有一物的“多玩”。只有善于等待、善于思考的教师,才能欣赏到那美丽动人的风景。
(三)有趣的情境,是实施“一物多玩”活动的途径
内部动机对幼儿的学习与探索的影响最有力、最持久。幼儿受到好奇、兴趣、满足感等内部动机驱动更容易全神贯注投入到问题之中。因此,在“一物多玩”活动中,应注重有趣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
游戏情境:幼儿喜欢游戏,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如“草垫”活动中,创设“小动物运粮”的情境,“小动物”先自己探索运粮方法,即草垫的各种玩法。孩子们有相互抛接的,有顶在头上的,有背着爬的,有用两腿夹着走的,有用盆端的……到最后交流阶段,他们在共同设计的“运粮”路线中各显神通,用各自的“运粮”方法完成“运粮”任务。
学习情境:“一物多玩”不仅可以在自由活动中开展,还可以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行,其关键在于学习环境是否生动有趣。如美术活动“葫芦玩具小制作”,孩子们活动前和教师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葫芦,观察了解它的特性。活动时,根据葫芦的外形特点,进行广泛联想,发散思维,大胆创造,制作出了可爱的葫芦娃、有趣的面具、好玩的打击乐器等许多有趣的玩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学习情境中,孩子们身心愉悦地融入活动,“一物多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需要,而这种内部动机更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独创意识和表现欲望。
(四)适当的指导,是推动“一物多玩”活动的催化剂
教师不仅是“一物多玩”活动的观察者,更是“一物多玩”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有效“旁观”,适时调整“物”的投放:活动中“物”的投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观察活动中幼儿与材料互动的具体情况后,适时作出调整。如要观察材料是否适宜?是否需要添加辅助材料?该“物”是否还能继续引起“多玩”的探索?是否应投入另一种新的材料,开始新的探索?……有效“旁观”,准确判断,适时调整。有效“旁观”,适度传授“玩”的技能:“一物多玩”活动是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但这种活动同样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有效“旁观”,平等参与“玩”的过程
(五)恰当的评价,是激发“一物多玩”活动的动力
创造性思维活跃与否,不单取决于个人的大脑思维功能,还受到外界社会条件的影响,与受鼓励、赏识还是受压抑、惩罚关系极大。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幼儿创造的智慧和潜力。
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言行应该是中立的,对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都应表现出很欣赏、很接纳的态度。切忌在活动过程中对个别幼儿的玩法当众给予积极反馈。教师可以用点头或微笑表示自己的认可,也可以用“还有别的想法吗?”“这种玩法很有意思”等激励的语言,给予关注、支持和鼓励。
由于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只要他们能够开心主动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教师就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只要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在不断尝试新的玩法,即使并非“与众不同”也要给予关注、支持和鼓励!因为“与众不同”是创造,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的创造,同样也是创造。
在一物多玩游戏中的指导策略有很多,不是朝夕之间就能领悟的,只要我们注重创新求变的工作方式,启发欣赏的教学语言,相信孩子们会体会到一物多玩的真正快乐。
总之,一物多玩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应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视为最终目的,而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组织一物多玩活动时,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变成是教师教的过程。同时利用一切契机,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效能,不断增加幼儿的活动密度,扩大活动广度,提高幼儿参与度。使幼儿在增强运动能力的同时,在丰富多样、积极愉快的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专业幼教领域知识分享
依托北京优畅资源平台
汇聚全国优秀教育专家
百家幼教大咖推荐的教育经典
众多家长与园长口碑铸就品牌
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