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简介:田春丽
新梦想天佑幼儿园骨干教师、毕业于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从事幼儿教育多年、有丰富幼儿的教学管理经验。
我们来聊一聊建构区的作品呈现和小朋友们的作品评价,孩子们几乎可以通过搭建积木学习任何东西,甚至有种观点认为积木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如果从五大领域来看幼儿园课程的话,积木几乎可以涵盖五大领域所有的内容。
积塑可以发展孩子们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大型积木可以发展孩子们携物行走的能力和大肌肉的发展。
从语言方面来看孩子建构好作品以后会和小伙伴或者老师描述介绍自己的作品,大班的孩子还会在建构前有目的的进行计划和设计这些孩子还会用纸笔,表征 自己的建筑物,比如画一个巧克力贴在建筑物上,表示这个建筑物是巧克力乐园,这些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积木是造型游戏,孩子们还会用辅助性材料对建筑物进行装饰,这些都是美感的培养。
孩子们搭积木的过程中会遇到小伙伴们之间的合作,当小伙伴之间意见不一致时孩子们要学会解决矛盾孩子们还要遵守建构区的规则不破坏你他人的作品这些都是社会性发展的表现。
针对家长们经常觉得幼儿园不学东西的误解,田老师想今天着重说一下——玩积木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数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从1数到100就是掌握了数概念了吗?
不,这只是“机械”的唱数就像念儿歌一样,并没有意识到数字的含义,孩子如果可以数出桌子上有几个橘子就是获得了数概念的一点点,因为孩子进入了点数的阶段,直到孩子能按数取物,也就是说宝宝你去给我拿3个橘子宝宝拿对了,那才能说明孩子具备了初步的数概念。
建构游戏中恰恰可以锻炼孩子数概念的发展,孩子搭楼房我们会问孩子这个楼房总共有几层啊?你用了几块积木啊?
比如:单元积木比如两个正方形正好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积木,当长方形积木用完了游戏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会使用两个正方形积木去替代,这时啊孩子们已经获得了数量和形状之间关系的经验。
例如大班孩子大楼梯的一个案例从外观来看他们综合运用了架空和垒高的技能,尤其是架空方面孩子们运用的技能很成熟,用了各式各样的支撑物和不同的摆放方式,那么在搭楼梯的过程中孩子们是怎么样用到了数学经验的呢?
首先楼梯总共要盖几层,这里肯定是有数量的概念吧,其次每一个台阶要比下一个台阶高出一个等高的高度,孩子们为了保证等高的高度会使用不同的支撑物然后可能会发现一个小圆柱加上一个长方体的高度等于一个大圆柱的高度,这个时候就有了等量的关系孩子们会体验到数的组成以及加和减的概念。而且建构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长度、面积、空间方面的经验。
孩子们用长方形的积木搭火车,如何让火车更长?车厢要卸掉几节火车变短了,孩子在建构的游戏中充满了长度关系以及 比较的经验(长度)。
同理如果孩子用围合的方式搭了一个小房子小熊和小兔子大象都要住的房子里房子要扩建了怎么办这时涉及到的就是面积的概念,积木的搭建是一个三维立体建筑物。
在这个三维空间中有上有下有里有外不同视角看到的切面有不同的形状。积木玩的多的孩子思维空间思维会发展的很好。毫不夸张的说,高中学习立体几何时,若早期空间思维发展会有更敏捷的思路和解题的步骤。大家可以对照这个小班盖楼房的这个案例来看小班孩子搭建楼房我们可以看到主要还是运用了垒高的技能为了让楼房更高孩子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谁的楼房更高谁的福楼房最大楼房里面有些什么……这些都涉及到了长度和空间的概念,积木游戏,培养了孩子科学探索。
我们看到小班的孩子呢,就是用一个三角形代表了斜坡的概念,几乎没有任何搭建的技巧,但是表达了孩子对斜坡的一种认识,这是中班的孩子来说呢,小朋友只是弄了支撑物,试图展现喜欢的概念,但是平面和斜坡的衔接依然不顺畅,再看大班的作品,这个孩子已经能够用想办法用那个积木来解决问题,架空技能的灵活运用展现了这一点,从这个案例也能够看出孩子们不断地用积木解决问题问题。用积木表征自己的思维所做出的努力,这些都是未来,接受正式教育是非常宝贵的学习品质。
要想要评价孩子的作品首先呢要知道建构游戏大致会经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大概一岁半以前孩子喜欢摆弄材料孩子们喜欢转动积木或者是丢掷,而且通常是先仔细研究一块积木然后再用到更多。
一岁半到三岁的时候啊是平铺和垒高的阶段,孩子们喜欢把积木排成横条或者垒高,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重复拿着一块积木当作小汽车或者火车推着玩儿。
大概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会出现架空,什么是架空呢?就是。树立两块积木,中间有一定的距离。把第三块积木横放在上面,连起来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小桥一样。这种搭桥架空法,说明孩子已经能够开始解决积木中的问题了。
两到四岁的孩子呢,会用四块积木围起一个封闭的空间,孩子知道了空间的里面和外面。这就叫做维和。有了围合和搭桥的技能啊,随之就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四岁以后。会出现各种装饰,在建筑物上有了对称。建筑物变得更加精致了。
那么大约五岁以后呢。会出现见过的模式,比如说平衡对称ABAB或者AB等等这种模式。这个阶段,孩子们喜欢搭积木建构或者表征生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以上各个阶段不认识对于多大的孩子,只要是初次接触积木游戏。都会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只是年龄越大的孩子发展的速度就越快。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看出规律了吗?
第一都是从单一维度开始向两位三维的结构发展。
第二个是先是出现实心平面的。结构,然后出现架空和维和的结构。
第三个是先是出现单层结构,然后出现多层结构。
第四个是先出现没有封顶的结构后出现封闭结构。
第五个是新结构,都是带一掌握结构的基础上演变或者组合而来的。
接下来会做一个评价,第一步的话是请小朋友介绍作品是什么?包括一些细节。老师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比如说有一些细节,你跟孩子说,宝宝你这个搭的是什么啊之类的。
第二步是要用以上发展规律分析建构作品的技巧,比如说孩子的这个作品里面。用是不是用到平铺啦?用到围合啦,是哪里是架空啊,模式出现了吗?
第三步是分析积木搭建表现了哪些规则,包括说对称。比如说左右对称。还有序列是不是有渐渐变大?或者见逐渐变小这样的一些序列出现呢,还有就是模式有没有出现ABAB这种颜色啊这种模式有没有出现。
第四部的话主要是分析积木形状的组合是简单组合呢,还是复杂组合呢,简单组合,比如说是用半圆和半圆组成的圆。复杂组合是说三角形组合以及三块以上,其他形状的组合。第五步,观察孩子在建国过程中使用记录的数量,这个呢,可以反映孩子作品的一个复杂性,作品越复杂,水平也就越高,第六部观察孩子的游戏时长,这条可以反映孩子建构行为的坚持性。
除了作品的评价,想必老师们也会格外关心作品呈现的问题,在建构区作品呈现的问题中,最集中的矛盾莫过于建构作品太大,而这个呈现的空间又太小,拆了又太可惜,留着又太占地方,这时应该如何是好呢?根据这个作品材料的不同啊,我们可以分积木作品和其他类型,如积塑拼插作品的,我们首先来谈谈积木作品,因为作为体制最大,最难保留的作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下保留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我们是三个场景,当幼儿搭了一个很特别的积木作品,常常是会舍不得拆掉的,这个作品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幼儿园用这个作品集。继续搭下去,就很有可能会搭建出更加令人惊喜的作品。同时利用自己的作品,幼儿可以把它当作角色游戏中的道具,当然幼儿作品也可以帮助老师评估他的建构水平,为后续的指导提出更好的教育建议,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保留幼儿的作品都显得非常的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多余的空间来保留积木的作品,所以我们首选的方法是用照片来记录,用照片记录作品的好处在于,幼儿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记录下来。这是对他建构活动的一种鼓励。幼儿明白即使拆掉他的作品,老师还是很尊重欣赏他的作品。
最后一个是照片可以动态呈现幼儿的建构的过程。简单到复杂,从小型到大型的著作。因此,老师,如果能够及时把幼儿搭建的作品拍下来的话,然后打印出来粘贴在建构区的展示栏中,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万能的方法。如果是小型的,老师还可以把它们放在教具柜的塑料框中或者是柜子上面。同时,老师也会在进口材料上做一些简单的标记,幼儿在见过时会留心到这些标记。如果哪天他搭建的作品不能长久保存或者是被破坏了,它就能够根据标记好快的去还原作品。
那么除了照片记录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邀请幼儿把作品画下来,然后粘贴在展示栏中,幼儿可以高度的还原自己的作品本身。将立体的造型变成平面图片过程也训练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果幼儿将自己的建构想法,例如是给小马建的房子,这些信息添上去更能够表达对建筑作品本身的含义,绘画本身也是一种再创作和艺术的表达。
另外呢,我们还可以请幼儿完成作品后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他们在大脑中保留其作品,例如老师可以和幼儿交流以下的问题。
在这个建构作品中,你使用了哪些材料啊?
你的作品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你最喜欢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呀?
在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材料是什么?
最高的材料是什么什么,颜色是最多的吗?
这个材料除了可以和这种材料组合,还可以喝哪一种材料组合?
除了以上三种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将自由搭建变成主题搭建,比如老师邀请幼儿在建构区建一个围墙,这样幼儿的创作就可以作为划定建构区的界限而存在,并保留在教室里面,比较长一段时间。还可以开展一个创意的建构大赛,让幼儿在学校塑胶操场进行建构。
对于积塑及各类辅助材料的小型作品,老师可以放在教室的展示区,让作品本身有一个展示的空间,从而鼓励幼儿的创作,也能够成为环境创设。以上就是就是建构区的所有内容,感谢大家的收听。
课程回顾
专业幼教领域知识分享
依托北京优畅资源平台
汇聚全国优秀教育专家
百家幼教大咖推荐的教育经典
众多家长与园长口碑铸就品牌
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