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优师教研不主张给孩子用手机,所有的文章都是给大人看的,里面的歌曲请学会了唱给孩子听,视频不要用手机播给孩子看,大人看手机请避开孩子。故事的意义是讲给大人的,给孩子只能讲故事,不可以说意义。
演讲者介绍:
本杰明老师是华德福小学教育的培训老师与负责人。
听过他的演讲,你不由的会想,原来我们很多都做错了,我们对于这个教育有许多个人化的想象,也实践了很多想象,但那只是我们个人的想象。
听专业老师的专业演讲有利于我们走在正确的教育之路上。
如果小朋友在家里占据过高的地位,被数个成人关心着,他拥有很多权力,他的陪伴者都非常温柔,对孩子的状态百分之百的接受,这样孩子会不会成材呢?
下面我们聆听已经看过许多孩子长大成人的本杰明老师说说他的观察与经验。
中国的孩子,是现代的孩子,他们跟外国的孩子很相似。孩子们之间自然的交往越来越少,文化本身可以教与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但是现在社会传统淡化,是文化的真空期。于是很多人回头去看往日的做法,希望把从前做的事情放在现在去做。可是,要做从前的事,得把现在的社会隔离开来,营造旧日的社会环境才行啊。这个可能吗?社会在前进,它不可能把脚步倒退到过去。
在中国,独生孩子就像皇帝一样养起来,父母、祖父母、叔叔、阿姨……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以前的孩子都在街上一起玩,而如今孩子们跟成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孩子一起的时间要多得多。由此,孩子得到了很多大人的很多关注。
大人的关注对于孩子是一种力量,孩子把这些力量吸收了,使得孩子更象成人,于是,就有了孩子行为成人化。
大人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频繁,很小很小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做主,甚至跟孩子讲话的语气都不一样,包括老师也是如此。这样做是给孩子力量去对我们说“不”。当孩子对老师说“不”的时候,老师会非常生气,孩子呢,看到老师生气,也很生气,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做主!双方都很极端。
成人一方面在给力量给孩子,一方面又要孩子马上做。
老师讲到孩子就头痛,一想到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心里就想,我这样要求他,他肯定不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可惜没有聪明地用这些聪明。他们会感觉到老师怕他。于是,在面对老师的要求时,他们更大声地说“不!”。
孩子在慢慢地长大,这些问题会慢慢表露出来。
在孩子的心灵里发生了一些事情:他知道自己有这个力量。可是,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该有的感觉,这种聪明不该在孩子时期发生。孩子的真实天性是向上看,向好看的。
当老师让孩子自己把东西拿走,如果老师的声音都透出不确定,孩子就会感觉到。有的老师会说:“如果你不……我就……”这就等于给孩子打开了一扇大门,等于是给孩子力量,孩子就能感觉到老师的状态,他会想看看,好,我来看看如果我不……,老师会怎么样!这本来不属于孩子的天性。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感到不安全。
孩子希望大人给他们指引,需要从大人那里知道该如何做,即便大人做的是错的(大人不需要完美,不需要什么都懂。)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权威,这是孩子最深的要求。
在没有规则界线环境中长大的人,他不会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在孩童时期没有找到大人的权威的人,长大后他也没有权威给别人。
现在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在传统学校,老师把学生逼得很厉害。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在象华德福这样的学校,很容易就出现没有界线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对孩子都是很大的伤害。
那么,如何去建立权威呢?
呼吸与节奏
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是在两个极端中的一些活动,太严格、死板或太松散,都不是艺术。
要建立好节奏,节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死板的,节奏是重复发生的一些事情,同时当中也包含一些新的事情。
只要你能建立好节奏,孩子就会知道这个时间该做什么,那个时间做什么。
当然,你可以做调整。你可以想像大海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地涌来,但是,没有一浪是相同的。而不管有这些或那些的不同,节奏就在那里,这就是力量。
这不是特别的,添加的东西,不是煮东西加点盐。
它建立了生活的整个过程。
节奏与习惯
但是,节奏跟习惯不一样。有很多华德福的习惯,关于这些习惯可以写出很多本书来。
比如,很多学校开始上课先做新闻播报,几乎所有的华德福学校都是以这种方式开始新一天的。可是,看看那些孩子吧,他们坐没坐相,或者胡说八道,专门讲一些能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的话。那些害羞的孩子呢,他说话很小心,还是放不开。华德福的老师以充满爱心的老师的样子去听着、看着所有的这一切。这是学校开始的一刻?!如果老师没有建立权威,课堂就跟炸了锅一样。
新闻播报后是晨圈,然后坐下来吹竖笛。就在坐下吹竖笛的这一刻,也会发生许多事情来,桌椅被推得吱吱作响,摆得乱七八糟。好不容易坐下来了,又乱吹起笛子来了。
为了这些事情,老师筋疲力尽。于是,家长就来了:“我的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了什么啊?”老师的压力就来了,晚上就睡不好了,白天就没有精神上课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一个老师能集中他的所有力量,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华德福没有规定,一定要有新闻播报、一定要有晨圈、一定要有竖笛……华德福的规则是,你是老师,你要有权威。
真正的权威是通过爱来产生的。
这种爱建立起的权威,能让孩子能意识到:我能从老师身上吸收到东西。孩子的天性惯于向上看,孩子都希望能变好。
这并不是说,我比孩子将来长大后更好,更有权威。而是此刻,他是孩子,你比他好。
回到晨圈,可以建立一些简单、清楚的规则。比如,要坐直,要清楚地讲出来。以清楚平静的态度,用清晰的声音告诉孩子,无需说太多,否则,你会丢失了你的权威。不要说,“如果你不……”否则你等于为孩子打开了整个世界。
在新闻播报的时候,假设一个孩子在讲新闻,其他孩子却又嘀咕起来。作为老师,他不一定要说什么,只要做一些简单的手势,比如向嘀咕的孩子做停的手势,向讲新闻的同学做请的手势。如果不行,可以对正在讲新闻的孩子说:“你说得很好,但是请你先停一下。”然后去处理嘀咕的同学,回头再请讲新闻的孩子继续。
还可以用一样特别的东西,以传递的形式,当孩子手里拿着那个东西,孩子才能讲话。
如果你设定了规则,那就要去做。
要学会读懂孩子。
我们不需要一成不变,要看情况而定。
比如晨圈,如果状态不好,就只做那些做得好的部分,然后吹竖笛,等孩子的状态好了,再回到晨圈来。宁可要5分钟状态好的晨圈,也不要20分钟状态不好的。
另一个建议是,每天几分钟,让孩子讲出其他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当有孩子被提到好的时候,全班得到一颗星星或其它奖励,等全班得到一定数量的星星时,一起去做一件特别的事情。
华德福教育,是一个通过意志工作的工作,而不是从脑袋开始的工作,那会变成智力的工作。
当你要求孩子做清洁,不要想这是额外的工作。你给孩子做的工作跟你给他的作业或其它任何工作一样重要,保持这种态度,孩子自然会知道。但是你自己要真正这样想。
(注:文章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是 2008年5月3日在广州本杰明老师做的教师培训笔记,我们对作者和资料来源方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优师教研艺术手工
优师教研育儿疑难剖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优师教研公众号,
点击文末下方蓝色的““可以进入耘妮个人博客了解详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幼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