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物质环境在整个儿童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良好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被幼儿教育者高度重视。
陈鹤琴说:“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环境。”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身心与发展的自然界,如大气、动植物、土壤、水等。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幼儿自然的老师,它能带给幼儿巨大的潜在价值。而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要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效应,从而在环境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中,认为儿童是从感知觉开始认识世界的,通过感知觉获得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为进行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而在各种感知觉活动中,又以视觉为主,因此,在幼儿的感官教育中,视觉教育尤为重要。幼儿在3~6岁时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视觉,眼睛所感受的事和物对幼儿的影响甚为深刻和重要,我们的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利用就凸显出它应有的价值了。
当今社会,幼儿园以高档华丽的装修、软软的塑胶地垫、五彩缤纷的墙饰、琳琅满目的高价玩具等来为幼儿创设孩童的童趣环境,片面追求“现代化”,反而让幼儿园远离自然客观世界,幼儿对自然的东西知之甚少。很多幼儿园在设计和布置环境上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观,使环境只具有观赏性而缺乏教育性,使先进的教育理论如空中楼阁,难以同教育实践相结合。而教育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幼儿受益。幼儿园里幼儿可进行游戏的东西几乎一成不变,通常是幼儿园里固定的、传统的游戏设施,如秋千、滑梯等。孩子每天都在重复这些游戏,过了一定的时间,再继续下去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没多大的意义,它只能锻炼幼儿一定的动作发展以及运动能力,对于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智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没有作用。现在的幼儿缺乏对大自然的了解与认识,自然而然接触和认识的东西少了,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就越来越弱。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自然中所存在的游戏,它们给幼儿带来的益处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国家、社会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对幼儿园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教育体系下,我们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十分重视,在幼儿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各种自然环境来辅助教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说明了环境对幼儿的促进作用。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对包含教育性的讯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东西产生刺激。”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是否有益于幼儿在“做”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等。所以说,环境不是装饰品,也不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包容、影响的,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环境是幼儿的记录者,能很好地反映幼儿的成长,幼儿从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全面的发展。自然环境因其原生态特征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天然的游戏材料以及开阔而富于挑战性的活动空间,与人为的游戏环境相比,自然环境对幼儿的身体、认知以及社会性发展有着独特意义,会让幼儿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会让幼儿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自然环境在整个儿童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应被幼儿教育者高度重视。
环境对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以及促进幼儿社会化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天性是喜欢与大自然为伍的,这点可以从幼儿所描绘的画中反映出来。在丹麦,自然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体现是非常明显和成功的。在丹麦的森林幼儿园里,老师们不提倡3~6岁幼儿只在封闭和空气浑浊的教室空间里生活,他们应该享受愉悦的户外生活。而在他们的幼儿园里,自然资源、环境就是他们最好的教育资源。如在科学领域中,幼儿的好奇心是非常浓厚的,在看见蚂蚁搬东西时,他们会问许多的为什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进行知识和常识的教育,将蚂蚁搬东西这个现象联系起来进行一个主题教育,以此类推。现在,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不多,家长也不会刻意让幼儿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忽视了自然环境对幼儿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及时运用自然环境生成课程活动。
幼儿对大自然都是好奇的,想一探究竟,这正是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的心理性格特征的表现。与大自然取得良好接触与互动的过程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有益于幼儿的心智发展。基于这种心理特征,幼儿园应在外部环境上与大自然紧密结合,通过设计与环境相结合。国外的幼儿园建筑与国内不同,在幼儿园建筑选址上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契合,因此幼儿园通常建造在与环境有良好关系的基地上。我国的幼儿园或可借鉴,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今后的建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