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教集团 教师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和风来风去的幼教界,不推陈出新、不搞自己的特色就意味着落后,像鹤琴幼儿园这样的质朴简单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01
只在孩子走后,才安排参访
最近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在忙着参访和接待,堪称“报复性学习”,大概是想把疫情期间缺失的学习机会全都补回来,听说鹤琴幼儿园的参访全都安排在孩子放学之后或者周末,不想因为频繁的接待打扰到老师和孩子的日常生活。
虽然只是很小的细节,但却从中感受到鹤琴幼儿园始终践行着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念。
02
鹤琴幼儿园
为何如此受欢迎?
印象中鹤琴幼儿园第一次出圈是因为2019年感动全国幼教圈的“田老师草坪婚礼”项目活动,后来鹤琴幼儿园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幼教界的一根标杆,伴随着张俊老师成为很多幼教人的男神,如今许多学前工作者都将南京鹤琴幼儿园当成是自己理想中的幼儿园。
我自己很喜欢鹤琴幼儿园,为此这次参访我期待了好久。为什么自己这么喜欢鹤琴幼儿园?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启了这次“线下网友见面会”。
■鹤琴的气质:质朴、自然、本真
午休的时候,有很长时间可以自主参观鹤琴幼儿园的环境,然后我就一个人悠闲地在园子里转悠。
鹤琴的环境让人很放松,除了美工教室很少看到有精美的环境布置,坦白讲和大部分幼儿园比起来,鹤琴的环境创设以及区角布置都显得不够精致,反而处处透露着随性,老师手工制作的环境也大都很简约,没有过分的雕琢修饰,而是事物最本真的样子。
我去到班级,甚至没有看到教室里有大家熟悉的主题墙和区域牌,仅有的环境也都有“被使用”的痕迹和独特的作用,可以感受到鹤琴的环创虽然不多却很实在。
一开始我纳闷鹤琴是不是不注重环境的打造,但鹤琴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却很丰富,园子里种了各种花草树木,光是小池塘就有好多个,能够感觉到这些自然资源是随着孩子们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改变。
● 鹤琴幼儿园丰富的自然环境
我在逛园子的时候,经常走到一处地方就会看到很多儿童活动的痕迹,尽管今天没有孩子,但是我也能大致猜出孩子们平时在这里会做些什么。
鹤琴的户外场地划分了很多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各有特色,但都被自然物包裹着。一边参观一边忍不住羡慕鹤琴的老师和孩子们,在这样自然舒适的环境里游戏玩耍一定感觉很放松、很开心。
鹤琴幼儿园质朴、本真的气质不仅体现在环境中,更体现在对教育的追求上。众所周知鹤琴幼儿园一直践行着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他们真正把活教育思想给活学活用了起来,尽管鹤琴有很多自己的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
今天听了几位鹤琴幼儿园老师的分享,让我想起了张俊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希望把鹤琴幼儿园办成一所没有特色的幼儿园,作为一所名园,鹤琴怎么会没有特色呢?
● 鹤琴幼儿园里陈鹤琴先生的理念
今天几场讲座听下来,我真的体会到鹤琴的“没有特色”,鹤琴一直在做的,一直在研究的,无外乎两个方面:“观察评估”和“教师教研”,一个指向孩子的发展,一个指向教师的成长。这两项内容但凡是幼儿园都在做,没啥稀奇的,但却很少有幼儿园像鹤琴一样如此“专一”。
很多幼儿园什么都想要,而且大多数幼儿园都有自己的一大特色,有的幼儿园甚至有好几个特色,比如艺术特色、体育特色、国外特色等等,仿佛没有特色就会让自己的幼儿园显得庸俗平常。
但鹤琴幼儿园为什么不追求这样的特色呢?大概是鹤琴幼儿园掌握了幼儿教育最本质也是最核心部分——儿童和教师。无论是观察评估还是教师教研都是紧紧围绕“促进儿童和老师的共同成长”,鹤琴幼儿园被大家所熟知或者被称为特色的地方也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部分展开的,比如“奇葩式教研”“园长和主任轮岗制度”“观察评估指引”“班本化课程”等等。
所以无论何种形式或特色,只要做好观察评估和教师教研这两样,这个幼儿园就一定不会差。
● 鹤琴幼儿园的观察评估案例
在聆听讲座和参观环境时,我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幼儿园对鹤琴的教育实践持两种态度:
一种认为鹤琴幼儿园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原因是因为鹤琴幼儿园优质的师资力量,更依托南师大的专家团队支持,做好了很正常,如果换成普通的幼儿园,这些事肯定做不来。
第二种是觉得鹤琴哪哪都好,学习和参观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页PPT,不漏掉任何一处环境的拍摄,并且鹤琴在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奇葩式教研”和“每周发展关切点观察评估”回去就准备做起来。
形式的确可以模仿,但鹤琴幼儿园宽松自主的氛围和老师的思考能力却很难被轻易照搬,鹤琴今天的成就的确离不开南师大专家团队的加持,但我觉得这并非最主要的原因,如果一个幼儿园的心里不是真的装着孩子和老师,幼儿园的氛围不是自主和鼓励创造的,再好的形式和工具也有可能变成形式化的要求和额外的负担,再宝贵的专家支持也只是“对牛弹琴”和“与我无关”。
● 鹤琴幼儿园对评估的理解
所以,我觉得鹤琴幼儿园真正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因为鹤琴的质朴和本真,从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特色,能够坚守教育的本真,但凡呈现出来的事情都有背后的思考,“不问对错,只问思考”这种清醒本质上是一种勇气,是经得起质疑的勇气。
正是因为这样的气质,让鹤琴幼儿园成为幼教人心中的理想,因为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和风来风去的幼教界,不推陈出新、不搞自己的特色就意味着落后,质朴简单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 鹤琴幼儿园美工室的丰富材料
03
比起鹤琴做了哪些,
我更关心鹤琴不做什么
“群岛大学”的创始人顾远老师,曾在《教育3.0》这本书里讲过这样一件事:当所有人都在预测“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怎样的变化”时,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提出的问题是“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亚马逊应该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哪些领域,也最终决定了亚马逊今天的行业地位。
鹤琴幼儿园的确有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发人深思,但比起鹤琴幼儿园做了哪些,我更关注鹤琴幼儿园不做什么,从中能够看出鹤琴幼儿园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老师的精力应该放在哪里,以及鹤琴始终在坚持的是什么。和亚马逊的经历相通,决定鹤琴幼儿园今天成就的不是鹤琴幼儿园做了什么,而是鹤琴不做什么。
■鹤琴不做什么?
1. 不追求手工环创的丰富
鹤琴并不追求环创的丰富华丽,进入到班级很少看到多余的环境创设,班级里甚至连完整的主题墙都没有,仅在走廊里看到一些班级的主题墙。
主题墙记录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大多是小朋友活动的照片和绘画表征,配上老师手写的过程记录和儿童语言,和大多数幼儿园精美华丽的主题墙比起来,鹤琴幼儿园的环创甚至显得有些“简陋”。
● 没有过度装饰,以儿童照片和绘画表征为主的主题墙
但我却非常喜欢这样简洁质朴的环境,一进鹤琴的班级让人感觉很放松,有种家的亲切感,而那些环创丰富的幼儿园,虽然初看很华丽,显得很充实,但待久了心里就会开始烦躁。
鹤琴也没有区域牌和区域规则牌,鹤琴的老师认为教室就应该像家一样,教室的区域和区域规则是内化在孩子的心中的,老师们也不会限制区域的人数,区域本身的空间划分就是天然的约束,挤不进去孩子自然会去其他区。
最重要的是鹤琴清楚地知道环创的作用是什么,不追求形式主义的环创,更不为了展示给成人看而做环创,每个班级的环创虽然不多,但仅有的几项都有独特的作用。
鹤琴幼儿园也没有其他幼儿园被要求标配的“倾听记录墙”。有趣的是,南师大的专家经常去鹤琴幼儿园,如果倾听记录墙或者手工环创真的那么重要,这些专家会不以此要求鹤琴幼儿园的老师也做起来吗
● 鹤琴幼儿园简单质朴的室内环境
2.没有精美的自然角和专门的科探室
鹤琴幼儿园的班级里没有精美的自然角,就是根据班级儿童兴趣和课程需要养小金鱼或者孵化小鸡,鹤琴幼儿园也没有专门的科探室,因为出了教室门口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探究场地,幼儿园也会有很多专门的种植区域。
很多时候,老师花很多力气建造精美自然角,打造专业的科探室,儿童却很少光顾,或者只是被动参与。
鹤琴幼儿园意识到这一点,让儿童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探究,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践行了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育原则。
● 鹤琴幼儿园的自然资源
3. 不写纸质的观察记录
很多幼儿园都会有每月上交纸质观察记录资料的要求,甚至规定一周的篇数。鹤琴幼儿园是不写纸质的观察记录的,也没有观察记录的数量要求。
鹤琴的老师会借助“小方桌”的手机app来写观察记录,就像发朋友圈一样,老师将观察到的真实案例以视频、照片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发送到“小方桌”上。
鹤琴认为观察记录用视频的方式最好:一是观察内容最真实,二是能记录过程中的细节,但纸质的观察记录无法承载视频,手机软件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发出去的案例,其他老师和家长也能看到并进行互动,有时候家长的点赞会无形激励老师去做观察,老师记录的问题也能得到其他老师的回应。
很少有老师会去看纸质的观察记录,而且一旦对文本资料的过度要求,就会产生编造观察案例的情况,比起被束之高阁的纸质材料或者存在电脑硬盘里的观察记录,记录在专门的手机app上的观察案例真正“活”了起来,促进了家园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
● 记录在“小方桌”上的观察案例直观便捷,促进沟通
了解鹤琴幼儿园的老师都知道鹤琴在做的《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将《指南》原本五大领域32条目标整合为25条“发展关切点”,他们将这些评估指引里的发展关切点上传到小方桌上,就能在小方桌上实时评估,不仅能形成班级发展状况的整体评估统计,还能生成儿童个人的发展档案,助力家园沟通。
鹤琴幼儿园还将课程资源和各种计划上传到“小方桌”,实现资源共享,随时随地可使用下载,我觉得真的很灵活很方便很实用。
● 利用小方桌收集奇葩式教研的问题
04
清醒需要勇气
原本没想写这篇鹤琴参访手记,但想到输出能够倒逼思考和复盘,所以还是决定写下来,但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到。我在鹤琴幼儿园身上也看到很多和我们幼儿园相似的做法和实践,顿时觉得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总是相通的。
总之一天的参访真的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希望鹤琴幼儿园能够被更多幼教人熟悉和学习,鹤琴幼儿园这种清醒的勇气堪称幼教界的“一股清流”,是我心里的“反内卷达人”,应该被更好地借鉴。
● 最后放上张俊老师的灵魂三问,共勉!
版权说明
本文系教师荐稿作品,感谢原创作者的付出与辛苦。投稿或侵权请联系微信:twhztx。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