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编者按

孔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硕士点负责人。主要从事儿童审美与艺术教育.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等教学与科研工作。社会兼职有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学前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专家组成员等。



记者:据了解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图西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以图画书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而且还是在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这样-一个国内学前教育研究的重地里,这对关注儿童图画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相信有很多人想要对中心有更多了解,您作为负责人,可否向大家做个大致的介绍,比如中心成立的背景、人员构成、目前在做的研究等等?
孔起英教授:

成立这个中心,出发点有三个。
一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图画书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既然这样,作为我们这个专业,就必须去了解它、研究它。
二是出于共同的旨趣,在平时跟虞永平老师、郑荔老师等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大家对图画书都很有兴趣,而且图画书里面有太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就不定期地聚在一起讨论一下。
三是从实践的层面,这几年,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在研究图画书,有时候看到别人的观点,总觉得自己有话要说。因为觉得还有研究的空间,希望能够真正从儿童的立场来看待图画书的立场,我们就讨论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图画书,并展开一些研究。
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平台,这里不像行政机构那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更不会对成员有时间和工作量上的要求。大家只是出于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所以相对来说,中心与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没有谁有权力去命令或者要求别人做什么。只要觉得有些东西值得一起研究,那就一起以项目的方式去推动和开展。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记者:在研究的角度和内容方面,我们发现,中心现在有谈凤霞老师是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您是从美术的角度,对图西书进行解读和分析。我们还通过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看到郑荔老师和郑三元老师在做- 个关于图画西书的星化研究。除此之外,日前中心还有哪些研究?
孔起英教授:
  
中心成立之初,也就是2011年, 大家的考虑都比较虚,只是对未来有一个粗线条的规划。从2012年 下半年到2013年,我们才开始进入实质研究的阶段。2014年跟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合办了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颁奖暨华语地区图画书研究大会,紧接着筹备了张家港的论坛,召集了一批对图画书有所研究的学者和实践者展开讨论,希望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展示一些成果。
虽然中心成员大多数都在同一个学科,但实际上我们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对图画书展开研究。就我个人来说,比较多地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研究,而且到现在为止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我只是觉得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图画书,我们所看到的东西,跟站在另外的角度,比如文学的角度所看到的会有些不同。
我们有一个看法,图画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门类,对它的分析研究也可以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展开,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建立一个相对整合不同领域的人的平台,来研究图画书。
比较务实地说,我们希望将来能做的事“
一是建一个关于图画书的资源库,整合一些在儿童图画书领城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定期地通过一些活动集中推荐给大家。
二是我们希望通过理论研究(比如心理学、教育学)和实践探索(采取观察,记录、交流等方法)对孩子怎么读图画书有一个了解,这方面在一些研究生的论文那里已经有所开端。
三是建立在前面两件事的基础上的,就是把研究的成果反映到实践上、落实到儿童身上——我们想要做一个第三方的好书推荐和阅读建议,基于对图画书和儿童的研究,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图画书是好的图画书,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推荐他们读些什么样的图画书,以及怎么去指导儿童读书。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记者:您在幼儿园看到过图画书阅读活动吗?跟您理想中的活动有什么不同?
孔起英教授:
 
图画书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我主要看到两种,一种是在语言活动中使用图画书,这个时候图画书常常被定位为帮助儿童语言发展的平台或工具,教师相对挖掘的是图画书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图画书只是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的资源。我们看到幼儿园的图画书教学,虽然大多数教师会展示图画,让幼儿边看边说,但你会发现,教师的关注点还是在故事上,在“说"上。她特别强调幼儿的表述与图画书内容的一致性,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幼儿能复述整个故事。另外一种就是在美术活动中应用图画书。当教学中需要画某个形象,比如一只猴子或者一只小鸭子时,教师就会把图画书拿出来给幼儿读,重点是把图画书里面的某个形象拿出来给幼儿参考,“看看这上面是怎么画的”。
这两种做法,不能说它们不对。只是我认为,教师可能只看到.了图画书的某一个部分,没有综合地运用它。教师甚至对图画书的某一个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完整的,比如说图画。我们都知道,图画书里的图画本身是有叙事性的,所以在看图画书的时候,不能太个别化地看。以《彩虹色的花》为例,这本书的图画很有韵律,它通过色彩的变化向读者展示了整个生命的过程。一开始,花瓣是彩虹色的,中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花瓣一片片掉落,到后来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了,整个画面就是白茫茫一片。但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春天来的时候,它获得了新生一一彩虹色的花回来了。这本书呈现了一个生命轮回、凤凰涅架的过程。但很多时候,教师看不到这一点,在美术活动中,可能就只是取这里面的一个形象,( 让幼儿)来看这个形象是怎么画的。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记者:我们揣测,大多数老师想的是,把图画书作为一“个教学素材,川到她的活动…….
孔起英教授:

但实际上图画书需要读者去仔细观察,去慢慢体验,而不是只看到它的工具性。这方面我还没有太多实践的研究,但我认为,幼儿园在使用图画书时,首先要把图画书本体的价值体现出来,然后再去看它作为工具的手段性价值。
记者:但现在比较常见的,好像是手段走在前面,本体的价值走在后面。
孔起英教授:


是,它基本就被当作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只截取其中他觉得有用的一部分运用到教学中,实际上大多数老师对图画书本身的理解还是不完整的、错误的。比如在一位教师关于《彩虹色的花》的教学片段中,组织活动的教师自己对图画、对这本书是没读懂的,或者说她理解得很浅。花瓣从开始的彩虹色,到中间一一掉落,到最后又重新长出来,这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啊。彩虹色的花牺牲自己去帮助这个、帮助那个,从艺术呈现和审美情感上,你都能感受到这种走到低谷的痛苦,但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后面还有一个上升的东西在里面,这个“上升”很重要。


记者:教师最后问幼儿“彩虹色的化和光秃秃的叶子都掉光了的花,哪个好看”,而且捉问了好几遍,可能她希望的回答是“光秃秃的那个帮助了别人的花才好看”….

孔起英教授:


对,就是这一点说明教师没有看懂这本书。当她显示这两幅画的时候,她自以为只是AB的结构。也就是说,整本书从上往下、再往上的旋律,她只看到一半–她只看到花帮助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甚至都没有给幼儿时间去品味后面生命自身升华的过程。而且你能看出来,教师在跟孩子的逻辑不同的情况下,还总是想着“你要跟着我走”,使劲地把孩子往她的逻辑上拽。另外,从这个片断还可以看出来这位老师并不理解孩子的阅读心理。孩子读图画书是怎么读?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图、去理解,更多的是具体形象化的思维,而教师则是在一个抽象的思维水平上,在隐喻的意义上,说什么“心灵美”,孩子明明看到的是直观美、形象美啊,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江浙沪6名园教育部获奖游戏论坛+3位课程游戏化视导专家主题讲座与答疑解惑!


12.4-6日:深度走访安吉游戏实验园,到宁波看5名园盛大开放!


深圳5名园璀璨开放+名园长工作室互动交流,这个“约会”超赞!


记者:可能老师觉得“生命轮回的意义、生命的升华”这些,对孩子来说太过艰深。
孔起英教授:


艰深不代表不需要教,孩子不能一下子就感受到不代表不需要给他感受的机会,知:识和经验是一点点建构的。从这点上说,在带着孩子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她一定要知道儿童是怎么学习的,不能抱着“我本身对图画书有所了解就行了”和“我直接把我理解的东西告诉你”的想法,根本不去考虑孩子是怎么读、怎么想的。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家长或者老师反映,孩子喜欢反复地读同一本书,这其实就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现实体现–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老师总是非常功利,希望通过一次活动就让幼儿全部弄懂。她把教学过程当作-个知识灌输的过程,把孩子的体悟和发现简化成听老师说一句话的事情。生命轮回的过程是要慢慢去体会才能体会得到的,教师把它作为
一个知识,而且是一个抽象的、在隐喻意义上的知识,直接输送给孩子,那孩子怎么能懂呢?这个教学片断中体现出的问题是图画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一是教师对图画书的理解不完整、不准确,二是教师缺乏正确的儿童学习观。


记者:从这个角度说,请专业人士做导读,帮我们解读图画书、解读孩子如何读图画书,是很有必要的。
孔起英教授:



我强调过,如果从解释学的角度,解释永远都是解释者的解释,我们对图画书的解读,永远只能是个人的一种看法。但是我同时也觉得,导读是需要的,它的意义在于教大家怎么去读图画书,尤其是对不怎么会读图画书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导读可以避免他们走到一条错误的路,上去。我在张家港会议中的讲座,其实就是一个导读,我是从图画的角度去告诉大家,图画书可以这样去理解。我当时还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有一点必须要记住:这是孩子的书,一定要从孩子的立场去读。

记者::现在幼儿园的图画书阅读活动,好像白主阅读的很少。比较常见的就是围绕某一本图画书开展–个教学活动,教学现场教帅会提山很多问…
孔起英教授:


对,基本上就是孩子在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带领下读完一本书。而且这样的教学都比较强调故事的所谓“教育”功能,教师总希望通过图画书阅读,让幼儿掌握某个知识或者技能,或者明白某个道理。有些教学活动看上去好像不过分强调这些,也允许幼儿有个别化的解读,但临到结束,教师还是会忍不住从书里面找个知识或者什么道理,灌输给幼儿。在幼儿园的图画书集体活动中,老师总会提许多问题,实际上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把她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价值判断暗暗地强加给孩子了。我刚才说的那个教学片段,非常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记者:所以现在有种声音,反对幼儿园集体阅读图画书。
孔起英教授:


我也听到有人这样说过,读书就是个体性的,要安安静静地一个人读,不建议在幼儿园开展集体阅读活动。我认为集体阅读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你看到的东西, 原来跟我有不同”。同样一本书、一个故事,在不同人的理解中,它的发展逻辑是不同的,这与读者自身的经历、能力、经验有关。集体阅读能够让幼儿相互之间有一些观念。上的碰撞,这会影响幼儿自身对图画书的理解,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尤其能让他们意识到“别人的想法会与自己不一样”,这可能是个别阅读给不了的。

本文来源: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杂志记者秦艳琼对孔起英教授的专访。


识别以下二维码

在首页回复数字 626 领取幼师必备常用表格与获奖观察记录集
在首页回复数字888   可以领取学前教授系列资料
在首页回复数字6789  可以领取万份幼师必备文案资料集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南师大教授孔起英:儿童阅读要回到读者中心的立场(幼教工作者必读!)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