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点击上方优师教研关注我们
浅谈提高幼儿穿脱衣物能力的有效策略(节选)
王阳春
镇江新区平昌宜安苑幼儿园,江苏 镇江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6岁儿童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这表明幼儿这一阶段手部小肌肉有了较大发展,动作逐步精细化,有了独立做事的愿望。文章所涉幼儿园地处农村,在园幼儿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老人照顾孙辈时大多比较溺爱,几乎不让幼儿动手,让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正是导致该园幼儿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穿脱衣物等常见问题出发,从教师、同伴、家长等几个视角出发探讨提高小班幼儿穿脱衣物能力的有效策略,让幼儿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旨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与自立精神。
关键词:幼儿园;穿脱衣物能力;合作精神
一、幼儿园穿脱衣物的现状分析
(一)不想穿——幼儿穿脱衣物依赖性强、时间长
班级很多幼儿在午睡前﹑后依赖教师穿、脱衣物,经常出现躺在床上、坐在床上等待或发呆等不愿意自己穿衣服的现象,不仅导致午睡前后教师帮助幼儿穿衣耗时长,而且这样的等待会使幼儿在天气比较寒冷时感冒。
(二)不会穿——幼儿穿脱衣物方法不正确
有的幼儿尝试自己穿脱衣服的时候,出现衣服上下颠倒的现象,即衣服下摆穿到了上面,有帽子的一边穿到了下面;有的幼儿对衣服正反分不清,常常将有边缝的一面穿在外面,或者将裤子的前面穿到后面;有的幼儿不会穿脱套衫,出现头卡在里面出不来的现象,急得直哭;还有的幼儿不会扣纽扣、不会拉拉链……
(三)不会放——幼儿将衣物随意乱放
幼儿在午睡时脱完衣物习惯性地随意放在床上,在午睡翻身时衣物容易滑落在地上,既不卫生也增加了班级教师的工作量;有时又将衣物压在被子底下,导致起床后找不到衣物。
二、教师聚焦问题开展班本教研
(一)注重观察,聚焦问题
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价值都是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园本教研的重点。基于此,该园三位教师根据日常观察,经过交流各自发现的问题,记录形成初步的“一日生活问题网络图”。在讨论中发现,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午睡时存在很大问题,例如不主动穿脱衣物﹑依赖性强、衣服穿错、不愿意自己动手、午睡前后过渡环节无趣等,不仅导致午睡前后幼儿穿脱衣物耗时长,而且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不到提高,于是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学期的研讨主题:优化幼儿午睡环节。
(二)阅读书籍,分层实施
在班级研讨的过程中,三位教师对于午睡环节的核心要点以及价值把握得不是很准确,于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蓝本,不断查阅资料学习吸收,逐步完善小班午睡各环节,并初步确立核心经验。结合这些关键经验,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帮助幼儿习得午睡的相关经验。
(三)对话幼儿,关注需要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是个人生活的主人,教师要把午睡这个环节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关注幼儿午睡环节的需要,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在园午睡。基于午睡环节的关键经验,教师应针对午睡前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一致认为班本教研也少不了幼儿的参与,应该先倾听幼儿的声音,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议题一:午睡前幼儿可以做什么?
教师:宝贝们,在幼儿园午睡前你们想做什么呢?
小A:我想去看幼儿园里的小兔子。
小B:我想听老师讲故事。
小C:我想要先去小便。
小D:我想老师抱抱我。
从幼儿稚嫩的话语中,教师可以看出他们在午睡前有着各自的小计划。
议题二:起床后幼儿可以做什么?
教师:宝贝们,起床了你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小A:起床了要穿衣服。
小B:要去小便。
小C:要吃餐点和喝水。
(四)打造氛围,优化方法
在关键经验梳理完成之后,教师开始进行午睡环节的调整和实施。
1. 教师关爱浸润。在午睡过程中,教师通过关爱的体态、表情、语言等与幼儿进行多维度的互动,让幼儿的心情处于愉悦的状态。特别是对一些入睡较困难或有特殊午睡需要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教育、环节优化等形式进行引导,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2. 环境氛围浸润。教师为幼儿创设温馨、整洁、安静的环境,在午睡室中放置地垫、布娃娃等物品,将窗帘换成可爱卡通且遮光的款式等。针对班级中刚上托班的幼儿,教师鼓励存在分离焦虑的幼儿带自己睡觉的陪伴物品入园,以达到良好的午睡效果。
3. 音乐渲染浸润。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可以为幼儿营造轻松温馨的睡前氛围,教师可通过播放经典的古典音乐、钢琴曲,如《卡农》《天鹅湖组曲》《摇篮曲》等,使幼儿去除不安、急躁的情绪,帮助其平和心境,稳定情绪,使之养成安静入睡的习惯。
4. 文学作品浸润。针对午睡前的音乐与故事的选择,班级教师再次进行班本研讨活动。教师阅读书籍《学前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与《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的相关内容,利用网络等方式搜集整理相关内容,总结相关故事及音乐的特点,丰富了关于幼儿独立入睡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引导幼儿在午休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三、教师提升幼儿穿脱衣物的有效策略
(一)童话故事有期待
故事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滋养品”。针对喜欢拖拉、不愿意自己动手穿脱衣物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幼儿,即大部分幼儿能在规定时间内穿脱完衣服就给他们播放童话故事,如《嘘,午安》《青蛙小弟睡午觉》《睡午觉的小金鱼》等。幼儿为了能够听到故事,纷纷加快了自己穿脱衣服的速度,不愿意自己脱衣服的幼儿也能够主动请教师、同伴帮忙脱衣服,大大提高了速度。
(二)同伴合作快乐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渗透对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幼儿体会合作的意义与价值,鼓励幼儿学会分工合作,完成团队合作任务。幼儿动作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当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在自主脱鞋、脱裤子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可以游戏形式引导孩子相互帮助。孩子最喜欢玩“拔萝卜”的游戏了:“嘿呦嘿呦拔萝卜!”就这样,在“拔萝卜”的游戏中孩子自主结对,轻松帮助同伴解决了脱衣、脱裤的困难,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榜样示范作用大
针对班级自理能力强、穿脱衣服比较快的幼儿,教师可以拍摄其穿衣视频在班级进行播放和表扬,请他们分享穿得快的好方法。在放学后将视频发送给家长,引导家长与幼儿在家庭中共同观看。教师邀请家长在班级群里直播幼儿在家练习穿衣的视频进行榜样示范和表扬肯定,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强化,大大减少了穿脱衣服环节时间的浪费,提高了幼儿对午睡穿脱衣服的兴趣。
(四)巧用儿歌来帮忙
儿歌语言活泼﹑富于音韵且琅琅上口,便于幼儿记忆和表达。教师可以先通过集体学习或谈话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区分上衣、裤子的上下面、正反面等正确方法,再通过穿衣服﹑穿裤子的儿歌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如穿衣服的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穿裤子儿歌“找好前面小标记,一左一右穿进去,拉好盖上小肚皮”。通过通俗易懂的歌词,幼儿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常常边穿衣裤边念儿歌,渐渐就喜欢上自己穿衣服。幼儿在园学会穿衣儿歌之后,教师可以将穿衣儿歌分享在班级群,号召家长在家鼓励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穿衣裤。
(五)区域游戏巧练习
教师在玩具娃娃家里投放了和布娃娃相匹配的小衣服﹑小裤子,将穿脱衣裤的儿歌的步骤图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幼儿根据步骤图和儿歌反复练习给玩具娃娃穿衣服,不但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而且使其学会了穿脱衣裤的方法。在生活区教师收集并投放幼儿平时不穿的小衣服﹑小裤子,小朋友一边唱着老师教的折叠衣服的儿歌,一边练习折叠衣裤,既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自理能力,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
(六)多项展示促发展
为了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生活的小主人,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开展“我的小巧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为主题的穿衣服、穿裤子展示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服务的生活技能,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动手能力,建立了初步的时间概念。活动也促进了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家园合力效果,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能力差异有区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穿脱衣物的活动中,教师也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拉拉链和扭纽扣存在困难的幼儿,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助。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请其做“小老师”,负责检查其他幼儿的穿衣物情况,如果发现有小朋友不会穿或穿错了,可以帮助并教会同伴使用正确的方法,增强其个人自豪感。
(八)班级公约共评价
班级公约是教师管理班级的一种重要方式和策略,能够指导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小班幼儿,教师更多的是通过班级公约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教师通过与幼儿讨论,将“能否自己穿脱、整理衣物”作为班级公约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午睡前能将衣物折叠整齐,并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午睡起床之后,在规定时间内能自己穿好衣裤的幼儿可以在班级公约上为自己贴上一颗红星星。教师还邀请自理能力较强或者起床速度快的幼儿进行同伴间的检查,穿衣正确的幼儿可以为自己贴上一颗黄星星。公约的制定和实施,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公约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本文刊登于《世界儿童·儿童教育》2023年1期“教研”栏目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请点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